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名录
01
昆 曲
列入年份:2001年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至嘉靖年间,魏良辅等吸收海盐、弋阳等腔和当地民间曲调加以丰富。曲调舒徐婉转,称“水磨调”。伴奏乐器有笛、箫、笙、琵琶和鼓、板、锣等。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表演上注重动作优美,舞蹈性强,具有独特的风格。在舞台艺术上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创造了中国古代完整的民族戏曲表演体系。后渐习称为“昆曲”,或称为“昆剧”。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02
古琴艺术
列入年份:2003年
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成了一种贵族和文人的精英艺术,而不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表演艺术。实际上,古琴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因为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且位居其首。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
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至今。
03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列入年份:2005年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中的歌唱内容,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诗作、先知告诫、民间故事等,是反映维吾尔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
04
蒙古族长调民歌
列入年份:2005年
作为与盛大庆典、节日仪式有关的表达方式,长调在蒙古社会享有独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
婚礼、乔迁新居、婴儿降生、马驹标记以及其他蒙古游牧民族的社交活动和宗教节庆仪式上,都能听到长调的演唱。包含摔跤、射箭和马术比赛的狂欢运动会“那达慕”大会上,更能听到长调。
长调是抒情歌曲,由32种采用大量装饰音的旋律构成,它赞美美丽的草原、山川、河流、歌颂父母的爱情、亲密的友谊,表达人们对命运的思索。长调的演唱和创作与牧民的田园式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这是蒙古族至今仍然广泛延续的生活方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