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言情题材网络小说的叙述伦理
—
—以童馨儿的创作为例
王云杉①
[内容提要]言情题材网络小说建构了读者本位意识的叙述伦理。首先,网文作家对一些生活物象进行重复性描写,表达受众对于资产阶级生活梦的渴望。其次,作家以幻想性人物形象和类型化情节模式,对于读者的“白日梦”给予想象性满足。由于写作技巧粗糙和思想观念偏颇,网文叙述伦理的文学价值有待提升。网络文学在保留娱乐性、消遣性、商业性的同时,还应该吸收传统文学的批判意识、思想深度、形式技巧等要素,增加自身在文学界的话语权。
[关键词]网络小说叙述伦理童馨儿传统文学
中国网络文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如今成为一种重要的当代文学创作现象。网络文学由于其庞大的写作体和极高的读者点击率而引起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当下新兴的通俗文学、大众文学,如何对网络文学的创作实绩进行评价,帮助其实现健康良好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议题。众多学者纷纷对此进行理论探讨,各大报刊和专业性学术杂志纷纷刊载相关话题的文章②。可
以看出,学界在讨论网络文学诸多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以传统文学为潜在参照对象,当然,仅仅以后者的标准来衡量前者的意义和价值,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写作和阅读方式的特殊性,网络文学需要一套独特的评价体系,而不少学者已经尝试对这一体系进行建构,提出一些富有见地的研究结论。不过,这些观点的概括性、凝练性较强,相对比较抽象。按照韦勒克、沃伦的看法,文学理论与文学史、文学批评不能够人为地分割开来,由此,人
①王云杉,男,云南昆明人,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
研究。
②参见王国平《网络文学亟待确立批评“指标体系”》,《光明日报》2012年7月3日;陈崎嵘:《呼
出版言情小说吁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人民日报》2013年7月19日;康桥:《网络文学批评标准刍议》,《光明日报》2013年9月3日;欧阳婷:《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刻不容缓》,《中国艺术报》2016年8月29日;周志雄:《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维度及构建路径》,《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1期;邵燕君:《网络文学的“断代史”与“传统网文”的经典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2期等文章。
们不妨从网络文学作家作品出发,考察网络文学的审美特质、读者接受等活动的特点。广西河池籍作
家童馨儿的网络创作数量丰厚,而且影响力颇大,具有不小的代表意义。其人自2010年以来出版的多部作品,除了各大网站,还散见于读书、磨铁、咪咕、掌阅、书旗等数字阅读平台,其中部分作品已出售影视改编权。从童馨儿作品的分析过程中,人们能够为网络文学如何从传统文学获取精神资源,重建一种新的小说伦理,提供一些具体的写作经验。
一、别墅意象与资产阶级生活梦
阅读网络作家、作品不能仅仅采用传统文学的阅读经验,我们还需要对于网文的总体概况有所了解,才能较为准确、中肯地提出自己的论断。有人指出:用经典文学的“审美性”“思想性”或是“历史性”等要求去规约网文,会显得格格不入,不得要领①,而为了理解网络文学的创作特征,人们不妨首先探究读者的心理接受活动。周志雄认为:“网络文学一直面临迎合读者、过度娱乐化的指责,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深入探讨读者接受反应的心理机制,才能回答网络文学的功能、社会角及社会价值等问题。”②顾名思义,网络文学的“网络性”决定其与传统文学存在巨大的差异。网络环境和数字媒介对于网文的创作和欣赏方式,都存在着重要的影响,使得其整体面貌超出人们对于文学的常规理解。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指出现代工业社会依托先进的技术,对于艺术作品进行大规模的批量复制生产,促使艺术品的光晕消失,从而改变人们对于艺术的欣赏方式。传播媒介对于艺术接受的影响,同样体现在网络文学的创作和接受活动之中。快节奏和高产出的创作方式不仅修正人们对于“小说”概念的理解,而且影响人们对于网文的接受方式。欧阳友权从整体性的层面,考察数字媒介对于网
