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神兽龙的故乡,原来在⾚峰
很久以前,⼈们因为敬畏⾃然、崇拜神⼒,创造出龙这样⼀个能呼风唤⾬的神兽。古⼈把龙看成神物、灵物,⽽且变化⽆常,缩⼩如蚕蚁,伸展能遮天。有时显露于云端,有时隐形⼊深渊。关于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乎每⼀本书都有,⽽关于龙的传说和神话亦不胜枚举。除这之外,历朝历代都不断有龙的传说和神话出现,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亦有其龙的传说。
上⾄黄帝的时代,便有黄帝乘龙升天、应龙助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夏禹治⽔,传说便有神龙以尾巴画地成河道,疏导洪⽔;汉⾼祖刘邦,传说便是其母梦见与⾚龙交配⽽怀孕出⽣。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们常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上。数千年来,关于龙的传说,已经有很多个版本,可是作为中华民族最古⽼的⽒族图腾之⼀,龙的故事最初到底应该从哪⾥讲起的呢?
据考证,龙的故事应该从内蒙古的⾚峰讲起。在⾚峰市东北隅,矗⽴着⼀座海拔⾼746⽶,⾯积约5平⽅公⾥的⽯⼭,因裸露的岩⽯呈赭红⾊,在阳光的映照下,红岩似⽕,⼭岚如霞,故得名红⼭,蒙古语叫乌兰哈达(⾚峰市的名字也由此⽽来)。⽽在这⾥出⼟过的⼀件⽂物,不仅可以追根溯源龙⽂化,也让整个世界为之⽽惊叹。
在红⼭出⼟的这件⽂物是⽟雕龙,是⼀件可以上溯到五千年前的⽂物。这个⽟雕龙通体为墨绿⾊,⾝体呈字母C的形状,因此它以后被命名为C形⽟雕龙。龙⾸短⼩,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端截平,以
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孔。龙⾝⼤部光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格⽹状纹,⽹格突起作规整的⼩菱形。脊背有长鬃,有圆孔。
这是在中国⾸次发现⽟雕龙, 1955年,中国考古学家尹达在《关于⾚峰红⼭后的新⽯器时代遗址》⼀⽂中,根据这⾥出⼟的陶器和⽯器特点分析,把分布在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交界的燕⼭南北及长城地带的中国新⽯器时代的⽂化命名为红⼭⽂化。从此,红⼭⽂化得到正式命名。
红⼭⽂化
红⼭⽂化是与中原仰韶⽂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明,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性⾎缘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系⽒族过渡。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了极具特⾊的陶器装饰艺术和⾼度发展
的制⽟⼯艺。
⽽⾚峰出⼟的那块红C形⽟雕龙,被考古界认为是红⼭⽂化⽟器的代表作,有“天下第⼀龙”的美誉。⽽⾚峰境内多有龙表⽟器出⼟,由此被称为龙的故乡,红⼭⽂化的先民也被认定为龙的传⼈。
现今,这块国宝级⽟雕,被存放在内蒙古⾚峰巴林右旗博物馆
巴林右旗博物馆位于⾚峰市巴林右旗⼤板镇旗政府⼴场西侧。是是内蒙古⾃治区第⼀家旗县级博物馆。⽬前馆藏珍贵⽂物555件(组、套):经国家⽂物专家组鉴定的⼀级⽂物238件(组、套),⽽C形⽟雕龙作为镇馆之宝,被陈列在“史前⽂化精品⽂物”展厅内。
在这个展厅内,还展出这⼀时期的其他精美⽟器。
⽟器的起源是装饰,⽟器的使⽤从萨满⽂化发展到族权、神权、兵权的象征,很多⽟器是原始礼器,⼀些动物的造型是⽒族的图腾。和C形⽟雕龙同样有名的是⽟猪龙也在这⾥。
