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 断魂
作家与作品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母亲抚养长大。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还经常去听说书、大鼓,和朋友一起唱京戏。这对他后来从事通俗文艺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毕业后,任天津南开中学国文教员。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在许地山的鼓励下开始写小说。在英国六年,共发表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这期间,老舍写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创作经验谈《老牛破车》及《老舍幽默诗文集》。
1937年,老舍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主人公祥子是个壮实勤劳的人力车夫,他幻想以个人奋斗来扭转自己的命运,靠辛勤劳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道
路,结果只能是“痛苦地活着、冤屈地死去”。小说深刻揭露了万恶的旧社会,鞭挞了人吃人的制度。小说没有给祥子和劳动人民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但却寄予深切的同情,为他们发出了控诉,喊出了怨恨。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
抗战爆发以后,老舍辞去教职,在党的领导下,以极大的热情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为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活动做了不少工作。1939年老舍以“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问团”文艺界代表的身份,赴西北战地慰问抗敌将士。在抗战活动中,老舍的革命热情更为高涨,创作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不仅有长篇小说《火葬》,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还有剧本《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等。此外,还写了不少诗歌、杂文、鼓词和京剧剧本。
1946年春,老舍去美国讲学。新中国成立时,周恩来同志要曹禺写信请他回国。日夜思念祖国的老舍得知后,激动非凡,立即动身,历尽艰难,于1949年底返回北京。老舍努力吸取新的思想,热情参加各项工作,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由于亲眼看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亲身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的思想觉悟提高了,创作也更加丰富多彩,从1
950年至1965年,光剧本就写了十多个,其中有:《方珍珠》(1950年)、《龙须沟》(1951)、《春华秋实》(1953年)、《西望长安》(1956年)、《茶馆》(1957年)、《红大院》(1959年)、《女店员》、《全家福》(1960年)、《宝船》(1962年)、《神拳》(1963年)。此外,还写了不少报告文学、杂文、短评和通俗文学作品。1953年10月,老舍去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指战员一起生活了五个月,写成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歌颂我军“老秃山”战斗的英雄业绩。1955年老舍翻译了肖伯纳的著名戏剧《苹果车》,改编昆曲《十五贯》为京剧。
这中间,数《龙须沟》一剧影响最大,该剧以龙须沟今昔巨变为背景,反映了劳动人民解放前后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揭露旧社会,热情赞美新中国。剧中的程疯子是非常成功的艺术典型,他善良而又懦弱,被黑暗旧社会逼成疯子,受尽了凌辱和摧残。解放后,他获得了新生,疯病好了,为大家管自来水,还编数来宝,歌唱穷人大翻身,歌唱龙须沟大变样。在程疯子这个人物身上,集中反映了新旧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剧本上演以后,博得文艺界和广大观众的好评。为此,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5年,老舍以六十六岁的高龄,撑着多病的身躯到北京郊区人民公社深入生活,进行创作。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
终年六十七岁。
