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类抒情散文。从1940年5月起,作者矛盾在延安生活了5个月,他耳闻目睹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从这看到了中华名族光明的前途,因此在1941年写了这篇文章。作者笔下挺拔向上,极普通却不平凡的白杨树与作者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形象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作者便把歌颂党、歌颂抗日军民的精神全部倾注在白杨树上。
  三、教学目标:
  1、紧扣经典句段进行品析,感受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2、了解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特点,体会联想、象征手法的好处。
  3、学习白杨树正直、朴质、紧密团结、坚强不屈的品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导入: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历来被文人墨客所吟咏。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随着茅盾先生一起去感悟白杨树的生命力!
  请同学们看一组白杨树的图片,试着一两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白杨树。
  (导入语的设计目的在让学生对白杨树有直观的感受,初步了解它的特点,激起读者的兴趣。)
  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矛盾先生对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有着独特的情感,他笔下的白杨树是否和同学们所感受到的一样,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白杨礼赞》(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
  赞白杨
  题解:“礼”是敬礼致敬的意思,“赞”是赞美的意思,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这本身就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文中作者是如何礼赞白杨的?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出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同学们能读出这种“礼赞”来吗?(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让学生体会作者酣畅淋漓的赞美和崇敬,为下一环节蓄势。)
  师点拨:这种酣畅淋漓的表达就是直接抒情,师举例点拨直接抒情的好处。
  话白杨
  作者写《白杨礼赞》并非取材于一地或一时,而是赴新疆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看到这白杨,之后又赴延安,离延安又至重庆。在重庆时写下了此文,这中间有几个月的间隔,而
作者的情感却没有丝毫的减弱,甚至在行文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发声“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树?为什么作者说“极普通” 又“不平凡”,这是否矛盾?
  请以“这是一株 的白杨树,你看 。”这个句式来说话。
  提示:(可以从它的生长环境、外形、内在气质等角度来赏析。)
  生自由发言。
  师过渡:这样的白杨树到底美不美?
  引入课文原句。以诗歌的形式呈现,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白杨树独特的气质!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白杨树的特点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
  那么,
  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
  好女子。
  但是它却是
  伟岸,
  正直,
  朴质,
  严肃,
  也不缺乏温和,
  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它是树中的
  伟丈夫!
  请同学试着改编课文第五段“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
  论白杨
  作者用一系列写人的品质的词语来写白杨,不单单就是塑造白杨树的形象,作者由这样的白杨树联想到什么?这些白杨树又象征什么?让我们透过文章的写作背景来了解。
  出示背景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层层深入地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的?
  生回答
  师提示:变换句式,体会不同语气传达情感的区别
  仿写句子,探寻作者的写作意图:
  那些生长在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没有楠木的高贵,确是伟岸正直、倔强挺立,正是象征了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北方农民!
  仿句:
  那些 的白杨树,没有 ,确是 , 正是象征了 !
  师生共同探讨联想、象征手法的运用。
  举例赏析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过程。
  《菩萨蛮·大柏地》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眼前看到的实景(雨后的彩虹),“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作者()由此而产生的联想。
  “象征”是指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唱白杨
  情感的表达是不拘于形式的,或说,或写,或谈,说唱。无独有偶,一首歌曲《小白杨》也正是寄寓白杨一定的象征意义。让我们一起放声歌唱,在歌声中再次体会白杨的生命力!
  (一) 作业
  作业《 礼赞》
  要求:
  1.请从“梅、兰、竹、菊……” 中选取具体的事物,补写题目; 2.能够运用联想、象征等手法,赋予事物独特的精神;3.不少于500字。
  (七)结语:
  最后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像着白杨树一样坚强不屈、力求上进,在成长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心有蓝天!节节攀升,勇往直前!
  余映潮《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茅盾先生的经典散文《白杨礼赞》。
  “礼赞”意思是,一起来读:怀着崇高的敬意来赞美。有一个词叫“五体投地”,意思是,读: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跪拜,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敬重佩服到了极点。
  我们可以用“五体投地”来诠释这种崇敬之意。在“礼”下面加上点,批注:崇敬赞美,五体投地。所以,“白杨礼赞”就是怀着崇高的敬意来赞美白杨树。
  齐读课下注释一,了解作者。
  选自《茅盾全集》第十二卷。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补充:茅盾,原本就是矛盾。茅盾创作了小说《幻灭》,可是许多报社不敢登他的文章,他感到很矛盾,便在手稿上署名“矛盾”,后来交给了《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叶圣陶觉
得小说写得很好,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用这么尖锐的笔名不好,就给他加了个草字头,茅盾也乐于接受,从此便以“茅盾”为笔名。
  其中《子夜》是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是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是短篇小说,《春蚕》是《农村三部曲》的一篇,还包括、《秋收》、《残冬》。
  字词积累:
  生字
  开垦 丫枝 伟岸 傲然 宛然 鄙视
  主宰[zǎi] 倦怠[dài] 婆娑[pó suō] 虬[qiú]枝 秀颀[qí] 楠[nán]木
  妙手偶得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恹恹[yān yān]欲睡
  旁逸斜出 潜[qián]滋暗长 不折不挠[náo] 纵横[zòng héng]决荡
  砥砺,拼音dǐ lì,砥指细腻的磨刀石,砺指粗糙的磨刀石。砥砺合指磨刀石,也指磨炼锻炼。
  多音字
  晕[yùn]圈 晕船、晕车、晕针 [yūn]用于“头晕、晕头晕脑、晕头转向”等
  倔强[jué jiàng](同倔犟)(此音只用于此)倔[juè]脾气 倔[juè]头倔脑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亲身感受到解放区军民具有的那种同仇敌忾、朝气蓬勃、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倍感振奋,他要用手中的笔,去表现这种精神,寄托自己由衷的赞美之情,于是,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这篇散文。
  接下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利用课后思考探究·积累拓展来阅读这篇散文,请同学们把课后的五个题齐读一遍。根据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PPT:充分利用思考探究·积累拓展学习)
  一、默读课文,品一组语句
  自由勾画,析一组词语
  细读课文,学一种写法
  师:请看第一个学习任务:默读课文,品一组句。
  看思考与探究一: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