一、什么是传播
(1)汉语中的“传播”
“传播”在汉语中是一个联合结构的词,其中“播”多半是指“传播”,而“传”是具有“递、送、交、运、给、表达”等多种动态的意义。这就指明了“传播”是一种动态的行为。所以在汉语中常作为动词使用。如:传播信息、传播谣言、传播疾病、传播花粉……
(2)英语中的 Communication
“传播”一词是从英语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在英语中这是个名词,原意中包含着“通讯、通知、信息、书信;传达、传授、传播、传染;交通、联络;共同、共享”等意思。
(3)传播学中关于“传播”的定义
据考证,1945年11月16日,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UNESCO)宪章中,曾经这样写道“为用一切 mass communication 手段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而协同努力。”其中的 mass communication 一词就被翻译为“大众传播”(专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所以,这些媒体也就被统称为“大众传播媒体”)。
对“大众传播”的一般解释是:
承担某一特定精神内容的符号系统,通过机械性媒体大量地“传播”给不定量的大众。(沙莲香)。
传播=信息的运动
信息=传播的材料
定义:所谓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胡正荣)
二、艺术与传播的关系
(1)艺术的双重含义
A. 具有技艺型的生产
B. 美的艺术
(2)艺术之源
艺术源于人类传播本能的原始冲动。
从原始人类的“狩猎舞”、“部落鼓”、“原始壁画”延伸到今天的戏剧、舞蹈、音乐、绘画、电影等等,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成长。不仅没有消亡,而且衍生出更多的艺术分支和流派。艺术的存在说明人类传播本能的存在,人类又在艺术中不断探索着、强化着传播的本能。
(3)早期的艺术=传播媒体
在没有现代传播媒体的时代,艺术其实就是传播媒体,它传播知识、抒发感情、交流思想,甚至传播新闻。而在现代媒体中,大量的内容都是艺术作品,或者与艺术相关的内容。
(4)艺术的情感激励作用是取得最佳传播效果的基本手段。
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里的“乐”就是指广义的艺术。显而易见,人们早就认识到:艺术的情感激励作用,是影响人们社会行为的最有效的手段。艺术传播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令人们感动的,感动之余,人们会自觉地效仿,以此方式进行传播,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长久的、深远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
艺术的使命就是传播;而传播本是艺术的题中应有之意。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艺术传播的定义:
艺术传播,从广义上讲就是:
一切用审美形式所从事的人类活动。——李锦程
三、学习艺术传播学的意义
(1)探索新的理论领域——用艺术传播的观点和方法解释艺术文化现象。
(2)掌握沟通与交流的策略和技巧,指导传播实践。
(3)丰富艺术文化的感知能力。
(4)研究分析全球化语境中跨文化传播的势能、影响及对策。
(4-6课时)
第一章 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
传播学的基本思想起源于欧洲的20世纪一、二十年代,到四、五十年代在美国逐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科学成果的不断翻新,加上许多领域的学者专家的陆续加盟,使传播学的理论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从而在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地位日益提高,并出现了许多边缘性学科。例如:政治传播学、经济传播学、艺术传播学、教育传播学、新闻传播学;以及传播哲学、传播美学、传播社会学、传播心理学、传播伦理学、传播人类学等等。
第一节 传播学的学科定位
传播学有两种学科定位:
•广义的传播学,是指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和规律的科学;
•狭义的传播学,是指对大众传播媒体的传播形态、传播手段、传播政策、传播内容、传播目的、传播规律、传播过程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无论广义还是狭义,传播学的轴心都是:传者----信息----受者。
第二节 早期的传播研究
人类的传播活动其实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有学者指出:“人类社会便是建立在人们利用符号进行互动的基础上的。自从人类的传播活动建立以来,对传播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便没有停止。”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第1页)
这段话实际上也指明了一个深层的道理——传播活动是构成人类社会的粘合剂。所以说,人们对于传播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就是对于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关注与思考。
最早的传播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古人对于传播现象的思考多半集中在语言传播方面。因为语言(包括口语和文字语言)是表达思想的最直接和最清晰的传播工具。
例如:中国贤哲们认为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春秋谷梁传》)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文心雕龙·论说篇》)
杜甫曾经对文学艺术传播的功能作过夸张的描述:
“阅书百纸尽,落笔四座惊”;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古人对语言传播的效果有着丰富的体验和论证:
“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列子·说符》)
墨子提出:“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墨子·修身》)
欧阳修也说:“妙论精言,不以多为贵。”(《六经简要说》)
孔子认为:“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孔子家语·观周》)
《史记·商君列传》中引用一段古语说: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众口,福祸之门” ;“众口铄金”。(《国语》)
——舆论可以决定事物的成败。
民间谚语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口是伤人斧,舌是割肉刀。”
在欧洲,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被认为是语言传播理论的奠基之作。因为,早在23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特别注重研究“在特定的场合中最有效地说服别人的方法”,并且提出了对话三要素的理论——说话者、话题、听者(正是我们现代传播学中的“传者、信息、受者”),认为“决定对话目的和对象的要素,是听者。”
19世纪中叶欧洲社会学的勃兴,为传播学的研究引入了新的观念并提供了直接的研究方法。直到今天,传播学所用的研究方法大部分来自于社会学。这一时期对传播研究产生影响的主要人物是:法国的社会学创始人孔德、社会学家塔尔德和德国的社会学家西姆米尔。他们的研究成果间接地影响了后来美国传播学的兴起,而他们的“实证”方法却成了美国传播学经验学派的直接源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四位哲学家对传播学的产生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被称为美国传播研究的四位“鼻祖”——杜威、库利、帕克、米德。他们都不是主要的传播研究者,甚至也没有专门的传播研究论文,但他们每一位都将传播放在人类行为概念的中心点上,将传播媒介解释为是在美国恢复社会道德和政治一致意见的代言人,并对传播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观念。
杜威——引进新闻,改进哲学。
他希望“在某种程度上把新闻业引进社会科学研究之中,来改造社会科学。”他认为“现代的责任是将信息社会化,实现信息对于社会实践的意义。”
库利——传播是拯救社会的工具。
库利是“自我发展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我们是在人际传播中通过别人的反映(反馈)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信息交流犹如一面镜子,能帮助自我概念的形成。”他的著名论点是:人类传播是历史前进的动力,跨越时代的整个社会改革机车的发动机就在信息交流之中。
帕克——曾被人称为“可能是美国社会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人”同时也是“第一位大众传播研究者”。他认为,现代传播具有参考功能和表达功能,前者传播的是思想和事实,后者传播的是情感和态度。新闻传播作为释放参考功能的手段,帕克给予高度的评价;而艺术传播作为发挥表达功能的手段,他对此大伤脑筋,对艺术传播的破坏性和消极作用表示忧虑。
帕克还第一个提出了民意是可以测量的观点;第一个提出了“议题设定”的观念,认为“新闻是人际交谈的基础。”另外,他还研究过:人际网络如何与大众媒体联结;报纸影响民意的程度如何;报纸如何为民意所控制;媒介如何推动社会变迁等问题。后世人们面对他的学术成果时曾感慨地赞叹道:“帕克是对于传播媒介体验最多的一个人,也是对于传播媒介的历史和作用研究最多的人。”
米德——“象征互动论”的创始人(《精神、自我和社会》)。
他认为:传播是基本的人类过程,而内向传播应是人类意识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传播学的确立
1、传播学产生的背景(《传播学总论》p2-p1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