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强调了实践的需要时理论的出发点。哲学的特点就在于它对于自身的不断否定与批判,这就需要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否定自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在进行社会学研究时,理论工作者应该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应该结合实践,不断地反思,不断的进取。 
哲学是思想的产物,归根到底是人脑力劳动的产物,因而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的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内容由现实的人的能动的历史活动构成。 
哲学的开放性和反思性使得我们必须用世界眼光看待当今社会的发展,正确的理解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理解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作为思想的事业,马克思主义哲学植根于人类社会实践当中,又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的发展变化。它始终充满着自我否定和自我批判的精神,离时代最远的也是离时代最近的! 
习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时定义了“中国梦”,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从历史任务的角度,中国最现实、最迫
切的“中国梦”就是要完成两个100年的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梦是一个伞型词,一个开放的集合概念,一个广泛适用的理念,具有巨大的意义阐释空间。如果一定要定义,可以说,中国梦是中国人所有合理欲求和美好意愿实现的希望,是中华民族及其每个个体憧憬的可实现的愿望的总和。
中国梦可分三个层次理解。第一层次是人身安全、生存基本保障、健康、成功、生活幸福等。第二层次是教育、就业、机会平等、名望荣誉等。第三层次是人格尊严、自主选择、自由发展、人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更美好的世界、中华民族的复兴等。中国梦的提出,就是要让人民捍卫梦想、充满希望、保持乐观主义,鼓励为梦想奋斗,同时为实现梦想提供条件和路径。   
从哲学的角度讲,中国梦是中国人生哲学的重新调整,是积极的人生观,是希望的哲学。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决定共产主义人生观,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是进入共产主义的台阶,中国梦就是高度物质文明、高度精神文明的共产主义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梦的解释“中国梦”的时代内涵表现在它的历史意义上,也表现在它的时代意义上,这是由它的哲学属性所决定,因为中国梦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实现中国梦就要同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更加科学地形成我们的中国之梦,这也是它的时代特征。马克思曾说:“在一切东西中最丰富的东西是精神。人是需要精神的,精神是创造伟大、崇高、壮丽与不朽的源泉。”我们的精神就是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中国梦”就是我们的时代精神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梦,让人们从更深的角度去理解中国梦,有必要对中国梦进行哲学解读。
1. 中国梦与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
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理之一。该原理认为:在事物与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结、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广袤的宇宙之中,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都存在客观的、普遍的联系,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都不能孤立地存在。用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解读中国梦,我们可以理解以下的内容:从以上研究者对中国梦的阐释,我们可以知道对中国梦的内涵有三种理解,即“二元说”“三位说”“多维说”。作为一个对中国现实正确的认识、一个哲学层面的意识概念,这三种对中国梦的解说
之间存在联系。即关于中国梦内涵的“三位说”是对前者有关中国梦内涵解释的“二元说”的升华,同时这个“三位说”又是对中国梦内涵进行“多维说”解读的基础。也就是说,三种对中国梦内涵的解读,彼此之间是存在联系的。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事物普遍联系原理我们还可以这样解读中国梦。虽然以上对中国梦内涵的解读有三种观点,但其中任一观点都有其社会现实基础。也就是说,中国梦与中国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广泛的、普遍的联系。
首先,从词语的层面讲,中国梦分别与国和家相联系,因而才可能有中国梦是由国梦和家梦组成之说,才会有“国和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共同认识”。也就是说,国梦和家梦是互相联系的。
其次,从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之间联系的角度讲,中国梦与中国社会发展现阶段之间存在以下联系:在我们国家的现阶段,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们的中国梦“从个体上看,它是中华儿女的富民梦”;在我们国家的现阶段,虽然我们经过改革开放,国家综合实力有较大的提高,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的中国梦“从集体看,它是强国梦”;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
角度讲,“它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复兴梦”;在中国繁荣强盛的过程中,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感的进一步提升”;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过程中,我们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总之,中国梦是与我们社会的发展阶段紧密联系的。
   2.中国梦反映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客观反映。对客观正确的反映(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反之,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为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
中国梦是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是对中国社会现实的一种正确反映。在中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社会生产力还有待于发展。因此,我们针对自己国家的社会发展现实,提高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作为奋斗目标的中国梦,基于这个现实,提出我们奋斗的具体方向: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从国家实力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从幸福指数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感的进一步提升。从文明形态看,中国梦就是要
实现中华文明的进一步演进。从价值追求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说,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角度看,中国梦是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而且作为对现实正确反映的“中国梦”必将促进我们国家的快速、稳定发展。
 
 3.中国梦与辩证法的关系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重要内容。马克思哲学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并成功地把它应用于自己的研究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主要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指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在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运动。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既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又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两种状态,即量变为事物的质变做准备。否定之否定则是指事物的发展规律,事物的发展变化通常是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发展变化的。
中国梦与对立统一规律。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社会发展蓝图。它与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现实之间既存在矛盾,又在矛盾的基础上具有统一的关系。因为当代中国的发展现实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愿望,所以中国人民提出自己的建设理想——中国梦。通过为这一理想奋斗的实践又与中国人民促进国富民强的理想统一在了一起。
中国梦与质量互变规律。中国梦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蓝图,在这个蓝图的指引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广大人民奋斗的经过就是促进社会向更高层次转变的量变过程;当我们真正地实现了中国梦的时候,就是我们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向更高层次转变的转折点,经济、科技质变发生的时间点。
中国梦与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前边对中国梦内涵的探讨中,研究者对中国梦内涵的认识过程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具体体现的过程。从当初的“二元说”,到中间过渡阶段的“三位说”,再到更深层次的“多维说”,这个认识不断变化的过程就是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体现。
 
   4.中国梦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认识的辩证过程是为了追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又是真实的、具体的,即认识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和同一条件下与实践相符合。而且,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又是历史的,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人们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的认识与一定阶段的实践必须是相符合的,不能使人们的认识落后于具体的实践,又不能使人们对实践的认识提前。
中国梦与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相符合,它是根据我们的社会发展现实提出来的社会发展蓝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这个社会进步的现实,我们才提出要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的中国梦;才提出要使人民幸福感进一步提升的中国梦;才提出实现中华文明进一步演进的中国梦;才提出实现每个人全面发展的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中国梦”也是一种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也不例外,它是文明塑造出的民族禀性,它是党执政使命孕育出的政治
文明,成为一个时代的道德制高点,那就是中国元素的时代价值。每一个人都有梦,梦是我们的理想信念。每一个人都有追求,追求是我们梦的价值观,只有有了价值的符号,我们的梦才有高度,我们的追求才是一种精神制高点的形成。 
中国梦不仅是学术研究的焦点,也是普通民众关注的话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富民强的愿望,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关注中国梦,都应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