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生猪养殖行业授信策略研究
作者:***
来源:《商场现代化》2022年第12期
        摘 要:我国的猪肉消费和生猪生产日渐增加,生猪养殖行业逐渐成为产值上万亿元的大行业。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是关乎众生活、物价稳定、农民增收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生猪稳产保供,养猪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我国诸多省份生猪养殖和调出量居高,河北省便是其中一个。多年来其存栏量和出栏量多次排行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和供应基地。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总分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支持包括生猪养殖行业在内的各类涉农产业。但是,生猪养殖行业具有独特的行业特征,周期性的市场波动较大,“猪周期”令生猪养殖行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除“猪周期”外还面临疫情、环保、食品安全等风险。本文拟通过分析生猪养殖行业的
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主要风险等,提出商业银行生猪养殖行业授信策略,为下一步客户营销和授信审批提供参考,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落地。
        关键词:生猪养殖;授信;策略
        一、河北省生猪养殖行业发展情況
        1.河北省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现状
        (1) 养猪企业多,规模化养殖少
        根据企查查显示,截至2021年8月4日,河北省拥有的养猪企业数量最多,达3.74万家。注册资本在100万以内的养猪企业是主力军,占比72%,但是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的养猪企业,只有3%。所以,简而言之,河北省养猪企业呈现出规模偏小、散户居多,成规模化养殖、实力较强的养猪企业较少的特点。
        (2) 大型集团扩产与中小散户补养“双引擎”发展
        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河北省启动大型集团扩产与中小散户补养“双引擎”策略,确保河
北省当地生猪养殖行业的恢复。首先,大力吸引大型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来河北省投资布局,目前牧原集团、新希望、正邦、温氏、中粮集团等大型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已在河北省布局。据调查,牧原集团已在河北省布局规模化养猪场14家,规划年出栏量达710多万头,新希望在河北省石家庄、张家口、秦皇岛、唐山、保定、沧州、衡水、邯郸、邢台等布局规模化养猪场,规划年出栏量达570多万头。大型规模化生猪养猪场的扩产布局,提升了河北省规模化养殖水平,加快了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河北省推出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中小散户补养,提升中小养殖场标准化养殖水平。
        (3) 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在北部地区占比最大
        2018年开始在我国传播的非洲猪瘟导致生猪产量大幅下降,2020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大幅下降到5.27亿头,较2018年下降24.06%。河北省生猪产能也受到较大影响。2019年全省生猪存栏仅有1418万头,较2018年生猪存栏量1821万头下降22.13%。
        2020年以来,生猪产能逐步开始恢复,2021年上半年,我国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全国生猪存栏43911万头,增长29.2%,生猪出栏33742万头,增长34.4%。随着国家对生猪养殖新政的发布、执行、推广,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各地开始恢复生猪产能。截
至2020年底,河北省生猪产能逐步恢复,全省生猪存栏量达到1748.8万头,增长23.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87万头,增长32.3%,生猪存栏量达到2018年存栏量的89.32%,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截至2021年6月末,河北省生猪产能加快恢复,生猪存栏量达到1886.1万头,增长23.1%。全国猪肉价格连降10周
        同时,从猪肉产量来看,2020年河北省猪肉供给量达到226.9万吨,是北部地区猪肉产量最大省份,占比将近1/3,全国猪肉产量排名第6位。截至2021年6月末,河北省猪肉产量达到138.6万吨,增长19.6%。
        2.生猪养殖行业发展趋势
        在国家层面持续的政策支持下,在环保约束、新冠疫情防控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生猪养殖行业将呈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全产业链管理的发展态势。
        (1) 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势头良好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多数以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占比较低,无法规模化发展,市场竞争力低。据研究,2015年以来的环保供给侧改革与2018年突发的非洲猪瘟加速行业规模化
的进度。2015年环保导致禁养区散养户大规模退出,同时非禁养区的散养户因为环保投入问题扩张缓慢。2018年暴发的非洲猪瘟提高了生猪养殖行业防疫、管理和资金的壁垒,进一步加速了规模化养殖的占比。
        根据农业农村部猪场的标准,即出栏500头以上的为规模化猪场,2009年符合此标准的猪场占比仅为31.7%,2020年的规模化生猪养殖的比率达到57.1%,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2019年9月政策《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生猪养殖规模化率预计到2022年将会达到58%左右,并且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占比65%以上。
