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战争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英国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大量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对中国的危害:①经济上,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加重人民负担。②政治上,清政府更加腐败。③军事上,削弱军队战斗力。④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2、时间:1839年。(在位皇帝:道光帝)
3、地点:广州虎门。
4、领导人:林则徐。
5、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6、青少年对的态度:珍爱生命,拒绝远离;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积极同各类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战争
1、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时间:1840年—1842年。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4、《南京条约》
①时间:1842年
②签约双方:清朝与英国。
③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④内容: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领土主权)
赔款:赔款2100万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破坏关税自主权)
5、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的影响):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所以说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中国战败原因: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②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根本原因)
    7、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第2课  第二次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第二次战争
1、目的(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860年。
3、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5、罪行:①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②沙俄趁火打劫,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1、概况:第二次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
时间
不平等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千米
1860年
1864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
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方千米
    三、太平军抗击洋队
1、太平天国运动
①时间:1851年—1864年。
②领导人:洪秀全。
③定都: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2、太平军抗击洋队
①洋队头目:美国人华尔。
②史实: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华尔被击毙。
第3课  收复新疆
一、背景      1、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陆军司令阿古柏侵入新疆。
2、英国和俄国侵略新疆。1871年,俄国侵占伊犁地区。
二、经过
1、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批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2、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3、1884年,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三、意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开发了新疆,促进了新疆的发展。
四、名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该诗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率湖南将士收复新疆、建设新疆的伟大业绩。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起止时间:1894—1895年。(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二、著名战役:黄海海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旅顺大屠杀: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
四、结果:1895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时间:1895年。
2、签约双方: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代表伊藤博文)。
3、内容: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②赔款: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不仅使列强在中国榨取了巨额利润,而且沉重
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最为深远。)
④增辟通商口岸等。(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五、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目的: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
二、时间:1900年—1901年。
三、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
四、经过: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
    五、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
2、签约双方: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
3、内容:①清政府赔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巨额赔款,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萧条;另一方面大量举借外债,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帝国主义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在北京设“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辛丑条约》的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七、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你认为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有哪些?从中有何启示?
过程:①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战争后,《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原因:①外国列强的侵略。
②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的独立;清无能;帝国主义本质是侵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斗争史。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
一、背景:第二次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二、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三、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四、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 。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五、主张:“师夷长技”。
六、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七、内容:(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家军事企业;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2)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工业;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筹建海军。(共建成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八、破产标志: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九、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十、评价:(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些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局限性: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十一、教训: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第7课  戊戌变法
一、背景:甲午战后,中国面临被东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奋起救国。
二、领导: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三、序幕: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八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提纲
四、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宣传变法维新思想。(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在北京组织强学会,随后,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五、高潮:百日维新。
1、时间:18986月至9月(农历戊戌年,所以称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2、内容: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