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阅读的⾃媒体时代,如果⼀篇⽂章没有惊艳的标题就吸引不了读者打开⽂章,但是如果读者打开了你的⽂章,开头没有做到引⼈注⽬,那么读者⼀样不会为你的⽂章买单,最终有可能会放弃阅读。 时代在变,阅读环境也在变,但是好⽂章的标准却⼀层不变的。
延禧攻略剧情介绍图⽚发⾃简书App
⼀篇好的⽂章开头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开头要⾜够亮眼,贯通全篇,第⼀时间把观点亮出来;第⼆个要素是开头部分是要引出下⽂,为接下来的⽂章内容去做铺垫。 万事开头难,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临⼀种情况:⼼⾥有太多想表达,⼀旦去表达的时候⼜不知道该写什么,这节课上⽼师告诉我们⼀切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摸清规律,⽂章开头就不是什么难事。
1、⽂章开头的六种基本写法
001.开门见⼭,直接说事
这种⽂章开头的形式是⽐较常见的,也是遵循了两个基本要素,⼀开始不做任何铺垫,背景介绍,或者是观点,态度,直接说事:第⼀句话强⾏把读者拽进⼀个场景之中,⽽且语⾔紧凑,每句之间环环相扣,⼀旦读起来就停不下来了,这种情况还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种就是以“我”或者以“他”为引两种开头⽅式,以“我”为引就是⽤第⼀⼈称去讲述⾃⼰的故事,或者写⼀些与“我”直接产⽣链接的事件。
在原创⼤V号⽐较常见这种以“我”为引的⽅式。
⽐如:后台有位粉丝留⾔说,最近好⼏个朋友问我,前⼏天,我去参加了某某活动。第⼀句话就强⾏把读者带⼊⼀种场景之中,但这种⽅式通常在⼀些⼈⽓很⾼的⼤V平台上出现,建议初学者⼀开始不要
去写与我产⽣链接的这种⽅式,毕竟还没有太多关注度,这种⽅式是没法跟读者产⽣链接,在初写阶段,直接写⾃⼰的故事或者经历,把读者拉⼊场景中去,对于读者⽽⾔,⽂章是你的真实故事,会让她读起来产⽣⼀种亲切感。⽽对于作者本⼈⽽⾔,⽂章是熟悉的,⼜是站在⾃⼰擅长的⾓度上去表达,⽂章内容表达就会显得得⼼应⼿。
这种以“我”为引的⽂章开头形式是很好掌握的,尤其是在初写阶段不会出现如何下笔的困惑,以“我”为例肯定会有很多想法,但是以“他”为引则是以局外⼈的⾓度去讲述别⼈的故事,以这样的形式作为⽂章开头的好处,就是在写作的同时,就已经与你的读者站在⼀起,从写作内容来看,常⾔道,当你站在事情之外才能更理性、更客观的去看待事物的本质。也能以⼀个更冷静、清醒的态度去表达⾃⼰的观点,敬⽽带动读者的情绪,这也即使很多作者喜欢以局外⼈的⾝份去写⽂章的原因。
以他为引的案例:《别把好⽇⼦过得太穷》
002.总结标题,形成导语
我们回忆⼀下,在以前传统的报纸上,⼀篇刊登在头条的新闻报道,在报道之前会有⼀种体现⽂章主旨的总结,这段总结就是整篇报道的导语。好的导语往往引导读者对⽂章内容产⽣兴趣,触发她们阅读的欲望,现在的⾃媒体写作看似不需要导语,实际上是存在的,每天看到的⽂章推送,很多只发⼀条消息的原创公号,推送的时候在图⽚或者标题的底部通常会有⼀两句话,可能因为这个导语的地⽅
