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启动收储猪肉价格将迎来普涨吗
3月3日和4日,共计4万吨的2023年第一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交易,将分为两天进行。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猪肉市场价格相关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启动收储猪肉价格将迎来普涨吗
承担国家储备肉管理的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主办的华储网日前发布的这则消息意味着,在“跌跌不休”近两年后,与普通消费者及广大养殖户皆息息相关的猪肉价格,即将在全国各地迎来新一轮政策性“托底”。
此番收储启动前,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政策信号已先期释放: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下称“猪粮比价”)为5.57∶1,进入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该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视情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地方按规定开展收储工作。
2月21日至25日当周,随着该委监测猪粮比价为4.98∶1,已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猪粮比价低于5∶1,将发布一级预警)。除将会同有关部门立即启动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该委亦将指导各地积极进行冻肉收储。
据进行的初步汇总显示:截至3月3日,北京、江西、湖北、重庆、云南、陕西、宁夏等地已启动收储,其余地方也将于近期陆续启动收储。
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者普遍关心的,是收储对猪肉价格带来何种影响。而梳理以往数据可见:收储启动后,猪肉价格走势往往在短期内会跌幅收窄或小幅反弹;对产业端来说,普遍关注的则是本轮“猪周期”何时结束,猪肉价格何时能持续止跌回升。
为何启动收储
作为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的核心组成部分,猪肉或曰生猪生产,是多年来相关政策调控的重点对象。尽管如此,近20年来,中国还是大致出现过五轮“猪周期”。
多重因素叠加之下,2018年以来的这一轮周期的波动性被业内普遍认为是最大的:2018
全国猪肉价格连降10周年2月,全国生猪生产进入去产能周期、存栏不断下降。当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又使得不少养猪场、养猪户不敢补栏。多种因素叠加导致产能极速下降,市面上的猪肉零售价格最高点时冲到近60元/公斤。
在一个完整的猪周期中,存在上行和下行两个阶段。以此为标准判断,本轮猪周期大致的上行阶段从2018年6月左右开始,截止于2020年的8月左右。从2020年9月左右起,则进入下行阶段。
自2020年7月左右起,猪肉价格已因产能的加速释放而进入回调模式。2021年6月左右起,生猪养殖行业则开始陷入严重亏损。
价格波动源于产需总量之间频频出现的“不协调”。由于从能繁母猪补栏到生猪的出栏需要大约10个月,而需求则在短期内存在波动性,加之为应对新冠疫情而购买等一系列外部因素,供需缺口的变化往往会带来猪肉价格的波动。
以本轮下行阶段为例:2023年春节后,生猪价格再次跌穿13元/公斤,并多日在底部徘徊。微观来看:2月17日,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公布的数据则显示,猪肉价格同比下跌42.2%,影响CPI下跌约1.29个百分点。
“每出栏一头商品猪,头均亏损要超过300元。很难坚持下去了。”四川养猪大市资阳的一位规模养殖场主对《财经》记者称。
2月20日,华创证券发布研报也显示:就在2月14日这一周,养殖亏损加剧,其中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为-495.14元/头。
亏损源自多个源头:从饲料端来看,2023年2月,国内饲料价格涨幅明显,当月育肥配合料3.66元/公斤,环比1月涨1.11%,同比去年2月上涨7.9%。
按照中国的传统消费习惯,春节后猪肉消费处于淡季,而供应端因不少养殖企业在过剩状态下仍按计划出栏,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价格的下跌速度。
对于国内部分希望提升生猪品种的企业来说,外购猪苗等因素加之饲料的接连上涨,则是其养殖业务大幅亏损的重要原因。为降低成本,一些企业原本寄希望于向供应商采购棕榈粕、椰子粕、乌克兰大麦等新型饲料用以降低成本。但近期相关地区国际形势的一系列变化,也给这些外采渠道的供货增加了不确定性。
受保护养殖户等因素影响,地方层面启动收储的积极性较高:2月16日,陕西相关部门称
猪粮比价4.70∶1,连续两周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将视情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此外,据吉林省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截至2月16日,吉林省猪粮比价为 4.90:1,也已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