听博物馆讲解介绍,“⽟猪龙”在⼥神庙红⼭⽂化的墓葬中被摆放在死者的胸前,有研究者称⽟猪龙”是红⼭⽂化的先民们制造的动物早期胚胎的模型,实际上象征中华民族的龙的早期形式是隐藏在母体中的⽣命的雏形。红⼭⽂化的先民们之所以对动物胚胎的模型加以崇拜,是因为认为这就是创造⼀切⽣命的物质,也是想要表现“⽣命轮回”的概念。
⽟猫头鹰在红⼭⽂化出⼟数量最多,姿态各异,听讲解员说,红⼭⽂化时期,⼈们恐惧⿊暗,希望在⿊暗中得到光明或
⽟猫头鹰在红⼭⽂化出⼟数量最多,姿态各异,听讲解员说,红⼭⽂化时期,⼈们恐惧⿊暗,希望在⿊暗中得到光明或者看清⼀切;⼈们经常遭到其他野兽的攻击,希望能够像鸟⼉⼀样飞起来,以避免
收到伤害;⼈们过着农牧渔猎⽣活,⼜希望像雄鹰⼀样轻易地捕捉到猎物。⽽猫头鹰具备这⼀切优势,猫头鹰是辽西地区普遍存在的猛禽,⿊夜活动,可以飞向⾼空,⼜给⼈以通达天地阴阳的神秘感。所以,红⼭⽂化时期先民们寄希望于猫头鹰能够给予⾃⾝与⾃然界抗争的神奇⼒量,这样,猫头鹰成为红⼭⽂化时期先民们的图腾崇拜物应该是⼀种必然。
在博物馆⾥,还展出⽯⼑、⽯耜、有肩⽯锄、⽯磨盘、⽯磨棒和⽯镞及⼀些陶器,其中彩陶多饰涡纹、三⾓纹、鳞形纹和平⾏线纹,饰有内彩,⼀种典型绘法为施⽩⾐后⽤平⾏斜线画出区界,内添⿊、红、棕⾊三彩,组成回字、三⾓、⼋⾓、⽹状等多种⼏何图案。
⽯器时代⽣活⽤具
磨盘、磨棒
为新⽯器时代“红⼭⽂物”遗物。⽯质多为花岗岩,极少沙岩。琢、磨制成。磨盘选⽤长⽅形⽯板材制作,边⾓琢、磨加⼯,正⾯因研磨,中间部位形成弧形下凹。磨棒的选材与磨盘相同,⼤体分柱状、条状两种类型。柱状磨棒多见,两端为不规则圆形握柄,中间为磨⾯,由于在使⽤过程中不断变换⾓度,磨⾯磨蚀,逐渐变细;条状磨棒磨⾯⼀般呈长⽅形,两窄边为磨⾯,有的仅⼀个磨⾯。个别条状磨棒有4个以⾄更多的磨⾯,磨盘与磨棒配套组合使⽤,为加⼯⾕物的器具。
跪踞状⽯⼈:于那⽇斯台新⽯器时代遗址出⼟。为⿊⾊岩⽯雕成,通头部近似菱形,眼睛及眉⼸下斜,浮雕作“⼋”字形,⿐头较⼤,下颏微前伸,两臂弯于胸前作合掌状,两腿跪踞于臀下,裸体⾚脚,性别特征不可辨。
这些都是巴林右旗博物馆馆藏的精品之物。
巴林右旗博物馆
巴林右旗博物馆,除了“史前⽂化精品⽂物”展厅之外,还有“辽代皇陵”,“巴林历史⽂化”展厅。
辽代皇陵展主要以展⽰辽代皇陵及奉陵⾢、契丹贵族墓葬出⼟的精品⽂物,从宗教信仰、⽣活习俗、丧葬制度等⽅⾯展⽰了契丹辽国这⼀草原第⼀王朝具特⾊的历史⽂化。陈列中有从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出⼟的佛教⽂物和辽庆陵及陪葬陵出⼟的契丹⽂汉⽂哀册等珍贵⽂物。
巴林历史⽂化展,以古⽼蒙古巴林部由来及发展历程为主线,通过馆藏蒙元⽂化精品⽂物及清代巴林王府珍贵遗物,⽣动讲述巴林部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清庭公主们与巴林王室的姻缘。陈列中以灰蓝缎提花团龙纹袍、龙纹⾦箱、⾦凤钗⾸、龙纹⾼⾜银盘等精品⽂物。
在巴林历史⽂化展厅中,有⼏件宝物⼀定要去看看:荣宪公主墓葬出⼟的珍珠团龙袍服、凤冠,⾦钗等,这些展⽰了荣宪公主昔⽇风采(当年荣宪公主下嫁多罗郡王乌尔衮为妻,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昭
君出塞”、“⽂成公主进藏”⼀样,密切了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影响,加速了⽂化交流)。
其中,黄⾦箱⼗分有特点。这件⽂物出⼟于古⽇本芒哈前⽔渠中。箱为内外双层,外层纯⾦,内层纯银,除底部外,通体錾刻精美纹饰,并有25处镶嵌点,顶部錾刻团龙图案。龙体蜿蜒卷曲,⾸尾相连。头部较长,双唇开启,⽑发披散,鳞纹均匀,鹰⽖虎掌。上两⽖,⼀⽖擎⽕珠,⼀⽖拨云雾。下两⽖托海⽔江涯,似为契丹葬物。
巴林右旗博物馆,不仅藏着红⼭⽂化的珍宝,还收藏了能够代表中国辽代历史的精品⽂化物件,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化,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化,具有⼗分重要的意义。上古最厉害的龙
有幸跟波罗游记⼀起来到⾚峰巴林右旗博物馆参观,如果要排序⼀⽣中不能错过的博物馆,我会将它列为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