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理论诠释和价值研究
王同军
摘 要:目的 了解梦的机制和功能。方法 理论分析和个案研究。结果 通过自我分析梦境可以了解自我、促进问题解决,通过积极暗示可以创造愉快的梦境,缓解心理压力。结论 梦境可以自知、自创,梦有利于身心健康。
关键词:精神分析:梦的价值:理论诠释:研究
Theory Annotation of the Dream and Studies of the Value of the Dream
Wang Tong Jun
Abstract: Objective comprehend the mechanism and function of dream. Method: Theory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Results Through self-analysis of dream,one can understand oneself and promote the settling of problems; through positive suggestion pleas
ant dream can be created, thus alleviat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Conclusion Dreamworld may be self-known and homemade. Dream is advantageous to the health of mind and body.
Key word: psychoanalysis, value of dream, theory annotation, studies
1.导言
随着人类生物学意义上自我意识的觉醒,梦境就一直伴随着我们。从宏观上看,脑科学的发展使我们整体上对梦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在日本甚至有人制造了造梦的机器,可以为我们创造梦境,看起来人类美梦成真的日子已经到来了。[]但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仍然有人沿用远古的解梦方法以致给自己造成极大的困扰。因此,从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的意义上讲,我们需要关注梦的研究,关注自身梦的体验,使我们更科学地了解梦,试着分析梦,甚至创造梦。
2.梦的诠释和分析
在西方对梦进行系统研究且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首推弗洛伊德(Sigmuad Freud,1856-1939)。
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最著名的一句论断是“梦是愿望的达成”。他认为梦具有意义,是一种清醒状态的精神活动的延续,更准确地说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经过改装而)达成的。具体来说,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趁人睡眠时以伪装的形式骗过所有松懈的心理检查机制而得到表现,就构成梦境。所以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本能欲望,缓释积聚的心理能量,又不唤起检查机制的警觉,保护了睡眠。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主要有三个来源:梦总以最近几天印象较深的事为内容;梦选择材料的原则完全迥异于醒觉状态的原则,而专门一些不重要的次要的被轻视的小事;梦完全受儿时最初印象所左右,而往往把那段日子的细节,那些在醒觉时绝对记不起来的小事重翻旧账般地搬出来。据美国《科学》杂志说,人类梦境中的许多内容大多与自己最近的经历有关,两三天以内的新经历导致的梦约占75%,遥远的童年时代经历的梦占15%,而和过去经验完全没有关联的梦只占10%。 这是对弗洛伊德关于梦的来源的有力支持。[]
受弗洛伊德影响并最终与之决裂且开辟了精神分析新的领域的是荣格、阿德勒。他们对梦的解释渊于弗洛伊德又各自有重大的发展。
荣格(Gustav Card Jung 1875-1961)认为了解无意识的最佳途径就是分析梦境,因为梦境
常会包含来自无意识的信息。梦的目的不是经过伪装满足欲望,而是恢复心理平衡,荣格称之为梦的补偿。如果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不平衡,过分地发展自己的一个方面,而压抑自己的另外一些方面时,梦就会提醒他注意被压抑的一面。荣格把梦分为“回顾的”和“展望的”两种。认为既代表过去的欲望,但也倾向未来,具有指出做梦者的目标的功能。这种向前展望的功能,是在无意识中对未来成就的预测和期待,是某种预演、蓝图或事先匆匆拟订的计划。它的象征性内容有时也会指出解决某种冲突的办法。[]
阿德勒(Alfred Ad1er,1870-1937)重视对梦的功能的研究,他将梦看成是一种解决问题、设法克服所面临的困难的尝试。这一思想的前提是,如果你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你将很少需要做梦。阿德勒虽认为梦的主要功能是解决问题,但并没有认为梦中呈现的解决方法必定是好的。他指出,在梦中我们可能仅仅是欺骗自己,梦所给出的解答可能暂时是令人满意的,但可能并不会切实地将个体向目标推进,也就是说,有时梦中所给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仅仅是对梦者的安慰,但却不能有助于问题的实际解决。阿德勒重视梦同实际生活的关系,并强调梦的个体差异,释梦必须联系梦者的问题行为及早期生活。他反对用固定的规则释梦,认为梦的解释是属于个人的,既使是符号或隐喻,也不能用一般的公式去解释。阿德勒的主要观点得到了研究者们的认同,人们现已普遍认为梦状态就其本质而
