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6篇)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故事发生在印度。两个老朋友拉朱、法汉接到旧时同学查图尔的电话,称他们能够见到寻多年未见的兄弟兰彻。旅途中,两个老朋友回忆起5年前在帝国理工大学和兰彻一齐走过的岁月。而电影的主角兰彻,则是一个在每学期42场考试、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高居不下的“帝国理工”中出现的一个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却年年考取第一的“怪才”。兰彻去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做了个简易的导电装置,捉弄学长,让大家瞠目结舌,与众不一样的他彻始终灵活学习,不拘小节,不会死记硬背、像完成任务般学习。
故事最后才告诉观众,兰彻真名叫法撒克·望杜。他曾是印度一个富人家的小佣人,从小爱读书,这个富人决定让小佣人用自我儿子的名字“兰彻”去读书,富人出钱,条件是冒名顶替拿到毕业证书后,小佣人就得消失。毕业典礼之后兰彻按照最初约定消失并且成为拥有400项专利的大科学家。按照自我的理想生活,在一所学校当老师,用自我的理念去教导学生。
这部电影给了我三个启示。
其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拉朱曾是害怕失败的懦夫,“他的求神戒指比手指还多”,而兰彻说:“你这么害怕明天,怎样能过好这天?又怎样能专注于学业?”这改变了拉朱。法汉酷爱摄影,却被逼学习工程,在他万分纠结时,兰彻又说:“明白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明白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好的朋友会给我们好的推荐。设想如果他俩没有遇上兰彻,又会是什么结局呢?
其二,乐观的心态很重要。兰彻的口头禅是“AalIzzWell”,英文中就是“alliswell”——“一切都好”。这句话拯救了法汉和拉朱,还奇迹般地拯救了一个婴儿。“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都好’。”
其三,朝着梦想努力,追求卓越。“爱我所爱,无怨无悔。”追求的应是自我的兴趣所在。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你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去活出你自我。“有位智者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这又是兰彻告诉我们的。
其实,我们也能从中发现现代教育教育体制的弊端。这种教育,磨灭了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还让学生承受了他们不该承受的压力。印度是这样,我想,人口最多的中国就应更是如此。每年总能听说有学生因为学习的压力、家长的责问、老师的打击而选取了死亡。片中的乔伊就是这样。“大家都认为这是一齐自杀。尸检报告显示,死亡原因是窒息死亡,气管压力过大。大家都认为他死于颈动脉脉压过大,那四年来的心理压力呢?尸检报告中却没有提及。工程师是一聪明的人,但是他们没有制造出能测量心理压力的机器。如果制造出来,大家就都明白这不是自杀而是谋杀。”“我们一入学,校长就告诉我们:杜鹃从来不自我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我们明白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却不明白第二个。这是现代的教育体制教我们的。
总之,我觉得影片最值得嘉奖的还是对梦想的敢于追求,敢于奋进,永不放下,乐观的精神。不但有那些喜剧剧情与动听的歌舞,还有使人奋发的励志。
迈克尔杰克逊死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
《三傻大闹宝莱坞》虽然是一部接近三个小时的长片,我还是一口气就看完了。或许是长期淫浸于美国大片,我对印度电影并没有很高的期许,也没想过这部片子能带给我感动和思索。待电影完结时,我发现自己已泪流满面,为了友情,为了人生,为了这部被我误解的难得一见的好片。
与其说这部电影的线索是寻兰彻,毋宁说是寻生活的真义。查尔图想要知道的是兰彻的生活的结果,而我们看重的是兰彻人生的过程。同在帝国理工大学,在高强竞争压力之下,当大多数人为了以后的好工作、高工资、豪宅、美女而压抑、纠结、苦痛时,兰彻却为了兴趣而快乐地学习着,热衷于知识的应用,从不在乎金钱和名利。这种达观和淡薄的态度,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现代社会高压力的阴霾,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深沉思索。
“没人会记住第二名”、“为了自己的成功,你必须把把别人挤下去”校长病毒不断强化这些观念,力图灌输给学生赤裸裸的丛林竞争原则。于是有了查尔图这类标杆学生:每天十八小时的学习,自私谄媚,幸灾乐祸,对别人漠不关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完全是一个模板和工具。更多的人则生活在压力和恐惧中,于是不断有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中国的情形并无二致,在经济现代化的大潮中,竞争的白热化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大的区别。
从出生开始,甚至在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就承载了太多父母和社会的期待。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有胎教,所以我们三岁要上幼儿园,四岁要去英语班,五岁得去绘画班,六岁得去钢琴班……,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们喜欢什么、想学什么,我们只能学别人认为有用的东西,追求别人都在追求的东西,过着别人想象的生活。但在夜深人静时,我们的心却在低泣:这是我自己的生命,这一次的生命我本当为自己而活啊。生活的悲喜如水中的鱼儿,冷暖只有自己知道,光鲜外表下内心的苦痛又有谁能知解呢?
