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络⽂学的传播⽅式——以“⾔情⼩说”为中⼼3.0
试论⽹络⽂学的传播
——以《⼭楂树之恋》为例
摘要:⽹络⽂学是互联⽹时代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引发了⽂学创作、传播和交流的⾰命。本⽂研究了⽹络⽂学与传统⽂学的渊源,⽹络⽂学的产⽣背景及其发展历程。从⽹络⽂学题材与精神取向和现代读者阅读交流习惯两个⾓度,分析⽹络⾔情⼩说的读者体特征。⽹络⽂学的的传播途径有:从 A to B 到N to N的泛交流模式,从有限阅读到海量书库的云信息模式,从线性传播到⽴体多元的媒介模式。⽹络⽂学的社会效益是:在纷繁中营造⼼灵净⼟,在社会进步中寻求语⾔嬗变。
本⽂以《⼭楂树之恋》⽹络⾔情⼩说为例,分析⼩说的精神内涵。⾸先,⼩说取材于真实的爱情故事;其次,⼩说在精神情感上弥补了不同年龄层读者的⼼理感受;第三,纯美清新的价值观念。分析了《⼭楂树之恋》的传播途径。⾸先,真实的时代情感;其次,⽹友的转载与⼒挺;第三,多元的信息传播。研究了《⼭楂树之恋》的爱情语⾔。理性的爱情语⾔,借助冷静的表态话语;借助哲理性话语;借助承诺性话语。唯美的爱情语⾔。妙⽤质朴话语;妙⽤倒逼话语;妙⽤奇特、害羞的“眼语”。悲情的爱情语⾔。运⽤反复、反问修辞格;运⽤坚定承诺的话语。
关键词:⽹络⽂学;传播⽅式;⾔情⼩说
⽬录
1 引⾔ (3)
1 ⽂学的⾰命:⽹络⽂学的产⽣与发展 (3)
1.1 ⽹络⽂学与传统⽂学的渊源 (3)
1.2 ⽹络⽂学产⽣的时代背景 (4)
2.1 题材和精神取向 (4)
3 传统的突破:⽹络⽂学传播途径 (7)
3.1 泛交流:从A to B到N to N (7)
3.2 云信息:从有限阅读到海量书库 (8)
3.3 媒介:从线性传播到⽴体多元 (8)
5 深远的影响:⽹络⽂学传播模式的社会效益 (9)
5.1 读图与读⽂:纷繁中的⼼灵净⼟ (9)
5.3 独特的语⾔:⽂学语⾔在传播中嬗变 (11)
4 实践的探索:典型⽹络⾔情⼩说的传播案例与经验分享 (12)
4.1《⼭楂树之恋》的精神内涵 (12)
4.2《⼭楂树之恋》的传播途径 (13)
4.3 《⼭楂树之恋》的爱情语⾔ (13)
6 结语 (15)
参考⽂献 (16)
1 引⾔
⽂学在世纪交接之际,似乎总会经历⼀番悸动。我们不会忘记,中国⽂学在上个世纪初经历了脱胎换⾻式的⾰命,因此⽽有了辉煌灿烂的中国现⽂学。这⼀次,⽂学也没有平静地度过世纪之交,不过这⼀次⽂学⾰命不是在社会⾰命风起云涌的历史背景下进⾏的,⽽是在互联⽹络席卷全球的媒介与传播
⾰命中发⽣的。我们可以看到,新的传播媒介⼀⼀国际互联⽹Internet,通称“因特⽹”的出现与新的传播⽅式—⽹络传播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的⽣存环境,使⽂学活动在创作、传播、接受等不同环节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对我们固守了⼏千年的⽂学观念,也发起了冲击和挑战。
1 ⽂学的⾰命:⽹络⽂学的产⽣与发展
1.1 ⽹络⽂学与传统⽂学的渊源
“⽹络⽂学是⼀种⽤电脑创作、在互联⽹上传播、供⽹络⽤户浏览或参与的新型⽂学样式。它有三种常见形态:⼀是传统纸介印刷⽂本电⼦化后上⽹传播的作品,这是⼴义的⽹络⽂学,它与传统⽂学的区别仅仅体现在传播媒介的不同;⼆是⽤电脑创作、在⽹上⾸发的原创性⽂学作品,这类作品与传统⽂学不仅有载体的区别,还有⽹民原创、⽹络⾸发的不同;第三类是利⽤多媒体电脑技术和Internet 交互作⽤创作的超⽂本、多媒体作品(如联⼿⼩说、多媒体剧本等),以及借助特定软件⾃动⽣成的‘机器之作’,这类作品离开了⽹络就不能⽣存,因⽽,这是狭义的⽹络⽂学,也是真正的⽹络⽂学。”①这是欧阳有权对⽹络⽂学的界定,我觉得相对⽽⾔⽐较全⾯。⽽传统⽂学主要指以纸质为传统媒介的⽂学作品,主要有书刊、报纸、杂志等形式。
⽹络⽂学和传统⽂学具有⼀定的渊源。⾸先,⽹络⽂学脱胎于传统⽂学,⽹络⽂学是传统⽂学的现代表现形式.“⽹络⽂学创作的⽂学结构基础,语⾔逻辑基础和社会⽂化基础,与传统⽂学是⼀致的。”②出版言情小说
其次,⽹络⽂学⽐传统⽂学具有更丰富的表达载体。⽹络⽂学以互联⽹为基础,综合图⽚、⽂字、视频等多种媒体渠道,具有⼀定的新颖性。第三,⽹络⽂学⽐传统⽂学的表达和传播途径更为⼴泛,具有更多的受众和读者。
①欧阳有权.⽹络⽂学概论[M].北京⼤学出版社,2008:88.
