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家访常态化,占用节假日却不宜
作者:纪雪林
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9年第01期
作者:纪雪林
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9年第01期
家访是教育过程的一种现象,有效的家访有助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成长的诸多信息(如特长、爱好、家庭情况、家庭周边环境等)并进行分析、及时制定教学和管理计划,以及调整和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尽最大可能地减少教育的失误,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家访也有助于优化学生学习的家庭环境,改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态度、方法。另外我们知道家长从孩子出生就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最了解他们的孩子的个性特点,成长过程,以及哪种方法对教育孩子最有效。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家长会形成对自己孩子教育的独特见解,班主任或科任教师通过家访与家长进行交流和学习,这无论是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还是科任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都是一种提升。
不可否认,让教育进社区、进家庭,加强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努力使家访常态化、制度化。这充分体现了教育管理者对教育的高度重视,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让教师在“国庆期间进行家访”和“国庆假期法定几天与家长合影作证”却有许多的不妥。
1 强求“国庆”假期家访,似乎有“违法”的嫌疑。“国庆”是法定假期,一般来说,除非有非常特殊的原因可以要求部分行业的职员(如银行、超市、医生及政府部分等)加班外,其他的职员或工作人员应该尽可能地让他们享受假期。而家访并不是一个特殊原因,并非要在“国庆”期间进行不可,所以不应该强要求假期进行家访。
2 强求“国庆”家访有违教育教学规律。我们都知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情的变化一方面有其潜在的规律性,另一方面又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甚至有时是偶然性和突发性的。如果在国庆期间没有什么必要进行家访但又非要完成任务的话,教师只会随便去问问,完成任务应付了事,完全失去了家访的意义。当国庆之后如有突发事件出现需要家访时,有些教师就会认为任务已完成,去不去都无所谓了。这样就会失去了家访的最佳时机,也失去了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