“知道我为什么总拿第一名吗?因为我喜欢机械”兰彻是这样解释自己的成功,如此简单又如此困难。因为热爱,兰彻会废寝忘食地做科研,会开创性的想问题,会有意识的运用知识于实践。知识于他不是敲开金钱权位的手段,他从不为了成绩和工作而学习,知识本身于他就是目的和乐趣。这在一个世俗的世界已越发稀有和珍贵,所以兰彻成功了,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则仍在欲望的深渊里苦苦攀爬、深深沦陷。
当学非所爱、爱非所学时,法汉一直在平庸和苦痛中挣扎。我们无法在我们不爱的东西上有热情的投入,强行去学只能是三流的平庸;把宝贵的一生耗费在我们不爱的事业上,这是我们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当法汉最终成为动物摄影家时,我由衷地为他高兴。是的,即
使今后钱少一些房子小一些,车小一些,只要内心快乐,那些身外之物又有什么要紧呢。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片尾法汉明朗的微笑,那是发自内心满足的喜悦。
剧中三个傻宝的兄弟情谊也让我潸然泪下。朋友之间不离不弃、相互扶持,为了兄弟自己的生命和名誉都可以置之不顾。在现实的重压下,深厚的友情是如此弥足珍贵,这才是人生的'快乐与真义所在,它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光去追寻。当法汉与莱俱终于到兰彻时,来自朋友的重拳传递的却是深深的思念之情,包涵了多少难以言尽的言语和感情。
作为一部民族喜剧片,《三傻大闹宝莱坞》还奉送了独特热闹的歌舞,让我对这个民族多了一份了解和热爱,而其中俯首即是的关于友情、爱情、人生、成功的哲学则更值得我们深深思索。
这部电影将是我关注更多外国影片的开始,相信也能带给你们感动与启示。不仅是电影的娱乐,更关乎人生的思考,尽在《三傻大闹宝莱坞》。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3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原本以为是个纯粹的喜剧,结果看了两遍之后,细细品味
其中意味,发现这部励志悲喜剧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着实值得让人深思。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印度宝莱坞电影,由拉库马·希拉尼导演,由阿米尔·汗、马德哈万及沙尔曼·乔什主演,是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改编而成。讲述了三位主人翁法汉、拉朱与兰彻的故事,他们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并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彻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质疑他的教学方法的故事。
整部电影让人感叹的地方太多,我也就取各人身上的一两件事说说我的看法。
对于法汉,他从小便被父亲报以深切的期望,父亲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顶尖工程师,从而忽视他的个人爱好,法汉便是在这种期望中考上了帝国理工学院。但是,他却只能将自己的梦想埋藏心底,将写好的信收在书包里几年都不敢寄出去,只因为他害怕被父亲责备。他活在对父亲的恐惧中,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知道后来他被说服,真心的和父亲做了一次交流,才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没错,有时候,我们害怕选择,害怕面对,我们愤怒,只是因为我们恐惧,只要我们能抛开那种恐惧,只需要一点点勇气,我们就能把自己的生活转个身,不必活在恐惧和伪装里,而是去面对真实的自己,真实的梦想。
拉朱,一个典型的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了解决家庭的困窘努力学习,考上了最好的学校,而在学校里,他看到的还是永无止境的竞争,还是家庭的困顿,他陷入了恐慌。当他被勒令退学的时候,不知所措的他,选择了跳楼,所幸他没有死。也就是这一番先死后生,让他重新进行了思考,最终获得了一种坦然的心态,坦然的面对生活与压力。生活、工作、学习,到处都有压力,我们必须学会坦然的面对,如果一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就选择轻生,那么,生活就不叫生活了,因为生活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我们战胜挫折的过程。无论何时,我们都要保有一种坦然之心,正如拉朱所说:“你们保留这份工作,我保留我的态度。”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边云卷云舒。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