        规模化大型猪企纷纷在全国布局,规模扩张带动全国生猪产能的恢复,“万头生猪计划”纷纷落地。根据上市公司公开数据统计,2021年,预计牧原、温氏、正邦、新希望、天邦、大北农、傲农、天康、唐人神、金新农等十大养猪巨头的出栏计划共计1.44亿头,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占比高达22%。2021年,牧原、温氏、正邦生猪出栏计划排在全国前三甲,分别为5000万头、3000万头和2500万头。
        (2) 产业链发展全面推进
        目前来看,对于生猪养殖行业而言,生猪市场化的程度较高,与此同时,生猪的产业化相对较低,药物、养护、猪饲料、加工、销售等环节众多,环环相扣,无法形成连贯的产业链,成规模的经营链条比重偏低,逐渐形成全国各地杂乱无章流通的格局,从事该行业的人员众多,水平不一,极易使生猪产业造成无法避免的波动。未来随着国家政策要求“运猪”向“运肉”转变,生猪屠宰产能将加快向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同时,政府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在生猪复产扩产进程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融合发展,不断推动生猪养殖、加工、流通、服务等全产业链现代化。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猪产业开始逐渐迈向现代化管理阶段,科技是生猪产业发展的有效助推器。将来大型企业间竞争的方式主要依赖科技竞争,靠科技水平提升种猪质量、改善营养技术和科学管理以减少成本,提高竞争力,从机械化转化为自动化、智能化的养殖模式,大型企业产业链开始逐步延伸至上下游的饲料和屠宰加工。
        (3) 猪肉消费比较稳定,但面临其他肉类的有力竞争
        我国肉类消费主要以猪肉为主,正常年份,猪肉产量占猪肉、禽肉、牛羊四大肉类比例为63%-65%。2019年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人均禽肉占
主要肉类总摄入量的比例均为50%左右,亚洲国家当中,日本、泰国、菲律宾等国的这一比例均在40%以上。2018年、2019年、2020我国禽肉产量分别为1994万吨、2239万吨和2361万吨,增速较高,未来猪肉消费可能面临禽肉及其他肉类的有力竞争。
        二、生猪养殖行业授信风险点分析
        1.猪周期带来的猪肉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生猪养殖行业是周期性较为明显的行业。2018年5月至今的猪周期仍没有结束,2019年生猪出栏下降,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全年均价同比涨幅较大,并在2019年11月达到周期的最高点40.98元/公斤,2021年开始,行业产能开始逐步表现出恢复的趋势,生猪的价格波动情况开始表现为高价位快回落状态。当猪周期进入下行阶段时,企业的经营业绩会出现下滑甚至亏损,企业经营性现金流、融资能力都将恶化。从2018年开始的正在经历的这个周期,目前生猪价格已经从2019年10月末最高时的40元/公斤下降到今年6月份最低时的12元/公斤,价格下降幅度为70%。
        对于规模扩产企业而言,如果产能规划与猪周期不匹配的话,项目回收期将会拉长,
如果在周期高点投建了较多产能,而对应达产正好赶上周期低点的话,产能的投资回收期将延长。整个项目从建设开始到贷款全部偿还一般需要历时6年-8年,猪周期低谷期的亏损幅度、亏损持续时间难以预知,若生猪价格长期跌破企业成本线,将会对企业现金流和正常运营造成巨大影响,企业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趋势。
        2.发生猪瘟疫情的影响
        动物的疫情防控是畜牧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挑战。生猪养殖时容易感染的疫情主要有非洲猪瘟、猪呼吸道病、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等,其中,非洲猪瘟发病周期较短,急性感染后致死率高达100%,目前还没有较为有效的预防措施。2007年我国多个生猪主产区,不同程度出现蓝耳病,对生猪养殖业造成较大影响;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更直接导致了本轮猪周期,高致死率造成存栏的生猪量大量减少。生猪疫情的流行主要造成两种重大风险,一是疫情将或多或少地带来生猪死亡率上升,将带来生猪的产能降低;二是生猪行业疫情的发生,会对消费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市场的需求,只能不断降低产品价格,来换取销售量的提升。
        3.不同养殖模式带来的经营风险
        非洲的猪瘟疫情在我国开始传播之后,生猪行业养殖的成本不断增加。根据我国农业农村部近期的相关数据表明,每公斤养殖的生猪在2021年4月成本达到16.5元,相比于2018年同时期的12.7元,提高了3.8元,增加了大约三成的成本。
        2020年之后,以豆粕和玉米为主的饲料原料价格大幅度开始增长,饲料生产的成本费用不断开始提升。数据表明,2020年玉米價位年初为1840元/吨,到年末增加至2550元/吨,增长幅度高达38.4%。豆粕的价格也因为新冠疫情等情况的发生持续上涨,2020年开始涨幅累计超过15%。另外,疫病的防疫、仔猪的成本、人工成本、折旧等相关项目都有或多或少的增长。代表生猪价格与成本的指标猪粮比价2021年6月份已经低于5:1,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养殖成本上升叠加猪肉价格下降,企业经营风险将进一步放大。
        4.不同养殖模式带来的风险
        生猪养殖过程中不同的养殖模式面临的风险有差异。“自繁自养”模式和“公司+农户代养”模式对应不同的资产运作模式。自繁自养模式相对具有重资产特征,自繁自养需要自建的猪场数量和规模将远大于代养模式,融资需求大,债务承担的较多。
        相比较于购买仔猪的养殖场户,他们的养殖成本很显然比自繁自育养殖场户的高,2019年下半年以来,受猪源短缺影响,种猪和仔猪价格涨幅较大,据粗略估算,按出栏130公斤计算,自繁自育养殖场户成本为2150元,折算为每公斤养殖成本大概是16.5元。外购的仔猪养殖场户,他们的仔猪费用波动大,按照1400元每头,比自繁自育养殖场户高出900元;折算每公斤养殖成本大约为23.5元,比自繁自育养殖场户提高7.0元。
        5.财务风险
        由于新冠疫情防控需要,养猪场严格控制人员进入,导致商业银行无法进行实地调查等贷后管理,无法准确核实企业生猪存栏量等数据;生猪养殖企业销售依赖“猪贩子”,对企业的销售收入的核实也比较困难;对部分“公司+农户”模式的养猪企业,由于对提供给农户的仔猪、饲料等计入销售收入,存在销售收入“虚增”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