按照以往经验:收储与抛售的总量相对有限,无法决定性地改变猪肉供需形势,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市场情绪的引导来平抑价格的过度波动。对生产虽然亦有部分影响,但产生作用的时间相对较长。
至于收储的短期效果,据数据宝进行的一项相关统计亦显示:猪肉收储启动后,两周内猪肉价格平均上涨1.03%,四周内平均上涨1.94%。在2021年第四次猪肉收储启动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猪肉价格上涨了23.42%。
价格上行何时启动
除消费者更为关心的猪肉价格是涨是跌,行业人士及投资者们,则更为关心本轮“猪周期”何时才能探底回升。而因分析角度不同,市场对新一轮猪周期开启的时点仍存分歧。
一个较为普遍的判断是:在猪肉价格下跌、成本端饲料价格快速上涨的催化下,猪企养殖
亏损日益加剧,将不断推动行业产能去化进程。在此基础上,猪周期重启并进入上行阶段,往往是因为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去化到了一定幅度,以至于出栏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缺口导致价格被刚性推高。
中国目前的生猪养殖大概态势被部分市场人士总结为:能繁母猪的去化已达一定程度。但到底达到何种程度会给产能带来足够大的缺口引起价格持续上涨,还无法用“蛛网理论”等经济学模型得出简单的结论。
核心的焦点问题,仍是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微观的生猪产能到底如何、出栏量将呈现何种态势。
“2021年底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同比增4%,生猪存栏4.49亿头,增10.5%。2023年生猪供给仍将充裕,预计猪周期拐点或在2023年到来。”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此前曾如此分析称。
在分析研究领域,支持这一观点的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市场仍然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生猪价格有继续下降态势。
但按照时间长短计算:过去几轮猪周期的下行时间普遍不超过2年,本轮猪周期价格下行已经持续1年有余,因此部分业内人士亦指出:下半年行情应该会比较乐观。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则是国内消费势头会在下半年随着节日的增多而不断增强。
“猪肉价格在2023年上半年或再度探底。一是春节后的一个季度内,猪肉消费将进入淡季。二是2021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尚在高位,对应2023年上半年的生猪供给量偏高。供需错配之下,猪肉价格大概率将再度触底。”平安首经团队在2月下旬的一篇分析报告中则指出。
“2023年下半年大概率将迎来猪肉价格的上涨,但由于目前养殖户观望情绪浓厚,市场对于这一行情可持续性与幅度的看法存在分歧。”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对《财经》记者表示,“走势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未来一季度猪肉价格深跌触底,产能加速去化;另一种是未来一季度猪肉价格低位震荡,产能去化速度放缓。我们倾向于认为第一种可能性更大。”
在分析原因时,钟正生指出:这一方面由于三元能繁母猪存栏占比已大幅下滑,淡季亏损或加速生猪产能去化;另一方面,本轮猪周期中养殖企业在高利润的刺激下加速举债扩张,
在生猪价格下行中面临着更大的现金流压力。
“如若在未来一个季度的消费淡季之中,猪肉价格跌至15元-20元/kg位置,使得养殖户出现类似于2021年10月上旬的深度亏损,能繁母猪去化加速。在递推10个月后的2023年末至2023年年初,猪肉供给将明显下降,在冬季腌腊需求与春节效应助推下,猪肉价格或将加速上行。”前述报告指出,“这种情形下,新一轮猪周期将在2023年下半年如期开启,参照过去几轮猪周期的历史规律,预计2023年下半年猪肉价格的上涨幅度有望达到40%-60%。”
本轮猪周期何时探底之外,其上涨与回落的轨迹是否能给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带来一些启示,亦已成为行业内普遍关系的热点话题。
产业及研究界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观点,其实仍与此前数轮猪周期出现时总结的观点类似:即继续提升产业集中度,是进一步“熨平”猪周期波动性的重要抓手。
在这一方面,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也体现了此前一系列政策“保价稳供”基调的延续性。例如,该文件就提出: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将猪肉产能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防止生产大起大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