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问题
在我国农村,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户是弱势体,他们需要一种金融组织来满足他们对资金的需求,农村信用社正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信社是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它不仅解决了农村资金融通的问题,并且还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但因农信社的市场定位不准确,偏离了“以农为本”的宗旨,甚至产生“支农赔本”的思想,且置自身的管理水平、资金实力、经营条件等不顾,片面追求大客户、大公司。因此,农村信用社为了扭转当前这种局面,必然存在重新定位、寻求立足、发展壮大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进行市场定位的依据
1.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发展存在的优势。我国农民约占总人口的70%,农村约占全国城乡村居民点面积的86. 1%,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基础力量,占据农村市场必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加入WTO后,农村信用社采用“依托农村,拓展城市”的战略,把市场定位在“以农为本,为农服务”上,使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发展的方向更为明确。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战略目的开始转移,市场定位进行重大调整。从1998年开始,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开始着手撤并各自在农村中的分支机构,四大银行撤出后留下的市场空间之巨大已超过了一般的想象。几年来,中国工商银行撤消了8700个,中国银行撒消了2722个,中国建设银行撤消了3601个,中国农业银行由近6万个网点下降到了4. 4万个。这样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到了农村信用社身上,农
村信用社的市场主体重新拟定,其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二是农村信用社有着堪称全国第一、数量众多、遍布城乡村镇的营业网点。据记录,截止1999年终,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39552个,服务网点合计20万个,从业人员92万人,平均每1000个农村人口就有1名农村信用社职工为其提供服务。在农村地区有最敏锐的市场触角,填补了装备上的局限性,为千千万万个农户家庭、村乡办公司、种类繁多的合作经济提供直接的服务。三是农村信用社属地化的员工对“三农”以及其他服务对象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凭着这一优势,把农村信用社办成自己的银行,固定大批社员客户,形成自己的核心客户,以此为依托发展非社员客户,扩大非社员客户,比较容易形成在农村金融中心的基础地位。四是农村信用社的办社宗旨是服务“三农”,在资金运用上不完全以赚钱为目的,也较好地解决了
农业投入产出效益低的矛盾,农村信用社在储户心中的地位和形象迅速提高,更有助于扩展业务,扩展筹资空间,增强其资金实力。据记录,截止2023年12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987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3937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达5579亿元。从2023年4月开始,农业贷款余额历史性地超过农村工商业贷款余额,现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中总量最大的贷款,所占比例已达40%。
2.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发展存在的劣势。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进一步,农村信用杜在我国发展存在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一是历史包袱沉重,不良贷款较多。1997-2023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新增不良贷款占2023年末不良贷款总额的69. 2%。2023年全国农村信用社亏损面高达50%以上,总体上已处在
资不抵债的状况。二是规模效应难以发挥,整体优势难以体现。全国农村信用社数量不少,存贷规模也位居中上,但由于缺少纵向单独的组织领导体系,各级法人体制导致的资金分散分割和“四自”经营原则,使农村信用社的横向联系不紧,人才、资金等资源难以互享共用,贫富共济,强弱相扶必须依靠行政力量。三是人才资源薄弱,难以适应形势发展规定。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员工整体素质不适应现代金融业的规定,缺少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发展应具有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创新观念。以洛阳辖区为例,在目前的3241名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30余名,占比局限性10%。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人才“断层”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人才年龄性断层、知识性断层、结构性断层、综合性断层,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四是业务经营缺少创新,服务手段落后。一方面农村信
用社经营业务目前还局限在传统的存、贷业务,经营创新力度不够,经营形式单一,信用工具落后,限制了收入结构的改善和提高,利润空间小,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市场扩展和业务发展。另一方面,结算渠道不畅,结算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五是农村信用社地处农村,点多面广,布局分散,业务边际成本高,服务对象千家万户,支持产业类别多样,单位资产收益低;六是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贷款局限性。2023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共计4417亿元,只占各项贷款总额的37%,而其存款则所有都来自农村,由此可见,农村信用社资金大量流向非农业部门。七是农村资金外流现象日益严峻。农村信用社是农村资金流出的重要渠道,通过直接的收入转移和价格的间接受入转移,相称部分的农民收入从农村流出,转入
公共部门和城市部门。依据国家记录局的《记录年鉴》和中国金融学会《中国金融年鉴》的数据,从1978-2023年通过农村信用社资金外流总额从121亿元上升到4639. 9亿元, 90年代农村资金的外流规模和速度要远远大于80年代。
二、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应遵循的原则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原则。国家提出要加大农业投入,农村信用社信贷投向只有在充足考虑自身效益的前提下,调整产业结构,增长农业贷款,支持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市场前景良好的公司和本地农业龙头公司更要优先扶持。