言是入睡前思维的延续,而不是一种根本不同的状态,并且,梦具有适应的价值,它将帮助个体妥善处理他所面临的问题。[]
正如一种心理学理论只能解释人的心理的某一方面的特征一样,一种梦理论也只能解释一类梦境,而人类的梦象是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因此,需要了解梦的理论但要更仔细地把握的是梦境本身,以及梦者在此之前的种种思考——包括有意的和无意的各种想法——为梦的分析提供材料。
3.梦的价值
3.1梦有利于身心健康
生理学家认为,一定数量的梦是必要的,做梦是对大脑和身体有益的正常生理活动,有利于大脑和身体功能的恢复,因为一定程度的神经兴奋可以使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得到松弛,从而对神经起到缓冲、调剂与镇静的作用。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会,当你被从甜美的梦乡中唤醒后,你会精神萎蘼、暴躁易怒,这是因为睡眠必须是连续而完整的,梦的完成对心理和身体的恢复和平衡大有益处,而如果这种梦境被打断,就会使这种恢复和平衡的
过程受到破坏。科学家经过研究也证实,缩短做梦的时间会使人产生急躁与焦虑的情绪。适量的、有声有的梦,不仅说明身体机制正常,还可有防病治病和使人延年益寿的功效。
医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除去心理因素的原因,某些反复呈现的噩梦确实具有预兆疾病的作用。从病理学的角度看,白天人们的大脑活动频繁,脑细胞兴奋,而许多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在潜伏期间的症状并不明显,因而人们难以觉察到体内潜在性病变的微弱异常刺激信号。当进入睡眠状态时,许多脑细胞进入“休息”状态,这时,白天影响微弱的刺激信号就会刺激大脑皮层中枢,使相应的脑细胞出现应激反应,产生预见性梦境。当然,对于梦的这种提醒我们大可不必一一对应,而应经过医院检查确诊后再下最终的结论。另外,中国中医理论中也有梦可以预见病情的论述。如梦飞多属风气多,但肝虚风袭之者亦有心气亏虚者亦可见,上焦热盛,亦梦飞。梦坠多系肝肾阴虚,而肝气盛者亦见,气虚者亦有,惊恐过度亦见梦坠。[5]
医学专家发现:做好梦,能帮人减轻心理压力,改善人的生理状态。美国芝加哥“睡眠紊乱服务与研究中心”刚完成的两项研究表明,做梦可以帮助那些压抑的人解除烦恼,改善心态。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好事想多了,常做好梦;烦心事多了,常做恶梦。”为着多做好梦,我们该多想些愉快的事。尤其是有心理压力时,多往宽处想,多想愉快的事,这样,心理压力就会缓减,原有的烦恼与不快就会逐渐消除。[]
3.2梦有助于了解自我
梦的解释通过梦的分析可以了解自己。最近的研究显示,梦是对日常生活哈哈镜般的折射,而不一定象弗洛伊德所认为的,是无意识愿望的象征性图象,或是由大脑信号所引发的随意而无意义的形象。现在许多专家认定,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不妨利用它们去识别我们的内心冲突。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疗中心的心理学家罗莎林德·卡特莱特说:“做梦是我们自己讲故事的时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是谁,我们要往哪里去,如何才能到达那里。”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我们最好了解一些梦的知识,作自我的分析师,因为只有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所思所想最了解,最知情。我们不妨静下心来,面对真实的自我,想一想自己最近的所欲,所求,所虑,就可以到梦的根源从而不再疑惑,轻松地开始新的一天。有人说,梦是我们的秘密真情。因此,只有自己才可以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对于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更是如此。
3.3梦有助于问题解决
梦是个人潜意识的变相再现。这里的潜意识是一种对某问题的深入思考或对新鲜事物的无意知觉,以及对往昔的一闪念的无意回想。这里所指的是第一种情形,也就是说梦是个人对某一问题深思熟虑的结果的再现,有一种对思考者的提醒作用。认知心理学“问题求解”观点认为:做梦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整理日间接受的感官印象和组织记忆储存。例如,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带着问题”睡觉,醒来时往往感到问题更有条理,甚至间题解决了。而且,这种“无意识地解决问题”,往往具有某种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例如,德国有机化学家凯库勒,曾梦见一条蛇环状盘绕着像在吃自己的尾巴,因而受到启发,才解决了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式问题。中国古代,唐明皇梦游月宫.醒来谱写了“霓裳羽衣曲”。[]
4.结论
多数人对自己的梦境是可以自知的,如当时不能理解,可以仔细梳理最近几天的思绪,就会发现梦其实是我们对某一问题思虑的结果。人们一般容易受梦的暗示,而梦的内容又是白天思考的结果,所以有意识地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有意识地创造一些积极的梦,可以促进我们的自信并产生积极体验从而形成自我意识的良性循环,必有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
发展。
参考文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