络文学创作思维观念的影响。③应该说,网络文学以键盘敲击为书写方式,极大提高了创作的速度,使得作者更容易实现“心手统一”的理想愿望,从而与读者进行更加和谐的心灵交流。与此同时,经济资本、商业运作方式对于网络文学形态的影响较大,网文作家亦有适应读者,甚至迎合读者的现实需要。了解读者对于网文阅读接受的过程,成为我们理解其艺术特质的一条通道。
网络文学并非完全没有文学性。因此,传统文学艺术理论仍然适用于网络
①李玮:《谈谈网络文学的“爽”》,《文艺报》2019年6月28日。
②周志雄:《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维度及构建路径》,《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1期。
③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与中国文学的转型》,载吴秀明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料丛书•通俗文学
史料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第807页。
文学分析。总体上看,“重复”属于童馨儿创作的一个关键词,其作品主要有两个序列。一是:校园叙事、青春叙事,如《我们都曾爱过白月光》《在世间的每个清晨等你》《如果不能永远在一起》等,这些作品主要呈现男、女主人公从校园步入社会的过程中,表现彼此之间的爱情和友情。作品在校园叙事的模式中,还穿插了职场叙事的内容。二是:家庭叙事、婚恋叙事,如《情事未竟》《谁伤了婚姻的心》《婚姻七宗罪》等。在两个叙述序列的作品中,存在诸多相同、相似的叙事单元,如人物之
间的三角恋和多角恋关系。如果进一步考察小说的一些细节,读者则会发现一些重复出现的意象,如豪华别墅、高档轿车:
同华小区风景秀丽,说到底其实是个公务员小区,位置偏僻应该是故意的,家家户户都是独门独户的二层半小别墅,出入的都是豪华轿车。周宁每每叹息,真是人同命不同,苏子明也是公务员,混了那么久还住着N年前的旧房,什么时候才能像人家,住别墅,至少开别克?①
半山岛上住的都是有钱人,这里都是极具北欧风格的别墅,一幢别墅至少也得花个几百万,秦南和吴巧莉两年前搬到此地,仅装修款就花掉了五十万。②
华景园位于N城唯一的人居半岛——柳园半岛,周边靠山又靠水,历来被N城人民誉为风水宝地。华景园小区并不大,以洋房和独幢别墅为主,小区里绿化奇好,夜极静,流水淙淙声隐隐传来,偶尔掠起几声鸟鸣,很快又随风遁走。③
车子最后停在了良生家的门前。这是一幢独门独户的别墅。来A城前才刚刚买下。小区很大,别墅错落有致,间距甚远。良生其实并不喜欢太大的房子,那会让他觉得孤单,但他一眼爱上屋后的花园,花园中的游泳池。④
作者在诸多小说中,多次使用别墅的意象。进一步看,作者对该意象既有较为抽象的概括,又有较为
细致的描写。《在世间的每个清晨等你》和《如果不能永远走在一起》的部分故事情节发生于主人公的别墅之内。小说中的“男主”总是在自家豪宅的厨房,为“女主”准备简单朴素的早餐一豆浆和油条。同
①童馨儿:《婚姻七宗罪》,hLLps:.//m.zhangyue/readbook/10146838/1.hLml?p2二104109。
②童馨儿:《婚姻七宗罪》,hLLps://mi.zhangyuei/readbook/10146838/1.hLml?p2=104109。
③童馨儿:《在世间的每个清晨等你》,hLLp://dushu.baidLi/pc/deLail?gid=4305594626o
④童馨儿:《如果不能永远走在一起》,hLLp://ad/r/359000394/index.hLm。
时,作家还描写了各路人马聚集到别墅里面,举行生日派对等娱乐活动。《婚姻七宗罪》的叙述视角在别墅之外,表现普通上班族周宁和苏子明对于别墅生活的向往。别墅之于小说的叙事功能值得分析。米勒认为,叙事文学中的重复之处能够产生意义,同时,文本与文本之间的重复同样值得研究:“一部像小说那样的长篇作品,不管它的读者属于哪一种类型,它的解读多半要通过对重复以及重复所产生的意义的鉴定来完成。”①童馨儿作品中的别墅意象容易让人联想到郭敬明《小时代》系列的电影。《小时代》四部曲主要讲述林萧、南湘、顾里、唐宛如四位女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工作经历。其中,诸多奢华的名牌跑车和私人住宅频繁出现于银幕之上。在电影中,不同类型的高颜值人物形象,以及商业界一掷千金的交易场面,拨动着观众对于物质极为富足的上层社会生活的好奇心。童馨儿小说中
的部分情节模式,与电影《小时代》存在种种相似之处。《在世间的每个清晨等你》女主人公许若书为了应聘“霸道总裁”周谨谕的生活助理职位,通过在马路上“假摔”的方式,引起周谨谕的注意。在求职过程中,许若书的职场素养和专业技能未必起到重要作用,而摔倒时候的低下姿态引起老板的同情心,反而为自己赢得一份理想的职位。电影《小时代》中林萧谋求公司总裁宫洺的行政助理的职位,所使用的“套路”亦是摔跤,只不过林萧的摔倒并非有意而为。同时,在人物性格方面,两位“霸道总裁”周谨谕和宫洺都自命不凡、傲气逼人,呈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另外,小说和电影中的总裁都给自己的助理下发了极为严苛的工作条款。从人物、情节、场景、意象等要素来看,童馨儿作品与诸多青春题材的国产电影没有根本上的差别,体现青年对于自身未来生活状态的美好想象。