2.按照市场价值取向引导市场定位的原则。市场定位的实质是公司能在目的市场提供更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取得目的市场的竞争优势,保持与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农信社的市场定位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能搞简朴的行政逼迫命令,要按照市场价值取向,科学地引导农信社信贷资金的投向,充足用好用足资金。
在农村如何赚钱3.赚钱性原则。农信社必须充足考虑其赚钱性,向社会提供的各类信贷服务,必须是有偿的。同时农信社要牢牢植根于农村市场,不断增强市场应变能力,进行业务创新。在充足保证支农资金有效需求的前提下,积极运用央行货币政策,拉动农村消费市场,培植农信社新的效益增长点,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金融公司,努力规避金融风险,实现“以农为主”的多
赢目的。
4.合理引导资金投向农村的原则。为了对的地引导资金的投向,不影响农村信贷投入,在拟定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时,要防止农村资金的“非农化”,特别是当农村资金处在闲置状态时。运用市场法则,将城市信用社的富余资金调剂到农村信用社,也要鼓励城市信用社的资金直接以贷款方式投向城郊和广大农村。
5.遵循分散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农信社应坚持以支持一家一户的农户发展生产为主,重点支持农民发展基础农业、大农业和科技农业,支持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但贷款过于分散,容易加大工作量,边际成本高,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农信社在支持分散经营的同时,要适当集中资金,支持一批效益好、有发展前程的为“三农”服务的公司,建立农信社效益基地,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农村信用社实现市场定位的具体措施
1.制定合作金融的法律法规。我国农信社的发展和壮大,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障。目前,由于我国规范的农村信用社组织基本缺位,所以发展农信用社事业一方面就要解决重新架构农信社的组织体系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条件是有一部《合作金融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农信社的组织形态和运营规则,确立其农信社的性质,明确其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规范其经营管理行为。
2.争取优惠政策扶持,理顺方方面面关系,为农村信用社健康经营发明宽松环境。一方面,要实行有助于农村信用社支农的优惠政策:一是减轻农村信用社的税赋;二是在保值储蓄贴补利息上,国家财政应将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同等对待,对农村信用社给予等额补贴,使其免遭经济损失;三是减少存款准备金比例,提高准备金存款和上存人民银行存款利率;四是允许农村信用社实行利率市场化,以自行调节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供求,规避风险,增长利润;五是扩大贷款规模,进一步增长支农再贷款额度,同时根据现代农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延长再贷款期限,并允许跨年度使用。另一方面,要理顺方方面面关系,发明一个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一是理顺好与地方党政的关系;二是理顺好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三是理顺好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3.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激励型的用人机制。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以人为本”的管理应当成为现代经营理念的主线点。农信社可通过推行客户经理制来开发人才资源,缓解目前人才短缺的局面。通过改革内部用工制度、工资分派制度,以及规范操作程序来建立激励型的用人机制。
4.调整经营管理理念,转变经营方式,向市场要效益。一要转变经营观念。只有深深扎根于农村,农信社才会茁壮成长:只有服务“三农”,把信贷资金重点投放于面宽额小的农户,增长农民收入,活跃农村经济,才干从主线上规避经营风险,发挥好“新形势下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二要调整经营策略。农信社要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经营;以支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大力支持农村市场流通体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支持特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三要合理布局网点。对现有的网点进行
保本测算,按经济承载能力设立营业网点,对效益好的要扩充职能,增强辐射能力,对经济条件差,长期亏损,风险较大,
安全无保障的网点坚决采用“撤、迁、并、转”等办法进行重组,建设一批高标准、多功能、现代化的营业网点,形成规模优势,以达成减少成本、节支增效的目的。四要转变信贷方式。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及支农信用卡贷款,对万元以下小额贷款放宽条件,简化手续,特别是对信誉好,无拖欠贷款记录的农户,可采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对农产大额贷款,在保证信贷资产“三性”的前提下,采用质押、抵押、联保等不同的方式。五要创建信用村(镇),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大力开展创建信用村(镇)工作,对信用村中的65农产,农村信用社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手续简便,额度放宽,服务优先等便利优惠措施,形成了农民争当信用户的良好局面。
5.根据“三农”需要,以效益为导向,实行有效的业务创新。一方面,要积极拓展信贷服务领域,增长信贷服务项目和品种,积极改变农村信用社资产单一化状况。农信社可向乡镇公司和其他生产领域乃至跨地区投入。同时,农信社根据自身力量,逐步拓展服务领域,从原有的存、贷、结算等传统金融服务转向更宽领域发展;从服务农业经营转向服务于农工商一体化综合经营;从服务小商品生产迈向服务社会化大生产。农信社可结合本地特,在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拓展消费信贷领域,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广泛开办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等消费信贷项目。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中间业务创新,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农村信用社应充足结识到电子化的发展潜力,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迎头赶上,通过推动电子化建设,大力发展如汇兑结算、租赁、征询等中间业务,多余资金参与货币市场买卖有价证券,以增长资金收益。农信社应加大对现代结算服务手段的投入,畅通全国汇路,开通省辖联行,增长结算种类,树立结算品牌,增长中间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