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走进西部

注意字音
染(xuàn   xuān)  回( 
飘带舞(jīn jīng)  羞  shè
古包(měng méng乎(   shì
歌手(xíng háng客(hào  hǎo )
【注意字形】
疾(  弛)  礼  羞
天( 崖)  飘带舞
【形近字】
渲(渲染)蹄(马蹄)羞(羞涩)偏(偏西)
喧(喧哗)啼(啼叫)差(差别)遍(走遍)
暄(寒暄)谛(真谛)
【词语解释】
一碧千里  翠欲流  襟飘带舞  洒脱      渲染  勾勒  境界      迂回    拘束
【选择字义】
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1.“欲”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需要;④将要。
求知 )翠流(  )
大而心欲细( )畅所言(   )
2.“一”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全,都;
②相同;③专一
碧千里(    ) 视同仁(   )
心一意(    )
【重点句段】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原文填空)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话是这一段的中心句。“碧”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2)这段文字描写的景物、事物有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骏马、大牛,重点描写的是小丘
  (3)“羊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的大花”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草原比喻成绿毯,把羊比喻成白的大花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是静态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草原比喻成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和小丘的线条柔美。“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画出轮廓。“只用绿渲染,不用墨线勾勒”写出了小丘柔缓得没有明显界线。“翠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青翠,好像在流动
  (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中的“这境界”是指小丘柔缓得没有明显界线,颜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用是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主人们身着鲜艳的服饰升升策马疾驰来迎接远客时襟飘带舞的样子比喻成飞动的彩虹
(2)草原人民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从中可以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主人们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策马疾驰,从中可以体会到主人们迎客心切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它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篇章整体】
1.本文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了》《茶馆》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猫》 《母鸡》
2.白杨树的特点作者笔下的草原景的特点是辽阔、碧绿,草原人的特点是热情、好客
3.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依依话别_四个生动的画面,体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4.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主要的写作特点是情景交融
2※ 丝绸之路
注意字音
立(chù )  满zài  zǎi )
装(róng yóng) 道(jiā  jiá
首(  )  麻(zhī 
井(záo zháo)    陷(āo  )
易(m ào )      美轮美huàn
【注意字形】
美( 伦)美( 焕)
【词语解释】
栩栩如生    浩浩荡荡    五彩缤纷
崇山峻岭    美轮美奂    遐想
【补充词语】
精神(饱)(满)  (栩)(栩)如生
天(高)气(爽)  不计(其)(数)
浩浩(荡)(荡)    绫(罗)绸(缎)
五彩(缤)(纷)    崇山(峻)(岭)
丰(富)多(彩)  美(轮)美(奂)
【篇章整体】
“丝绸之路”的作用:“丝绸之路”是一条“友谊之路”“经济之路”、“文化之路”
【拓展积累】
“丝绸之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 “丝绸之路”因此得名。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道路有关。
3白杨
注意字音
壁(    )      大sǎn  shǎn
shào  sào)      入(xiàn  xuàn
【注意字形】
  新 
【词语解释】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抚摸
【重点句段】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原文填空)
⑴.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一段话。
服从安排,无怨无悔、无私奉献是千万个祖国建设者的高尚品德。哪儿需要他们,他们就义不容辞地到哪儿去。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他们总是顽强地战斗,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全部_
⑵.这段话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的外在特点:高大挺拔,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
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内在精神: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坚强执着_ 。这正是边疆建设者特有的奉献精神。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自己的心”指的是爸爸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原文填空)
1此时爸爸在沉思什么?答:他由白杨树想到了孩子们,想到了孩子们的将来,他想让孩子们也做一名边疆建设者。   
2“高大的白杨树”暗指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_,“几棵小树”暗指边疆建设者的后代。
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暗示两个孩子也将像爸爸一样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篇章整体】
1.本文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本文以白杨为线索,开始时在本行列车上看见车窗外的白杨;再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借白杨言志;最后又回到车窗外的白杨
3.本文的表达特点: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面上写白杨树,实际上写边疆建设者
    4.文中对爸爸的描写主要是神态描写,第一次是“出神”和“沉思”,因为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而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浮想联翩,想到自己和战友;第二次是微笑,因为_听到孩子们关于白杨树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第三次是“严肃”,因为他与孩子们谈白杨树,也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第四次是_ “又陷入沉思”_,因为他由白杨树想到了孩子们,想到了孩子们的将来;最后一次是“浮起一丝微笑”因为他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他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