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剧情介绍
涉医影视剧
也要有“请勿模仿”
□张淳艺
近日,热播剧《延禧攻略》再次掀起了一波后宫剧热潮,除了每集后宫佳丽们的日常“开撕”,观众看得入神外,剧中各种“中医梗”再次成为争议焦点。嘉嫔娘娘偷换的枇杷新叶真的有毒吗?贝壳粉和珍珠粉药用价值天差地别?五阿哥生下来患病真的连眼睛都是金的?对此,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陈仁寿表示,“电视剧里的中医梗看看就好,千万别信以为真了。”
医生专业网站丁香园,曾进行过一个名为“那些年错误百出的医疗电视剧”调查。参与调查的2012名医生中94%的医生看过医疗电视剧,并且85.8%的医生在看医疗电视剧的时候发现过错误。从前几年大热的《甄嬛传》《女医·明妃传》,到现在的《延禧攻略》,最常出现的情节就是主人公看病,老中医开药方。其中,诸如“鸡粪治”“香灰能止血”等土方都曾引发争议,被质疑不靠谱。
隔行如隔山,编剧毕竟不是专业医生,不能苛求其笔下的药方准确无误。以2016年热播的古装剧《女医明妃传》为例,全剧共有多达60个药方,被不少观众称为“中医科普剧”。编剧张巍却坦言,自己一点都不懂中医,剧中的医案主要来自古代文献。再者,影视剧也不是养生保健节目,一些涉医情节纯属剧情需要。比如,“抱着骨折患者到处跑”“刀伤后直接拔刀”,并未考虑是否符合医学常识。
虽然影视剧是虚构的艺术作品,但在现
实中总难免一些人“入戏太深”,一旦生病
就盲目模仿剧情“对号入座”,依据剧中的
方子来养生、治病。前些年《芈月传》热播
时,就有市民在意外怀孕之后,要求医生给
她开具剧中流产用的中药“碎骨子”堕胎。
还有市民认为头昏是气血不足,想到《甄嬛
传》的“阿胶”可以补身体,就买了几盒来
吃。身体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结
果一检查,才发现是高血压引起的头昏。
美剧的错误率少一直被许多人津津乐
道,据介绍,美国、日本等国家在拍医疗电视
剧的时候,大多会请医生们作为顾问进行片
子的审核,尽量避免出现错误。这种做法固
然值得国内的影视剧制作者学习,但也要看
到国内涉医影视剧有其题材的特殊性。与西
医的严谨相比,中医更加灵活,讲求辨证施
治,同样的疾病,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药方。
还有一些民间流传的土方、偏方,其效果往
往见仁见智,没有经过科学的考证,很难有
定论。因此,对于国内的涉医影视剧来说,更
重要的是提醒观众不要盲目模仿剧情抓药。
在这方面,除了医生和专家的大声疾呼外,
影视剧自身也要尽到风险提示义务。
不用劣迹艺人应成行业共识
□刘剑飞
今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北京人艺、北
京京剧院、北京演艺集团等多家北京演出行
业协会会员单位在京签署承诺书——
—不录
用、不组织涉黄、赌、毒演艺人员参加演艺活
动,净化首都演艺市场,协会200余家会员
单位将全部签署该承诺书。
不录用、不组织涉黄、赌、毒演艺人员,
不仅是对艺人的警示,是行业净化和自治手
段,也展现出一种鲜明而坚定的态度,是对
社会道德和法制的捍卫。
艺人是社会公众人物,有着巨大的社会
影响,艺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
为公众仿效的对象。因此,艺人不只是一种
职业,更担负着很多社会责任,是社会价值
的积极引领者,社会道德的坚定维护者,社
会法制的率先遵循者。可是在现实中,却有
一些艺人忽视了这样的社会责任、道德底线
和法制规定,做出一些违反道德和法规的行
为。这些行为不仅严重违反相关法规,还损
害会文明和道德。个别艺人甚至借劣迹事件
炒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种现象不仅严
重败坏社会风气,颠覆荣辱观,折损道德的
价值,还容易导致艺人劣迹斑斑。因此,相关
方面才会发布规定,禁止使用劣迹艺人。
不录用、不组织涉黄、赌、毒演艺人员,
只是一种事后的表态和惩戒,还应该加强事
前的预防甚至监管。相关方面应该加强对艺
人的教育引导,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法律
意识和精神追求,及时建立道德矫正和素质
提升机制,加强对各个演艺团体和娱乐公司
的监管,建立严格的监督和监控机制,及时
发现违法违规苗头,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处
置。
别把宫斗剧奉为“职场攻略”
□张立美
古装剧《延禧攻略》势头正火,引起了网
民热议,剧中女主璎珞反套路地从开场就彰
显了“伶牙俐齿、睚眦必报,但也心存善良,
杂谈随笔
声屏漫议
声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