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新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总复习提纲
第1课 战争
2、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发动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开始标志),战争爆发。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内容:(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2)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3)割让香港岛给英国;(4)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影响:破坏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对闭关自守传统观念的挑战。
第2课 第二次战争
1. 1856年,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英国、法国发动第二次战争,10月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10月底签《北京条约》,开天津,割九龙。
2. 第二次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割地最多的是《瑷珲条约》,60多万平方千米。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
2、经过:1851年——1864年
①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②攻克永安并初步建立政权
名号 | 天王 | 东王 | 西王 | 南王 | 北王 | 翼王 |
人名 | 洪秀全 | 杨秀清 | 萧朝贵 | 冯云山 | 韦昌辉 | 石达开 |
③1853年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在此定都。
④定都天京后,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进行了北伐和西征。1856年上半年,太平天国进入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⑤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⑥1856年天京变乱,太平军损失惨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⑦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失败
3、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4、意义: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政权,提出了鲜明的纲领,坚持斗争十四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第4课 洋务运动
一、总理衙门的设立
1、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2、职责:最初负责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到开矿、筑路办学等方面。3、影响:清政府有了专门的外交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理衙门实际上成为了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2、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 ;
地方——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
3、主要内容:
八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提纲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曾国藩)、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
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开平煤矿
③、筹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
4、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5、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6、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同时,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
2、 历史过程:①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甲午中日战争。②黄海战役: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③威海卫战役:1895年,北洋水师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标志着
洋务运动破产。
3、 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4月,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4、 《马关条约》:时间:1895年。签订者: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主要内容:①割让中国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5、 历史影响: ①《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②《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③使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逐渐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④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极大的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掀起来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
1、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史称“公车上书”。
2、严复详述《天演论》,介绍进化论到中国。他认为不但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严复思想的影响:震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进维新运动的发展。
3、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变法。内容:(1)政治上,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2)经济上,发展农工商业;(3)军事上,训练新式陆海军;(4)文教上,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史称“戊戌变法”。
4、由于变法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甘为变法牺牲。“戊戌变法”持续103天失败,又称“百日维新”。 意义: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法图强的呼声日益高涨。 变法失败的原因是(1)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2)变法脱离广大众,资产阶级本身力量软弱。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为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1900年,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组成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英勇抗击。
2、1901年,李鸿章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是:(1)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为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影响: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沉重枷锁,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8课 辛亥革命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纲领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孙中山早期民主革命的旗帜是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4、1911年武昌首义胜利,各省宣布独立,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史称辛亥革命。
5、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清朝统治崩溃,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民主共和国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7、性质与评价: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第9课 袁世凯独裁同志与军阀混战
1、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胜利成果落入袁世凯之手。
2.1913年,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控制国会,派人刺杀了宋教仁。
3.袁世凯以武力镇压国民党,由于国民党力量分散,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最终失败。
4.1944年,袁世凯废除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行 《中华民国约法》,规定总统拥有
和皇帝一样的权力。
5.1915年5月,袁世凯部分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换取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
6.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自封“中华帝国”皇帝,宣布1916年洪宪元年。
7.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8、军阀混战:袁世凯死后,势力强大的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 直系军阀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主要势力在直隶、江苏、山东;皖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掌握北京政府的实权;奉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主要盘踞在东北。
8危害:此后10余年间,大大小小的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扶植下,割据一方,为了争夺地盘和政权,进行了连绵不断的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10课 新文化运动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原名《青年杂志》)后迁到北京。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高举“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的大旗。 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激发人们追求新思想,冲破封建罗网,探索救国救民出路,掀起思想解放风暴,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条件。
4、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5、1918年,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第1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1919年5月4日,学生在北京发起“五四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后期,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转向工人。结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意义:近代史上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