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
湖州旅游
刘镜茹1,
沈世伟1,2(1.宁波大学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浙江宁波315201;2.宁波大学中欧旅游与文化学院)  摘要: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在保护与旅游发展方面积累了众多成功经验:坚持科学规划,发挥专家作用;系统建设,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文化挖掘齐头并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视桑基鱼塘系统的品牌营销与拓展。与此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如:农户种养桑蚕积极性持续降低,后继乏人;桑基鱼塘系统在旅游市场上认可度偏低;多头管理与各自为政并存。可采取的对策有:激发农户种养桑蚕的积极性;更新桑基鱼塘系统保护区的旅游营销理念和旅游产品体系;适时研究建设“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农业文化公园”。 
关键词: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农业文化遗产;遗产保护;旅游发展发展旅游能转变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1]。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能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产生积极影响,是动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之一[2 8]。研究证明,农户普遍以经济效益为首要价值来评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虽认可有必要保护其非经济价值,却大多将之归为政府的职责,因而要有效吸引农户维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政府确须出台配套激励政策,使农户在维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如旅游产品),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9]。湖州桑基鱼塘
系统的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案例生动诠释了上述论断。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完整的传统桑基鱼塘系统,总面积达14000hm2。该系统的主体部分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西部,面积约6900hm2,其中重点保护区域位于和孚镇和菱湖镇,面积约1280hm2。该系统萌发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五代吴越国时期,完善于晚明,通过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形成可持续多层次复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10 12]。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于2014年6月和2017年11月相继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旅游服务价值凸显[13],在得到日益良好保护的同时,迎来了旅游发展热潮,其间积累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均值得梳理。1 湖州桑基鱼塘系统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成功举措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的旅游发展既有赖于近些年来湖州市推出的一系列旨在促进和保障全市农业农村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政策、法规和举措,诸如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美丽乡村建设条例》《乡村民宿管理办法》《乡村旅游促进条例》《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兴旺的十条意见》等,率先构建乡村旅游的市 县(区) 乡(镇) 村四级管理体系,率先开展并全面完成全域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也归功于湖州市和南浔区以及桑基鱼塘系统核心区所在村镇围绕桑基鱼塘系统采取的乡村旅游发展专门举措。1.1 坚持科学规划,发挥专家作用认识到农业文化遗产无法实施静态保护,南浔区根据《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湖州市桑基鱼塘保护办法》《南浔区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规划》《南浔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 2025)》等内容,结合区域桑基鱼塘实际,确立在保护中谋发展,在发展中实现长效保护的思想,制定出台了《浙江湖州南浔桑基鱼塘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把
规划纳入《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政府社会经济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通过整体全面规划,分阶段有序推进,打造“传统桑基鱼塘系统”升级版。与省内外及本地高校和科研院建立合作关系,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打造蚕桑、水产、畜牧、粮油、休闲观光农业等7个产业联盟,为桑基鱼塘系统保护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撑。在桑基鱼塘保护区内的和孚镇荻港渔庄设立全国首个“农业文化遗产收稿日期:2020 06 14作者简介:刘镜茹(1994 ),女,江苏苏州人,硕士,主要从事乡村旅游、海岛旅游研究;沈世伟(1975 ),男,浙江宁波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旅游、乡村旅游、遗产旅游研究。·7
5· 现代化农业  2020年第11期(总第4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