②王哲平,涂苏琴.⽹络⽂学的审美特征[J].南昌⼤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1.2 ⽹络⽂学产⽣的时代背景
“1999年,⾸部⽹络⽂学《第⼀次亲密接触》问世,⽹络的发展经历了20多年的历程。”③由于⽹络⽂学的全民化,迅速成为⼤众阅读的主流,尤其在年轻的80后和90后中,⽹络⽂学以清新、活⼒、便捷的特点受到青年⼈的好评。⽹络⽂学产⽣的时代背景主要是:
⾸先,互联⽹的快速发展为⽹络⽂学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1994年,中国⼤陆正式加⼊互联⽹。互联⽹的快速发展使⽹络⽂学创作⽇益繁盛。在⽹络媒体中,每个⼈都是发⾔者,每个⼈都是听众。这种⼴泛的交流形式得到越来越多的⼈的认可。以⽹络为平台的各种交流模式、互动模式打破了原有纸质媒体的交流形式。其次,⽹络⽂学的读者体巨⼤。我国有近80%的⽹民,⽹民平均年龄在20多岁,这些年轻⼈成为⽹络的主要参与者。巨⼤的读者体,为⽹络⽂学的发展积累了较好的读者基础。
第三,⽹络⽂学的清新表达⽅式,能够带给我们多元的享受,成为读者⼈⽣观和价值观的参考标准,这使⽹络⽂学具有⼀定的社会公益效果。
2 独特的受众:⾔情⼩说读者研究
2.1 题材和精神取向
“20世纪70年代的泛⽂化思潮是⽹络⾔情⼩说产⽣和发展的重要助推剂。泛⽂化思潮推崇“⾮精英”和“⼤众化”的⽂学风格,摒弃传统范式、红⾊政治、⾼尚宏⼤的叙事表达。”④正好符合改⾰初期,⼈们审视历史、放眼国际的价值主流。⽹络⾔情⼩说通过叙述⽼百姓的平常事、⾝边事,争取读者的拥护和共鸣。
⾔情⼩说读者的精神与价值取向是多样的,这使⾔情⼩说的题材和思想主题也较丰富。
⼀是向往纯美的爱情童话。这部分读者主要是在校学⽣,具有明显的“灰姑
③顾宁.⽹络⽂学特征简论[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学报,2006,(2).
④梁旭东.当代⽂化境遇中的⽹络⽂学——论⽹络⽂学兴起、现状与审美⾛向[J].远程教育杂志,2006,(2).