⽐较隐蔽,常常会我们忽略。不妨把导语提取出来,作为⽂章的开头,既加深对主题的印象,⼜能⾃然过渡到更深层的主题议论中去,但以这样的形式写⽂章开头时⼀定要注意,总结语句⼀定要到位。
举例:⽼师之前写的⼀篇⽂章,标题是《为了为了⼀双鞋,她驱车20公⾥去逼婚》,在标题下⾯就写了⼀句话:别⼈不会为了你的⼈⽣负责,⽽你不⾏。这个就是导语的形式。
003.引⽤或者转述新闻,数据和热点现象
这种开头的形式通常适⽤于追热点。 ⽐如之前⼤热的《我的前半⽣》、《延禧攻略》,写作的时候可以去截取部分剧情的图⽚或者引⽤剧中的某些情节,这样做的⽬的就是去做知识背景的补充,提供和确定与读者形成互动讨论的前提条件,⽽且对于那些没有看过剧的读者,经过⽂章开头的剧情补充之后,也会对这个剧有⼀个初步的了解,继续看⽂章下⾯内容时就不会⼀头雾⽔,这种⽂章开头的⽅式,在内容的选择上⼀定要注意,选⼤众熟知⽐较认可的才能继续下去,不然如果不熟悉的,读者就没办法与你互动,也就不会为你的⽂章买单。另外还有⼀个关于很多触及政治⽅向的事件建议⼤家不要去追,有可能会被封号⽽得不偿失。
004.设置悬念,引⼈⼊胜
⼈⼈都有猎奇和⼋卦的⼼理,对于⼀些不熟悉,奇异的观念会表现出⼀种好奇感,甚⾄是⼀种急于探
究其答案的⼼理,作为写作者,设置悬念的⽬的就是利⽤⼈们对于故事⼈物命运的迫切关注和想要知道结果的⼼态去集中她们的注意⼒,为⽂章后⾯的内容做铺垫,⽽提出疑问本⾝就是⼀种设置悬念很好的⽅式,当你提出⼀个好的问题,就会引发别⼈的思考,让对⽅在思考的同时不⾃觉引发共情或者是对⽂章后⾯内容产⽣⼀种急需探究的⼼态。
案例: 凯.杰罗姆
记得那天,我到⼤英博物馆去查阅有关接触性枯草热的情况,我猜我得了这种病。 本来⼀个⼈去博物馆查资料是⼀件很常见的事情,但作者去查的原因是因为⾃⼰得了这个病,这就引发了读者的关注和好奇,作为读者,⾸先想枯草热是怎么⼀回事,当初步了解这是⼀种过敏现象后,不敢保证⾃⼰有没有可能会得,⼀旦跟⾃⼰利益产⽣链接,就会产⽣天然的危机感,就会格外关注枯草热到底怎么回事,如何避免让这种事情发⽣在我的⾝上。 这种带有疑问和悬念的⽅式就是利⽤⼈们的好奇⼼,先将带有悬念的故事引起读者注意之后,让她跟着你的悬念去想,这是为什么,然后读者⾃⼰迫切希望后续中去寻答案,增强⽂章的吸引⼒。
005.引⽤经典,适当造势
利⽤⼀些名⼈名⾔、历史典故、当下⼀些明星或者公众⼈物⾝上发⽣的⼀些热议的事件,写作的⽬的,第⼀个,通过名⼈效应,公众⼈物以及⾃⾝的感染⼒,增加对读者的吸引,第⼆个,利⽤⼈⼈都
有的从众⼼理,利⽤名⼈效应去增加⽂章本⾝的说服⼒,以此来增加⽂章的厚度和深度。
006.创造缺⼝,截取反常识认知
什么是缺⼝?如果把⽂章当成新研发的零⾷,推销的时候,就要给零⾷赋予营销理念,这款零⾷为什么好吃,吃了以后能给你提供哪些营养,只有这些营销点跟顾客⾃⾝发⽣链接,才会为这款零⾷买单,换成⾐服也⼀样,⾐服⾜够吸引,还是颜⾊称肤⾊,还是掩饰⾝材的不⾜,只有打动别⼈,才能吸引⼈,制造卖点。为了给产品卖出去,就要为买单者制造缺⼝,写⽂章也是⼀样,需要⼈为制造缺⼝,为读者和受众体制造缺⼝,知道读者需要的前提下,去根据需求营造缺⼝。 写作的时候先想想读者为什么要看这篇⽂章,跟他们之间会产⽣哪些利益,制造的卖点就必须以读者需求发⽣直接的利益关系,这才是成功的制造缺⼝。
