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心理健康重要性论文
当今世界,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阶层的广泛关注。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论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述心理健康重要性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述心理健康重要性论文篇一
《试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创新街小学450000)
【摘要】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整体心理功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心理健康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教育观、世界观对自己以及学生的心理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世界观是由认识、观点、信念和理想构成的。我们从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教师的世界观与心理健康几个方面来阐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92-02
1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整体心理功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心理健康效果的关键因素。下面仅从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做一些分析。
1.1 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总的来说是比较好的,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同教师队伍的整体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水平较高有很大关系。
当前,由于多年来社会选材机制中的逆向淘汰现象和教师地位的偏低状态,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出现了滑坡,这导致部分教师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表现出一些突出原因,主要表现如下:
一职业适应性差
表现为对所从事的工作不喜欢,缺乏职业自豪感,甚至跟看不起教师职业,并为此经常感
到心理不平衡;性格上过分内倾,不愿意同学生打交道,在与同学的接触中缺乏积极体验;工作中自我效能差,自信心不足,不能形成坚定的教育信念;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缺少长远打算,得过且过。
1.1.1因各种认知偏差而造成的态度偏差
(1)知觉误差:主要表现为主观武断、偏听偏信等。
(2)理解误差:主要表现为误解。
(3)社会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等,许多成见、偏见都与此有关。
1.1.2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主要表现为性情急躁,反应过敏,容易冲动,不善控制等。
1.1.3 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表现为与周围的人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对领导不能理解支持、密切配合,对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协作共事,对学生不能关心爱护、尊重理解,经常表现出唯我独尊、自我中心、主管偏狭、多疑、懦弱等等不良性格。
1.2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育部1991年第13号文件中提到:"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这既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也是对以往经验的总结。当前教育实践中大量事实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决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体表现如下:
1.2.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乖戾的性格,常常会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一个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虑、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
1.2.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讲道理,恐怕每个老师都会说学生和老师应该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但实际上,并不是全部老师都能够让学生产生这种感受的。
1.2.3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个别教师不健康的心态有时会影响学生的态度,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成绩不良是同教师消极的态度有关的。
2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系统认识或看法,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态度和行为。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教师不正确的观念中到原因。其中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方面。
2.1 教师的人性观与学生观。教师怎样对待学生,取决于教师怎样看待学生,尤其是教师怎样理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这就是教师的学生观问题。学生观是指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等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的认识和理解,发展观是指对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根本动力和内外因素的认识。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本性和发展动力有着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学生观和发展观。在教育实践中,这些不同的观念对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帮助老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发展观:
教师心理2.1.1 尊重学生人格。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这一观点在口头上是无人反对的,但在实际上正能做到这一点的老师并不是全部。
2.1.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育的弊端就在于忽视了人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忽视了人
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看不到人是能够参与和影响自身发展方向的,忽视了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需要。其结果,使学生在受教育和成长过程中失去了应有的愉悦体验,独立个性、主体意识、创造精神受到严重摧残。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的人。这要求我们必须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转变陈旧的发展观。
2.1.3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多元的系统,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存在价值。我们既需要参天大树,也需要柔嫩的小草。教育为社会培养的人才也应符合社会生活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要,何况人本来就存在普遍的差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人,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价值。这本来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是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却很少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硬要用一把尺子去测量所有的人,这是很不合理的,也是根本做不到的。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个别差异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如能力的结构上、能力的类
型上、能力的水平上等。在不同的方面只要能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都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教师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长处。 2.2 教师的教育价值观与质量观。
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功能与价值的理解和认识。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会对教育质量观产生直接影响。教师必须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与质量观,才能自觉推动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当前理解教育的价值与功能重点抓以下几点:
2.2.1 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是使人类文化得以延续的工具,是继承、弘扬文化遗产的手段,同时又是影响主流文化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校必须发挥好文化遗产的传递功能。这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
2.2.2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必然要为经济基础服务。教育为经济服务的渠道主要有三方面:
(1)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2)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3)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教育的作用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使教育能够更好的发挥这一作用,当前的教育改革应在调整教育结构和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两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2.2.3 教育的政治功能。任何一种教育所培养的人都是有一定政治观点和立场、符合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人。发挥教育的政治的功能,就是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做一个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人。
2.2.4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使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充分发挥这一功能,就必须面向社会需求设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2.5 教育的发展功能。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决定个体发展水平的重要外因。教育要充分发挥这一功能,必须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与方式等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体现系统性、灵活性、多样性和个性化原则,使学生既能得到全面发展,又要学有特、学有专长。当前,特别要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2.3 教师的人才观和评价观。人才观是对人才标准的理解和认识,教育者在人才观上的差异会直接导致评价倾向的不同。在教育中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差异和自主选择的自由,追求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统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