娘”和“王⼦”情结。淳朴的乡村和校园给读者⽆限的想象,⼩说题材⼤多是男⼥主⼈公青梅⽵马、两⼩⽆猜,在童年⽣活、校园学习或乡村劳动中建⽴朴素、深厚的感情,后⼜因感情纠葛、家庭或事业的影响各奔东西,多年后再次相遇,冰释前嫌,终成眷属。⽐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林静和郑微,《原来》中的程铮和苏韵锦,《泡沫之夏》中的夏沫和洛熙等。
⼆是奋⽃与爱情的青春抉择。这部分读者主要是20多岁的年轻⼈,⾯临学业、事业、家庭和爱情的多重抉择与考验,他们的⼼理是复杂的,既向往单纯、真实的爱情,⼜⽆法摆脱世俗的价值观,⾯对现实的残酷和压⼒。“在物质和爱情⾯前,多数⼈选择了物质,但内⼼却渴望着爱情,⽹路⾔情⼩说似乎成为这些读者的思想寄托。”⑤从题材上看,作品既刻画红⼆代、官⼆代和富⼆代的⽣活,也客户穷⼆代的⽣活,在不同的⽣活对⽐中,突出坐享其成和艰苦奋⽃的⽭盾,⾯对⾼傲的富⼆代和奋⽃中的穷⼆代,现代⼥性应该如何选择?诸如《佳期如梦》、《今⽣今世》、《海上繁花》,廖娟的《翻译官》等。
三是穿越的狂欢。现代⼈⼯作和⽣活压⼒相对较⼤,经过岁⽉的磨练⾥,逐渐对纯美的校园和乡村爱情失去信⼼,认为这些仅是浪漫主义的幻想。同时,⼜厌倦讨论职场竞争、婆媳关系、⽼公⼩三、孩⼦读书等琐碎的⽣活问题。⽣活已将他们折磨的⼼⼒憔悴甚⾄⿇⽊,这时穿越历史后的狂欢与欣喜,重新点燃了这些读者的⼼灵兴奋。台湾作家席绢的《交错时光的爱恋》是最早的穿越⼩说,⽐较著名的还有⾦⼦的《梦回⼤清》、桐华的《步步惊⼼》、李歆的《独步天下》,欣欣向荣的《⼀梦到北⼤》
,妖⾈的《穿越与反穿越》等。穿越给⼈的想象是⽆限的。可以穿越到古代、未来、⾃⼰的前半⽣或后半⽣;可以是因意外失去记忆,可以是乘坐特殊的时光飞船。穿越给⼈的解脱是⽆限的。在穿越的途中,读者可以领略到不同的风景,穿越后读者⾄⾝于陌⽣的环境,似乎会有更多的邂逅与偶遇。这很符合厌倦世俗⽣活的现代⼈的⼼态。
2.2 阅读与交流习惯
⾔情⼩说读者体的阅读和交流习惯是推动⽹络⾔情⼩说快速发展的重要⼒量。如⾔所述,⽹络⾔情⼩说的读者体主要是:初⾼中学⽣、⼤学⽣和都市
⑤蒋晓玲.⽹络⽂学中⾮汉字符号的句法分布[J].宁波⼯程学院学报,2006,(3).
⽩领。这部分读者具有典型的阅读和交流习惯。
⾸先,崇尚快餐⽂化。⽹络⾔情⼩说读者崇尚现代都市快餐⽂化。快餐⽂化是⼤众⽂化的重要载体和外在表现。主要特征就是“快”和“简”。“快”指信息传播速度的快速,信息反馈速度的快速;“简”指内容与形式表达⽅式的简单易懂。就⽹络⼩说⽽⾔,其题材的表达是直接的,不像传统⽂学那么含蓄,讲求对账和⼯整。其传播途径是简便的,任何⼈只要有计算机和互联⽹就能随时随地的享受⽹络⽂学的乐趣。
其次,主动性阅读。⽹络⾔情⼩说读者崇尚主动性阅读,即根据⾃⼰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的读物与题材。这和⽹络⽂学数据存储的海量性,数据检索的便捷性,数据选择等多途径等特性相吻合。如果⾔情⼩说,脱离了⽹络这⼀传播媒介,其受青年⼈欢迎的程度将会⼤打折扣。主动性阅读增强了读者选择的余地,同时也给⽹络⾔情⼩说的创作者更多更⾼的要求,因为⽹络⾔情⼩说质量的⾼低,可以很清楚的从点击量,下载量等数据中看出,越是受到读者追捧的⼩说,其⽹络转载和传播速度将越快,呈现出⼏何倍数的增长。
第三,即时性阅读。⽹络⾔情⼩说的读者,已脱离了纸质读物的束缚,电⼦屏幕等设备使⽹络⾔情⼩说的读者可以轻松的通过⼿机、⽹络、、阅读软件等各种形式,收集⼩说⽂本。同时这些新的媒体平台和载体,也使⽹络⾔情⼩说的读者,可以在车上、路上、等⼈、休息等不同时段阅读⼩说,⽽不必带着厚厚的书本。这⽆形中延伸了读者的阅读时间,强化了读者对作品的依赖性。
第四,阅读与交流同步。边读边想,是阅读的主要⽅式,并能获得较好的思想效果。现代⽹络为边读边想创造了巨⼤的交流空间。通过⽹络、论坛、、QQ等⽅式,⽹络⾔情⼩说的读者可以直接交流⾃⼰的感想。由于⽹络的陌⽣性,这种感想的交流是纯⾃然的,⽆掩饰的,使⽹络⾔情⼩说的读者能够敞开⼼扉,谈论⾃⼰对⽂学⾓⾊的看法,通过⽂学⾓⾊的讨论,引发对⽣活和社会的思考。现代社会中⼈与⼈的交流⽅式,越来越崇尚与⾮⾯对⾯的交流,⽹络为每个⼈提供⼀个展⽰⾃⼰,⼴交朋友的舞台。某些时候,关于⾔情⼩说的内容已经⽆关紧要。重要的是读者以⾔情⼩说为载体,逐渐发展