老舍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他“童年习冻饿,壮岁备酸辛”,深感“倘无共产党,荒野鬼为邻”,所以,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勉励自己“诗吟新事物,笔扫旧风流”武艺的资料,把一生献给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他写作勤奋,作品众多,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他的作品语言朴实简练,通俗风趣,有口语的韵味,特别是人物对话,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愧为杰出的语言大师。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了《老舍剧作选》和《骆驼祥子》,老舍夫人胡絜青同志为《老舍剧作选》写了《再版后记》。
(《中学语文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思考与讨论
以“五虎断魂”为题不如以“断魂”为题好。“五虎断魂”只是沙子龙的一套法,一套法失传无关紧要。“断魂”却不仅仅是“五虎断魂”,妙就妙在“断魂”二字,在这样一个翻
天覆地、新旧交接的乱世,整个民族根本就是魂飞魄散,无怪乎沙子龙要“断魂”了。而这短短三个字让你乍一看就会产生一种悲凉的预感,而后又经得起一番良久的咀嚼与深思。腐朽的晚清被帝国主义的大炮打开大门后,变了另一副样子,走镖已经无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了。正如老舍在小说中写到的一样,“今天是火车、快、通商与恐怖”。一个时代的支离破碎,留给人的不仅是一声的叹息。沙子龙在这个时代的变迁中变得“颓废”了。他将镖局改成了客栈,不再走镖护院了,不再使他的“断魂”了,“那条和那套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一位拥有高超武艺和品德的武师,在国将破家即亡之时,灵深处发生如此大的震撼,这显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拥有。连皇帝的头都能被杀,整个国家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昨夜星辰昨夜梦,沙子龙的武术、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沙子龙为什么只有在夜间才独自拿起来练,而白天却不谈武术和往事呢,他的世界真被风吹走了吗?没有,时事的变迁让沙子龙变得不再豪情万丈。原本的大好河山现在一片狼藉,谁还有心思舞弄棒。
看看小说的写作年代,1935年,那是一个什么年代啊!1935年,我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才是一个真正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所以,“断魂”的,是主人公沙子龙,是沙子龙的同类人物,是沙子龙们对所处时代的失望,也是作者对所处时代的迷茫。
二、沙子龙为什么不传授自己的法?如果传给王三胜或者孙老者不是很好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思考问题。这是一个坚船利炮轰醒东方大梦,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有被提倡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让沙子龙“传”,又能“传”给谁?如果传给王三胜,不过是给他土地庙前的场子添一个让人叫好儿的节目而已。威慑西北的五虎断魂从此变成花拳绣腿的卖艺行当,岂不是白白糟蹋?若传给孙老者,他虽是真心学艺,也无非是一个爱好者,武术迷,学去了也没什么实际价值,不过是带到棺材里的东西。五虎断魂的生命之花只能开在野店长河大漠荒林马队驼铃的世界当中,它的神奇是不能描写的,它的精髓也不是常人能学到的。
三、有人认为《断魂》旨在批判主人公沙子龙不肯授人技艺的保守偏执;有人认为旨在探讨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如何以现实的态度确定武侠在社会转型期的处境、地位与存在价值;还有人认为旨在通过通俗的形式揭示民族精神和民族命运这一深刻主题。你对本文主旨有怎样的看法?
我们认为,小说主旨并非批评沙子龙“不传”的保守,而是可惜他生不逢时,表现生命个体对
人类现代历史进程的无可奈何和对已逝历史记忆无尽叹惋。正是有了这种感慨,才构成了扑面而来的苍凉悲壮的气氛,“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走了”……这些如梦般的人生,瞬间变成过眼云烟,刚好印证了题记中“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的偈语,这两句话是对沙子龙命运的概括,还是老舍的内心更真切的独白,是值得思考的。
四、《断魂》写了一个老镖头沙子龙保镖事业的没落和心境的悲凉,小说最成功处在于将这种悲凉心境渲染得恰到好处又十分到家。这位老镖头心如明镜:保镖业不行了,这碗饭不能吃了,自己已经到了英雄末路,自己的绝活儿“五虎断魂”已无用武之地而只能收起了小说只用了一个细节:他坚决不教慕名前来学艺的孙老者学“五虎断魂”,但在夜深人静时,他却“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下来;而后,拄着,望着天上的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通过这个细节描写能看出沙子龙怎样的性格?
