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说课稿4篇
第二块:整体诵读。
   1、录音范读。根据录音的朗读特点,思考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同时体会文中不同的抒情方式。
白杨树的特点   2、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理出形象,并思考: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然后分析问题,小组讨论。第三块:问题点拨。
   1、要求学生将第七段中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能否调换位置,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并归纳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师要介绍什么是象征,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再提问:文章第5节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与象征意义有无联系?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明确,这是象征的基础。并进一步追问这外形的具体象征意义。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层次美和象征美。
   2、请学生用上节课所学《海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文章开头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以及最后对贵族化的楠木的描写有何作用? 并体会白杨树的生活的环境美。  3、文章的题目是《白杨
礼赞》,这里却写了其他内容,是不是离题了。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第四块:品读赏析。再次自由朗读课文,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用词美: 伟岸 ,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句式美:难道A;难道B;难道C; 难道D。段式美:抑;扬。情感美: 浅;深。象征美:物;人;神。第五块:拓展延伸。结合课文,仿写抒情句:
   1、当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过,难道……难道……难道……难道……
   2、让那些 人们去赞美 的牡丹,去鄙视这 的莲花 我要高声赞美莲花!  (三)课外作业:
   1、选择课文中喜欢的语段熟读并背诵。  2、课外阅读茅盾的《风景谈》。
   3、就生活中的某种植物,学用象征手法学写一段话。  八、说课小结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有些问题学生可能较难把握,教师不必强求学生面面俱到,而是以点及面,理清学生容易接受的路子。重点放在学生的品味精彩的语句和对全文主旨的理解上,品味这篇散文的语段层次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做到一学一得。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同时鼓励学生去“发现”文章的特。发现的,可以是疑问,也可以是心得;可以是内
容的把握也可以是词句的揣摩。“发现”既没有限制,又没有止境。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拔,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充分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感悟,从而加深对主旨的认识。
第三篇: 白杨礼赞说课稿
  一、初中语文大纲要求:
  根据初中语文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材地位、作用的确立:
  《白杨礼赞》所在的这一单元是散文单元,本单元目标:
  1、欣赏所选的散文,体会的思想感情
  2、学习散文叙事、记人、描景、状物的写法
  3、品味文中精妙的语言
  《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爱憎分明,感情炽热,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更是令人赞叹
  三、学生情况分析: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白杨礼赞》面对的学生体是一13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年代,受经历和知识水平所限,对本文中要表达的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体中按学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层次,所以老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做到兼顾全体——“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次等生吃了”对于简单的问题,由全体学生同步完成;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的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以上对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为: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和形状姿态、风格品质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体会本文的阳刚、雄壮之美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给身边景物赋予象征意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