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师学导论》第七章是“现代教师的心理健康”。因为这几年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教师惩罚甚至体罚学生的恶性事件,大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关注。所以这一章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章共分5节,我们从8个方面来复习。
1.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与行为,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也有极其重大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工作来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所产生的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 。
(1)时代的要求。历史的责任要求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存在着成就需要与成功可能性的冲突,责任感与工作感及自尊心的冲突。特别是目前商品大潮的冲击下,
1.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与行为,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也有极其重大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工作来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所产生的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 。
(1)时代的要求。历史的责任要求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存在着成就需要与成功可能性的冲突,责任感与工作感及自尊心的冲突。特别是目前商品大潮的冲击下,
教育界也受一定影响,很容易使教师内心发生波动或倾斜,加剧了内心冲突。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势必影响百年大计。
(2)教师职业特点的要求。 教师职业劳动的一系列特点,影响着教师的心理。比如,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使教师承载着很重的工作,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压力。
(3)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师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有生存和发展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好,就会形成心理疾病,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可能对家庭、社会、学校构成一定的威胁。
(2)教师职业特点的要求。 教师职业劳动的一系列特点,影响着教师的心理。比如,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使教师承载着很重的工作,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压力。
(3)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师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有生存和发展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好,就会形成心理疾病,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可能对家庭、社会、学校构成一定的威胁。
2.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健康与心理健康
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健康”的新概念。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
(1)健康与心理健康
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健康”的新概念。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
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并且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教师心理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2)心理健康的判断
心理健康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常态与变态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只有程度之分,而没有严格的界限。心理学家对常态与变态的区分,多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统计分析;社会规范;生活适应;主观感受;心理测验。
(3)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心理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2)心理健康的判断
心理健康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常态与变态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只有程度之分,而没有严格的界限。心理学家对常态与变态的区分,多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统计分析;社会规范;生活适应;主观感受;心理测验。
(3)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评价与躯体健康的评价比较起来,更为复杂而困难,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一致的心理健康标准。但是很多心理学家都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各种观点,综合国内外研究,健康心理应具备下列六个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4)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心境轻松愉快;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康的人格,人际交往和谐,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4)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心境轻松愉快;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康的人格,人际交往和谐,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3.教师的心理动力
(1)教师的需要
需要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需要是人类对维持和发展个体生命及种族延续所必要的条件以及相应的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对有机体内部及周围环境的某种不平衡状况的反映。它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教师的需要有其特点,这就是:基本生活条件需要的迫切性;自尊、荣誉需要的关切性;成就、创造需要的强烈性。如何对待教师的需要?我们应该遵循如下原则:一要了解教师的需要;二要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三要引导教师的高层次需要。
(2) 教师的动机
动机是人对他的需要的一种体验,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需要、动机、行为构成了人的活动周期,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需要同时存在而又处于矛盾中的时候,就会出现动机冲突。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就是抉择的过程,抉择是痛苦的事,这是动机冲突的表现。
教师的需要有其特点,这就是:基本生活条件需要的迫切性;自尊、荣誉需要的关切性;成就、创造需要的强烈性。如何对待教师的需要?我们应该遵循如下原则:一要了解教师的需要;二要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三要引导教师的高层次需要。
(2) 教师的动机
动机是人对他的需要的一种体验,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需要、动机、行为构成了人的活动周期,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需要同时存在而又处于矛盾中的时候,就会出现动机冲突。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就是抉择的过程,抉择是痛苦的事,这是动机冲突的表现。
教师的工作目标及动机同样符合这样的规律。这里所谓的 目标是指行为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者是对行为结果的一种期望,目标也叫目的。目标一般具有以下几种心理功能:启动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聚合功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树立高远的目标,才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教师适应心理
适应是指个体通过不断作出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的过程。在适应环境的幅度和难度上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它涉及三个方面: 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确立新的自我。
适应与发展是人生的两大基本任务。教师的适应与发展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教师应视为与其他个体一样,有人固有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简单地说,就是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即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应视为特殊体,它有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他的发展更重要。
(3)教师适应心理
适应是指个体通过不断作出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的过程。在适应环境的幅度和难度上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它涉及三个方面: 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确立新的自我。
适应与发展是人生的两大基本任务。教师的适应与发展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教师应视为与其他个体一样,有人固有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简单地说,就是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即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应视为特殊体,它有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他的发展更重要。
4.教师的职业压力
(1)压力与压力源
压力(Stress)源于物理学术语,在工程和建筑学上指压力、负荷、应力、应变,后来借用于人类,特指困苦与逆境。