童馨儿小说中的别墅意象,以及男、女主人公在其中共进早餐的故事场景,与罗兰•巴特笔下的资产阶级生活场景颇为相似。罗兰•巴特从生活物象背后发现其潜藏的文化身份意义:“葡萄酒是社会化之物,因为它不仅确立了一种伦理,而且还设构了一种装饰;它点缀了法兰西日常生活最细微的礼仪,从快餐(普通葡萄酒、卡芒贝尔干酪)到盛宴,从小酒馆的交谈到宴会的致辞。”②巴特把人们常见的事物看作具有丰富意义的符号,认为其修辞功能并非一成不变。如果说,葡萄酒具有确认某种生活秩序的文化功能,那么,别墅无论是作为生活物象,还是小说意象,都指向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身份。然而,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资产阶级生活图景仅仅属于白日梦。童馨儿小说和电影《小时代》对于别墅内部和诸多社会生活场景的描写,与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无疑具有很大
①赵一凡、张中载、李国安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第40页
②[法]罗兰•巴特:《神话修辞术》,屠友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第57页。
的差异。人们当下的现实生活状态,在池莉《烦恼人生》、刘震云《一地鸡毛》等新写实小说的故事内容似乎得到生动的呈现。平庸琐碎的生活状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似乎更加接近普通人的人生经验。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提出“主体的零碎化”,与人们常见的“葛优躺”等聊天表情,都能说明在生活方式上,平民大众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巨大差别,而以童馨儿为代表的网络言情题材作品,对于缓解人的焦虑、抑郁、紧张情绪,满足读者潜意识中的资产阶级生活梦,无疑具有强大的心理补偿功能。
在创作心理方面,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具有一致性,二者都体现作者和读者生活愿望得到满足的过程。弗洛伊德将创作的源头指向人们童年时代的游戏,认为其根本动机与成年人的幻想是相同的,二者都体现为愿望的实现。创作活动起源于作家的现实经验与童年经验所共同产生的愿望。换言之,创作即是白日梦的满足。以此推论,阅读同样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愿望或幻想得到满足的精神活动。弗洛伊德认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能够缓解人们的精神焦虑:“甚至可能是这样:这个效果不小的一部分(精神紧张的解除,引者注)是由于作家使我们从作品中享受到我们自己的白日梦,而不必感到自我责备或感到羞愧。”①不过,在接受心理方面,传统文学试图引导读者领会一些严肃、深邃的思想命题,网
络文学则让受众沉浸在虚幻世界的物质表象之中,二者之间无疑存在巨大的差别。菲茨杰拉德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叙述主人公的发家史和恋爱史,对于美国当时的主流价值观暗含反讽的意味,这种艺术思维类似于本雅明《单行道》对豪华住宅所体现的生活理念进行批判:“资产阶级家庭的室内陈设,那巨大的饰满木雕的饭橱,摆放着棕榈树的没有阳光的角落,装有铁护栏的悬楼或凸肚窗以及煤气灯嘶嘶作响的长走廊,用来存放尸体再合适不过。”②作家和思想家意识到资产阶级生活有可能对于人的精神和灵魂产生腐蚀作用,而网络作家对这样的生活流露出深切的向往之情,意图在于表现受众意识结构中的白日梦。从作品来看,童馨儿对于别墅生活的描写,“霸道总裁”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对于青年人职场与情感经历的描写,都反映当下人们对于资产阶级生活梦的向往,这体现出网络文学的一种叙事伦理,即作家主动介入生活,表达人们心中潜在的愿望和梦想。
①[奥]西格蒙特•弗洛伊德《作家与白日梦》,载《达•芬奇与白日梦:弗洛伊德论美》,张唤民、
陈伟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第32页。
②[德]•本雅明:《单行道》,李士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第9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