这6种⽂章开头的⽅式对于我们⽇常写作来说都是很适⽤的,当然⽅法还有很多,写⽂章本⾝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法适合初期最常见的⼏种⽅式。写作当中,需要注意并不是单⼀的使⽤⼀种⽅法,学会融会贯通,让⼏种⽅法兼⽽有之,怎样开头还是要从⽂章整体构思出发,去考虑如何更突出⽂章的观点,从⽂章观点需求通篇安排和设计,选择⼀个最恰当的,最吸睛的⽂章开头形式。
2、3种结尾的基本写作⽅法
好的结尾会让读者更深刻,更透彻去领会⽂章观点的表达,从⽽引发⾃⼰的思考与共鸣,尤其是⾃媒体形式的⽂章,只有在结尾部分引发读者的期待和互动,才能得到她们的点赞和转发,从⽽引发⽂章的传播。
001.简单利落,直抒结果
从开头⼀直到最后都在讲故事,没有⼤道理,没有华丽的修饰,每个案例叠加已经有了⾜够的画⾯感,⽽结尾时还是⽤了故事结尾,只是在最后简单直⽩做个情感的升华,⼀句话,却给读者留下了⽆限的思考余地。
案例: ⽹络爆⽂《你弱你有理》结尾
通篇读完之后很容易产⽣带⼊感,作者罗列的故事案例就是⽣活中常态的场景:你我他都曾遭遇过歪理的情感,能极度引发读者的共情,从⽽会⾃动⾃发帮这篇⽂章持续传播,最终成为爆⽂也是理所当然的。
002.⾸尾呼应,直指道理
案例:《⽑坯爱⼈》/琢磨先⽣
⼀开始就戳穿让⼈沮丧的⽣活真相,对⽑坯恋⼈进⾏详细讨论,结尾对⽑坯恋⼈做了精辟的解读。⽂章结尾,同时运⽤了议论和抒情两种⽅式,与⽂章开头对完美恋⼈的期望呈现出⼀种⾸尾呼应的状态,让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屡屡联系⾃⾝⽽产⽣了共情,结尾部分进⼀步升华,产⽣⼀种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能给⼈带来这种效果的⽂章能够印象不深刻吗。
003.抛出问题,“折磨”读者
案例:《修⾏的真义》/星云法师
结尾:⼈间的佛陀,不会舍弃⼀个众⽣;⼈间的佛教,不舍弃⼀点世法,我们认为:乃⾄⾏住坐卧,扬眉瞬间,举⼼动念,⽰教利喜……,哪⼀样不是修⾏?为什么舍弃⼈间佛教,要学习不⾷⼈间烟⽕,才叫做“修⾏”呢?
很多时候抛出问题是能更增加读者之间的互动,感受到友好情谊,互动中产⽣⼀种我们是同盟,不由⾃主想靠拢的⼼态,这也是初学阶段⽐较好把握的⽅式。 这段结尾很直⽩,看似简单连续两句反问,让整篇⽂章观点得到进⼀步升华,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修⾏是什么,慢慢结合现实得到⾃⼰的总结,真正的修⾏应该是顺其⾃然,融到⽣活点滴中去,刻意去追求形式是⼀种偏执,不是修⾏。
写⽂章结尾时⼀定要规避,不要把所有事情都说透了,⽤⼀到两句话反问,去引导读者思考,不要把
所有道理摊在⼤家⾯前,这会让读者觉得特别不舒服,写⽂章要保持⼀个原则:结尾写上七分,留出三分给读者思考空间,这样也是⼀种引发读者情绪制⾼点的状态。
在实际的写作中,上⾯这些开头和结尾的形式很可能在⼀篇⽂章中同时出现,复合使⽤,发挥更多作⽤。所以,道理和模板都摆在这⾥,我们需要根据⾃⼰的实际需求灵活使⽤,不⽣搬硬套才能写出优秀的开头结尾,让读者感到惊艳。
图⽚发⾃简书App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