压力源是指引起机体产生心身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压力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压力源也广泛地存在于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如各种理化的、生物的和心理的、社会的刺激物都可成为人类的压力源。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重大生活事件的改变;物质环境不良;心理社会环境的压力。
(2)压力反应
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生理反应,二是心理反应。
(1)压力与压力源
压力(Stress)源于物理学术语,在工程和建筑学上指压力、负荷、应力、应变,后来借用于人类,特指困苦与逆境。
压力源是指引起机体产生心身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压力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压力源也广泛地存在于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如各种理化的、生物的和心理的、社会的刺激物都可成为人类的压力源。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重大生活事件的改变;物质环境不良;心理社会环境的压力。
(2)压力反应
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生理反应,二是心理反应。
①生理反应。指的是在压力状态下,机体必然伴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反应。在压力时出现正当的生理反应是必要的,它动员了机体的潜在能力,保证了机体的能量和氧气的供应,提高了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适应能力,从而使机体更有效地应付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果压力不能及时解除或机体不能有效应付压力,那么,就会使生理变化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导致平衡系统的失调而引起疾病。
②心理反应。机体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体。压力时有生理变化,必然也有心理变化。心理变化有适度与过度之别:适度的心理反应能唤起和发挥机体的潜能,增强抵御和抗病能力;过度的心理的反应,超过了机体自身调节和控制能力,就可能引起各种生理或心理问题。可分三个方面:情绪反应,如焦虑、恐惧、愤怒、冷漠等;行为反应,包括逃避、退化、攻击、无助和药物滥用等;认知反应,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和自我评估能力降低等。
(3)教师压力来源
许多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教师的自我报告,所得出的教师压力源有相当的一致性。主要有:工作中相互作用的特征(与学生、与同事的关系);时间要求与工作数量;物质上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不理想;有关社会地位问题;职业声望与薪水等。
杜汉姆在《教学中的压力》中 把教师压力表现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由体制和课程改变引起的问题;由角冲突与角混淆所出现的问题;由儿童行为与态度产生的压力;不良的工作条件带来的压力;来自上级管理部门的压力;中级管理者的压力
5.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burnout)指的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1)教师职业倦怠分析
杜汉姆在《教学中的压力》中 把教师压力表现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由体制和课程改变引起的问题;由角冲突与角混淆所出现的问题;由儿童行为与态度产生的压力;不良的工作条件带来的压力;来自上级管理部门的压力;中级管理者的压力
5.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burnout)指的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1)教师职业倦怠分析
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应激情境,教师与倦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所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个体,他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照顾学生,并处理许多与教学无关的事物,同时还要面对家长的过度要求和现实环境的种种限制,教师本身常常处于压力的状态下。这种现象可能耗损教师的工作士气和情绪,因而导致教师心身的倦怠。一般认为教师经历倦怠有三种行为反应:首先,情绪耗竭;第二,性格解体;第三,成就感降低。
(2) 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
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既与职业有关,也与个人有关,还与社会大环境相联系。包括:职业因素,如外在的期望太高、角冲突、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职业的低创造性等;工作环境因素,如教学情境、组织气氛等;个人因素,如人格特征、社会能力的知觉等;社会因素,如社会的巨变、体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等。
(2) 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
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既与职业有关,也与个人有关,还与社会大环境相联系。包括:职业因素,如外在的期望太高、角冲突、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职业的低创造性等;工作环境因素,如教学情境、组织气氛等;个人因素,如人格特征、社会能力的知觉等;社会因素,如社会的巨变、体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等。
6.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分类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国内研究资料并不多。国外研究有两种观点:一是从事教育的教师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国内研究资料并不多。国外研究有两种观点:一是从事教育的教师
并没有比从事其他职业者患心理病症的多。另一是教师在职业适应和生活适应方面,未必较社会其它行业的人显得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1)教师的适应不良
适应不良也就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教师的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别;外界对教育的影响与冲击很大;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大;学科知识不足,缺乏进修提高机会。
(2)职业心理问题
职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职业观念问题和职业行为问题。职业观念是指人们对职业、职业选择、职业工作等问题上的看法和态度。教师的职业行为问题则分为五类:怨职型、自我型、异常型、暴戾型和不良型。教师的职业心态包括:事业型、良心型、情绪型
教师的心理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1)教师的适应不良
适应不良也就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教师的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别;外界对教育的影响与冲击很大;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大;学科知识不足,缺乏进修提高机会。
(2)职业心理问题
职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职业观念问题和职业行为问题。职业观念是指人们对职业、职业选择、职业工作等问题上的看法和态度。教师的职业行为问题则分为五类:怨职型、自我型、异常型、暴戾型和不良型。教师的职业心态包括:事业型、良心型、情绪型
、无奈型、动摇型和离职型。不热爱教师工作,决心只要有机会就离开学校、从事其它工作。
(3)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交往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状况是一个心理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教师交往出现一些问题,显得人际关系淡薄,影响工作和生活。教师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有:封闭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嫉妒心理、孤僻心理、猜疑心理等。
(4)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可以说是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教师的人格障碍属于严重者,实际很少,教师的人格
(3)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交往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状况是一个心理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教师交往出现一些问题,显得人际关系淡薄,影响工作和生活。教师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有:封闭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嫉妒心理、孤僻心理、猜疑心理等。
(4)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可以说是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教师的人格障碍属于严重者,实际很少,教师的人格
问题更多地属于人格缺陷。
(5)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又叫心理生理疾病。它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 教师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病疡、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等。
(6)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种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一般没有任何可以查明的器质性病变,但又确实有心理异常的表现。神经症一般类型有: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恐怖症、抑郁症、癔症等。神经症在社会体中广泛存在,教师表现的也较多,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焦虑症及神经衰弱等。
(5)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又叫心理生理疾病。它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 教师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病疡、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等。
(6)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种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一般没有任何可以查明的器质性病变,但又确实有心理异常的表现。神经症一般类型有: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恐怖症、抑郁症、癔症等。神经症在社会体中广泛存在,教师表现的也较多,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焦虑症及神经衰弱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