《断魂》联系着中国武侠及其艺术表现的两千多年历史,它是在新的历史环境中,以现实的态度确定武侠在社会转型期的处境、地位与存在价值。沙子龙不是那种“轻财,轻生,重意,重交”的战国游侠,不是权门所养的“私剑”,不是济人困厄的“超人”,而是明清以后商
贾雇用的镖客。作者让沙子龙随时代变化而变动着地位与心态,把世俗眼中的“超人”变成了无所作为的凡人。在《断魂》中,随传统意识的落潮,沙子龙这样的人物一下子水落石出,被晾在了严峻的现实土地上:一个外表超脱的大侠,内心痛苦空虚,生命价值无所寄托。这是残酷的,但确是真实的,因为随着交通发达与武器进步,沙子龙必然要经受它的价值失落,而妙就妙在沙子龙以清醒的难得的坦然态度,任一江春水向东流去,一切由大势所趋,听其自然,不争不怨,成为人类历史上一切悲壮离开历史舞台的英雄们的一个象征。
有关资料
1.关于老舍
他自己较满意的作品——《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微神》《月牙儿》《龙须沟》《正红旗下》。
作品中反复关注的问题——中国背上的沉重的文化病。
运用过的文体类别——小说(长、中、短篇)、戏剧(话剧、歌剧、京剧、曲剧)、诗歌
(旧诗、新诗、歌词、儿歌)、散文、曲艺(大鼓、单弦、相声、快板、河南坠子)、童话、理论和评论文章。
写作习惯——安静、热茶、香烟在手、桌上一枝小花,上午不可侵犯、按时吃饭、天天动笔、没有假日、当众朗诵、反复修改、一经发表不再改动,少不了再写一篇《我怎么写》剖析自己。
剖析自己时最显著的特点——自己打倒自己。
喜欢用的自我称呼——写家(不说作家)、文牛、痴人。
自认最大的长处——勤快和认真。
最大的本事——用最少的字,最通俗、最生动的话描写复杂的心态、事物、风景。
最喜欢的作家——但丁、康拉德。
最喜欢的诗人——杜甫、陆游和晏殊。
最经常的休息方式——养花、看画、玩骨牌、逗猫、念英文、写字。
最喜欢的娱乐——听戏。
经常锻炼身体的方式——剑术、拳术、棍术、气功。
最怕的事——没有朋友。
最喜欢干的事——打扫房间,请人下小馆。
最擅长的事——说笑话,自己绝对不乐。
最怕看见的事——摧残儿童的天真,把小孩打扮成老头儿。
最同情的——穷人、女人、孩子。
对他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出身贫苦、生长在北京、满族人、在英美先后呆过十年。
给他影响最大的人——不识字的给了他生命教育的母亲。
最崇敬的品格——谦虚,关心他人。
最讨厌的品格——狂妄自大、自私。
生死观——为正义而活,宁死不屈。
教育观——自学能成才,认认真真吸收一切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但不必门门都得一百。
恋爱观——纯洁的、高尚的、心心相印的爱情。
家庭生活原则——勤俭持家、健康是福。
喜欢的格言——“四世传经是为通德,一门训善惟以养年。”(崇尚行善,宽厚待人)
人生准则——“就是为了那一点气节。我们似乎很愚傻,但是世界上最良最善的事差不多都是傻人干出来的啊!”
生前最后的话——对三岁的孙女说:“和爷爷说再——见——……”
(舒乙《我的父亲老舍》)
2.舒乙谈父亲的作品与北京地名
从分布上看,父亲作品中的北京地名大多集中于北京的西北角。
西北角对老城来说是指阜成门——西四——西安门大街——景山——后门——鼓楼——北城根——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这么个范围。约占北京城的六分之一。城外则应包括阜成门以北,德胜门以西的西北郊外。父亲的故事大部分发生在这里。
《老张的哲学》以德胜门外、护国寺街两地为主要地点。
《赵子曰》以旧鼓楼大街为主要地点。
《离婚》以砖塔胡同为主要地点。
《骆驼祥子》以西安门大街、南北长街、毛家湾、西山为主要地点。
《四世同堂》以护国寺小羊圈胡同、土城、西直门外护城河为主要地点。
《正红旗下》以护国寺小羊圈胡同、新街口、积水潭为主要地点。
在清朝的时候,北京的最西北角属于正红旗,北部偏西属于镶红旗。祖父是正红旗的护军,父亲熟悉北京的西北角是和他的族籍有直接关系的。祖母是德胜门土城一带的旗人。土城是父亲的姥姥家所在地。父亲家的祖坟也在离姥姥家不远的地方。到姥姥家要出德胜
门。到祖坟要出西直门。父亲的诞生地在护国寺院附近的小羊圈胡同,他的童年是在小羊圈度过的,直到14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