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译文语言特赏析
一、文题解读“礼赞”的含义是怀着敬意地赞扬。题目的意思是以高度的敬意赞美白杨树。
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
特点:取材广泛,形式自由,不一定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语言不受韵律的约束;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均可,也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点。
散文根据表现形式可以分成四类:
二、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三、课文解读本文共分五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1):起笔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崇敬之情。
作用:开篇点明白杨树“不平凡”,这是礼赞的原因,也是文章的线索。同时,又领起下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具体描写与赞美。
第二部分(2-4):描写黄土高原的壮美景和作者的感受,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2自然段中“单调”在文中有何作用?“单调”一词从反面为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做铺垫,说明白杨树既点缀了大自然,创造了景致,又振奋了人的精神。
第3自然段,由景及树,将白杨树引到读者面前,将傲然耸立的白杨树比作哨兵,形象生动,为下文详细描写白杨树好了情感的铺垫。第4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第三部分(5-6):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外形,揭示其内在气质,突出白杨树的正直、倔强,不折不挠的特点,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第5自然段中“这是虽在北方风雪……对抗着西北风。”这句话是如何描写白杨的。第四部分(7-8):进一步赞美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直接点明其象征意义。
第7自然段中“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那种精神和意志。”是反问句,运用了欲扬先抑,两个“没有”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抑”。“但是”一转,变“抑”为“扬”,否定是“好女子”,肯定的是“伟丈夫”。突出了白杨树的独特风格与个性,很自然地由赞美树过渡到赞美人。
第一个反问,由树及人,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做铺垫。
白杨树的特点
第二个反问,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品质,显示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反问,进一步明确白杨树象征坚强战斗,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
第四个反问,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正体现了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第8自然段,“它在西北极普遍……北方的农民相似。”指出白杨树与北方农民的相似之处,既是对上段联想的补充,又为下文表明对众的态度做铺垫。
“我赞美白杨树……力求上进的精神。”说明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9):斥责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再次以高度的热情赞美白杨树。
结尾写楠木的作用:写楠木,以其“贵族化”与白杨树的“极普通”进行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表明作者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的愤慨鄙弃,深化了主题。
四、内容主旨本文运用象征手法,通过白杨树这艺术形象,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们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尊敬和赞颂之情。五、写作特1.线索分明,结构精巧;2.象征手法,托物寄情;
3.语言准确、凝练,变化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