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李旭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底蕴和情感,学习并积累文章的优美语言。
2、领会衬托、比照、先抑后扬、象征手法表现主题的写法,并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中。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礼赞〞的内涵,领会作者热情讴歌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之思想感情。
2、继承和发扬当年抗日军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把自己锻炼成不怕困难的生活强者。
三、过程与方法:
1、从课内往课外拓展,将“读〞“写〞“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2、上课重点放在思考感悟和动笔训练。
3、先学后教,教为学效劳,在学生的难点处适机点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情感与结构,学习象征等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段的内容及作用。
五、教学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整体感知,把握线索结构和感情基调等〕
第二教时:合作探究,赏析本文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
【教学要点】
1、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2、究一:品味本文在构思方面的艺术特。
3、探究二:品味描写景物遣词造句的特。
4、总结本节课内容要点。
5、布置作业:写两个作文片段,运用本文技法。
第二教时
一、导入,朗读全文。
二、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一〕问题导学,复习旧课。
〔二〕明确主题: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在形态和内在品格三方面的特点,运用象征手法、先抑后扬等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发奋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三、探究一:品味本文在构思方面的艺术特。
〔一〕赏析象征及其表现效果。
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与比喻有什么区别?
在文艺创作中,象征主义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又有区别:〔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的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而且也都从本质特征上考虑。
〔2〕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如果这类喻体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称为象征体了。这种手法也称为象征手法了,这是。个重要的区别标志。
〔3〕比喻适用于各类文体,象征一般只适用于抒情作品。
白杨树的特点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贵族化的楠木又象征什么呢?
〔1〕白杨树本身特点就是高大挺直,生命力顽强。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显示了不软弱,不动摇的顽强精神,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用它象征内在品格近似的北方的农民和在敌后广阔土地上守卫家乡的哨兵,也象征了在华北平原谱写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2〕作者为什么运用象征,而不直接写抗日军民呢?
“人贵直,文贵曲〞。美文运用象征,使文章显得含蓄委婉,让意境更美,给读者留下揣摩玩味的余地,同时,也可以逃过特定环境的政治劫难。
〔3〕“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
茅盾同志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二〕赏析先抑后扬的手法,理解其作用。
1、朗读第二段和第三段,思考:上下文是怎样衔接的?文意的重点在“单调〞,还是“惊奇〞?
明确:描述完高原景,写景给作者的感受是先“雄壮〞后“单调〞,为写见到白杨树“惊奇地叫了一声〞作衬托,意在突出白杨树蓄势。强调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不平凡,即给西北高原带来无生机和活力,祛除彩的单调的,给广阔无边的高原增添美感,让人们耳目一新、赏心悦目。
2、朗读第七段开头至“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思考:文意突出的“美女子〞还是“伟丈夫〞?
明确:先说长得太挺直的白杨树称不上“树中的美女子〞,看似个缺点,而后强调它与西北风抗争的气质像是“树中的伟丈夫〞。贬低它外形上缺乏多姿多彩,意在强调高大的白杨树具备的正直、朴质、严
肃也不缺乏温和,坚强不屈等气质美,后者才是作者想赞美的局部。可见,白杨树属于内在美胜于外在美的一种树!
四、探究二:本文语言朗朗上口、生动形象,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谈谈它的妙处。
〔一〕词语运用准确、凝练、生动。
〔1〕第二自然段怎样描写高原景的?在遣词造句方面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明确:语言凝练优美,又富于变化。尤其是谴词用字更注意形象贴切。如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大〞;用“坦荡如砥〞写高原的“平〞;用“黄绿错综〞写高原的“〞;
〔2〕课文第5段具体描写白杨树的树干树枝树皮运用哪些形容词?请出来加以品赏。
明确:用“笔直〞写树干树枝;用“一律向上,紧紧靠拢〞丫枝,用“片片向上〞
写叶子;用“光滑〞写树皮的质地,用“银〞“淡青〞写树皮的颜。用“倔强挺立〞和“不折不挠〞写白杨树外在形象的同时,也含蓄地赞美它的品格和气质了!
〔3〕课文第7段用哪些生动凝练的词语高度概括白杨树的内在品格的?请出来品赏。
明确:“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与挺拔〞。这些词语与上文是否重复出现呢?没有,作者有意避开重复运用,值得我们写作上学习。这些简洁凝练带有归纳作用的词语,这些词语蕴含丰富,是对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外形特征浮想联翩和反复咀嚼感悟得来的结果。它们恰恰与北方抗战军民的优秀品质相吻合。
〔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比照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感染力。请同学们分别出来,仔细品味。
四、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
五、布置作业: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种事物,给予热情赞美。要求:1、先写外在特点,再写内在精神,语句表达务必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先抑后扬的技巧。2、写真情实感,支持顺理成章,反对牵强附会。3、字数不少于6 00字。
六、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详情见PPT〕
14、白杨礼赞茅盾
一、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二、赏析写法,理解作用。
1、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先抑后扬及其作用
3、遣词造句及其作用
三、布置作业,迁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