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第1期
Vol . 34. NO . 1攀枝花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anzhihua  University
2017年1月
Jan
. 2017
•历史与文化研究•
明代四川提学官参与《四川总志》修纂考论
陈坤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明代提学官是明直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不但总理一方之学政,而且积极参与编修方志等地方文化事
业。《四川总志》于正德十三年初编完成,此后明代在四川共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重修,时任职四川的督学官 员——
嘉靖年间四川提学副使周复俊、万历初四川提学副使郭裴和万历末年四川督学宪臣杜应芳,皆倾心致
力于四川省志的编纂工作。他们博学多才,颇具史识,在资料搜集、风物考察、拟定体例、修纂总校、补续艺文 志等方面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为明代巴蜀地方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关键词]明代;提学官;四川总志;周复俊;郭裴;杜应芳中图分类号:K
248
文献标识码
:A
陈坤资料文章编号= 1672 -0563(2017)01 -0057 -05
提学官也称学使或督学宪臣。中国古代正式 设置提学官始于明朝。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明 代于正统元年设立专职提学官,代表朝廷巡视所 辖地方官学、提督各省学政。[1]34> 347主管一省教育 的明代提学官,肩负着为国家选贤育才、督学兴教 之责。然而,明代的提学官作为直省最高教育行 政长官,
除了 “总理一方之学政” [1]6865,促进地方 教育顺利开展,他们还主动积极参与地方各项文 化事业,编修地方志就是其活动之一。本文将以 四川提学官参与明代《四川总志》的编修过程为 例,考察明代四川提学官在四川修志事业上的作 为与贡献。
一、明代四川方志编修背景
四川古属梁州之域,以华阳、黑水为界,山屏 水堑,文华物丽,独处九州之上游。至秦汉始建置 郡县,此后或称道、或称路、或称军、或称(行)省, 其所辖顺应时代变化不尽相同,整体愈益广大。 方志则为地方情况之记述,内容涉及“天文、地理、 山川、城池、风俗、艺文、财赋之类,以及经略建议 之异同,兵粮战守之法制者。” [2]1四川方志编著传
统源远流长。最著名莫过于晋代常璩的《华阳国 志》和萧梁时期李膺的《益州记》,到宋以后流传较 广者有袁说友命属官编修的《成都文类》,句延庆 纂辑的《锦里耆旧传》,张唐英的《蜀祷杌》等,可 以说,历史上不少颇具才识的良史者已亲履巴蜀 大地,挥洒笔墨对该地山川河流、政治沿革、风俗 人情等作了或粗或精、或详或略之记述。这些方 志撰述者各抒己见,成其一家之言,为四川方志此 后的整体编著开创了先锋。
迨至明朝,随着国家中央政府权力不断集中 与强大,朝廷多次颁发了统一编修志书的相关命 令和诏书。据《太祖实录》载,洪武时期朱元璋曾 命儒士魏俊民、黄篦、刘俨等六人编类天下州、郡
地理形势及降附始末,于洪武三年(1372)十二月 成书《大明志》[3]。永乐十六年(1418)六月明太 宗朱棣“诏纂修天下郡县志书……。命礼部遣官, 遍诣郡县,博采事迹及旧志”[4],并于“明永乐十年 (1412)颁布《修志凡例》十六则,十六年颁布《纂 修志书凡例》二十一则”,[5]详细规定了志书的具 体编撰事宜,从而使明朝正式进入了大规模编修
收稿日期=2016-12-20
作者简介:陈坤(1979—),女,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史。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