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庐山的地理价值
1.地理位置: 庐山耸峙于长江和鄱阳湖畔,自东北向西南延伸, 最高峰汉阳峰海拔 1474 米,山体面积 282 平方公里,整个庐山风景 区总面积 302 平方公里。东依鄱阳湖,南望滕王阁,西临京九线,北 枕扬子江。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四周陡崖峭壁,气 势宏伟雄奇; 而山顶牯岭一带却是宽浅的谷地(主要有东谷和西谷) , 溪流潺潺,体面秀媚。森林覆盖率达 76.6%,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山间时常云雾迷蒙,所以人们常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
2.地质构造: 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 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 有地质公园之称,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 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 地处江南台背斜与下杨子坳隐的交接带,区 内地层除三叠纪外均有系统的出露, 构造明显, 展现出地壳演化的主 要过程。庐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主要有北东向华夏式构 造和北北东向新华夏式构造。许许多多的断裂构造, 形成众多的山峰。 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其地质形成约八万年, 是中国第四 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 山麓郡阳湖滨. 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
风环 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 第四纪庐山上升强烈, 许多断裂构造形成 众多山峰。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湖盆地进一步发展, 形成鄱阳湖。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岭地貌;南
部和西北部则为一系列断层崖, 形成高峻的山峰。 山地中分布着宽谷 和峡谷,外围则发育为阶地和谷阶。北部以招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 成一系列秀媚的岭谷地貌、 南部和西北部则由一系列的断层崖, 形成 宏伟高峻的五老峰、秀峰、石门涧。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 则发育着阶地和谷阶。 山上和山麓地带都存在着古地面。 在庐山与长 江的交接地带、鄱阳湖的形成与扩张、塑造出一系列独特的湖滨地貌, 与之相连,长江九江河段的地貌演变,湖洲交织的鄱阳湖大平原,形 成为了多种地貌的汇集, 表现出极高的地理地质科学价值与旅游欣赏价 值。
3.生态气候: 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水气缭绕的万顷江 湖,使庐山夏日清凉, 雨水充沛, 云雾迷蒙。 庐山处于亚热带季风区, 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人,年降水量可达 1950—2000 毫米,而山下 的九江则为 1400 毫米摆布,故山中温差大,云雾多,千姿百
态,变 幻无穷。 庐山的年平均雾日多达 191 天, 弥漫的云气为庐山平添了许 多迷人秀和神奇采。 良好适宜的自然条件,使庐山植被丰富, 呈垂直地带性分布。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垂直分布, 由山麓到山顶分别生长着常绿阔叶林, 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 据不 彻底统计,庐山植物有 210 科、 735 属、 1720 种,分为温带、热带、 亚热带、东亚、北美和我国 7 个类型,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4. 自然景观: 庐山体面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 以“奇、 秀、险、雄”闻名于世,现主要有 12 个景区、 37 个景点、 230 个景
物景观, 其景点主要包括五老峰、 三叠泉、 含鄱口、 芦林湖、 大天池、 花径、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小天池等。 “春山如滴,夏山 如翠,秋山如醉,冬山如玉”是庐山风景的最好写照。庐山主峰为大 汉阳峰,海拔 1474 米,为庐山第一高峰。铁船峰,海拔 950 米,危 崖耸立,似一艘巨舰,伟岸壮观。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l 座。 峰间扩散冈岭 26 座,堑谷 20 条,岩洞 16 个。怪石22 处,水流在河 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 22 处。溪涧 18 条,湖潭 14 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既分为三叠,又呵成一气,
落差达 155 米,风飘日映,千姿百态。王家坡双瀑,飞瀑成双,势若二龙倚天, 喷珠泻玉。庐山温泉早在公元四世纪。就是中国著名的温泉之一。
二、庐山的历史文化
公元前 126 年司马迁在他的《史记 ·河渠书》中首载“庐山”, 并记录秦始皇、 汉武帝南巡时 “浮江而下”、“过彭蠡, 祀其名山川” 以来, 庐山在国家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唐玄宗建太平宫 于庐山, 并御书“九天使者之殿”匾。南唐中主李璟在庐山隐居读书, 登基后舍宅为寺取名开先。 南唐后李煜又建圆通寺。 宋太祖赐白鹿洞 书院国子监印本《九经》,敕书院为 “白鹿国学”。又赐额开先寺“开 先华藏”。明太祖朱元璋封庐山为“庐岳”,“爵以尊号, 禄以秩祀”。 明太祖、成祖、 宣宗又三次分别为天池寺敕额。清太祖赐开先寺御书 《般若心经》等。 庐山历代发生的重大的的文化演变、政治事件 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古代至近代, 庐山曾经有三个时期体现了中 国历史的走向。著名学者胡适 1928 年指出:庐山有三处古迹代表三
大趋势: 慧远的东林, 代表中国 “佛教化”与佛教 “中化”的大趋势 ; 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 入中国的大趋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933 年夏,周恩来两度 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提出了著名的《中共中央国共合作宣言》,促 成为了国共合作抗日,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的中国战场。 7
月 17 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有关抗日战争的重要讲话。 庐山和中
国历史, 特殊是现代历史密切相连。 它与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 想、信仰、事件和人物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为世界瞩目。 “苍 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自古以来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 表睐,并成为隐逸之士、高僧名道的依托,政客、名流的活动舞台, 从而为庐山带来了浓浓的文化采,并使庐山深藏文化的底蕴。
三、庐山的人文文化
1、宗教圣地
山兼五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庐山是 佛、道两教开创宗教思想, 宏扬教义的重要地区。东林寺开创净土宗, 简寂观开创道教的灵宝派。南朝南天师道祖师陆
修静在庐山建简寂 观,搜藏道卷 1200 余卷,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 1858 年九江被强 辟为通商口岸, 为外国传教士进入九江打开了方便之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英、法、俄等国的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利用不平等 条约纷纷来到庐山发展教会组织, 开展传教布道活动, 这些教会组 织或者开办培训班, 或者传输宗教信义, 或者创立学校、 医院和慈悲机关, 将宗教的触角延伸到庐山的每一个角落。与西方宗教势力称盛庐山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