为朋友。这是现代读者钟爱⽹络⾔情⼩说的重要原因,也是⽹络⾔情⼩说能够获得如此多受众欢迎的原因。
3 传统的突破:⽹络⽂学传播途径
3.1 泛交流:从A to B到N to N
“思想交流是⽂学作品传播的动⼒,传统⽂学以纸媒为传播途径,读者与作者的交流是线性的,即⼀位读者只能与⼀位作者进⾏单次交流;读者与作者的交流是⾮即时的,传统模式下,读者与作者通过书信进⾏⽂学交流,书信是经过思想梳理和表达整理的产物,不能体现读者或作者对信息的第⼀反应,具有⼀定的失真性。”⑥同时,书信交流的周期较长,并⾮每位作者都有充裕的时间回复读者来信。因此,传统⽂学传播模式中的交流是:A to B。
以⽹络为媒介的⽂学传播体系为思想交流提供了宽泛的平台,即:N to N。⼀是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实现1对N,以论坛直播、微薄直播等形式,⽹络⾔情⼩说的作者可以与众多读者(⽹友)同时进⾏交流,由于交流的内容被公开在⽹络上,会引来部分⽹友的围观(这部分⽹友可能不是⽹络⽂献的粉丝),从客观上扩⼤了⾔情⼩说的知名度。⼆是读者与读者间的交流实现N对N,通过QQ、论坛、讨论组等⽅式,读者间可以⽆束缚的交流⼼得体会,评论⽂学作品。三是⽹络平台下,⾔情⼩说的传播形式更为丰富,形成多⾏业的⽴体交流。如传统⾔情⼩说仅以⽂字表达,经过⽹络热传后,插画师
、动漫师、微电影导演可将⽹络⽂学改版成漫画、动画、微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在交流⽅式上,⽂字留⾔、⾳频语⾳、视频交流等均扩展了⽹络⽂学的传播途径。四是⽹络⽂学的交流具有便捷性和随机性。读者可以随⼼所欲的在论坛上留⾔,发表⾃⼰的观点,作者或其他读者可以即时跟帖参与讨论。讨论的语⾔是丰富的、⽆约束的,这种⾮正式的语⾔是读者思想价值观念的⾃然流露,表现了社会主流思潮。
⑥欧阳有权.浅议私⼈⽣活变迁下张爱玲创作的⽹络⽂学的学理形态[M].中央⽂献出版社,2007.
3.2 云信息:从有限阅读到海量书库
海量信息是⽹络时代的显著特征。⽹络⾔情⼩说依托互联⽹和云计算实现存储、检索、阅读的⾼效性。⼀是海量资源。互联⽹集成了⼤量⾔情⼩说信息资源,有的是知名作家的⽹站、微薄、博客等,有的是普通写⼿的论坛、主页、空间。有的是⽹络⽂学营销公司的⽹站,有的是图书⽂献机构的检索平台。互联⽹将这些资源集成在⼀起,为客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是快速检索。⽹络平台构建了书籍的分类管理,读者可根据需要按类选择,如作者、出版社、热门书、题材、书籍基因等。在检索后,客户可以对⾃⼰的书库进⾏分类管理,标⽰阅读进度及新书推荐。三是阅读环境的⾰命。在⽹络传播中,读者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本的字体、字号、背景颜⾊、⾳乐设定等,创造个性化的阅读环境。多媒体阅读成为⽹络⽂学作品的附加值,为⽹络⽂学的传播创造优质条件。四是阅读模式的⾰
命。读者可以选择在线阅读、⽆线阅读、下载阅读,互联⽹及移动终端设备的产⽣,使⽂学作品的传播和储存⽅式更为多样,更切合现代⼈的⽣活需求。
3.3 媒介:从线性传播到⽴体多元
传统⽂学的传播路径是线性的。线性的传播⽅式,使传统⽂学的信息爆发⼒不⾜,其影响和传播的范围极为有限。以书籍为
例,从撰写、审稿、出版、印刷,再到读者⼿中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其传播的时效性⼤打折扣。线性传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先,传播途径的唯⼀性。传统⽂学传播形式以报纸、书籍等纸媒,电台、电视、⼴播等⾳频视频信号为主。传播的导向是单⼀的,即传播的内容和频率由出版社、报社、电视台等信息发布机构决定。受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情⼩说类的题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为社会所以认可和崇尚。因此,⽂学作品的传播路径⽐较单⼀。
其次,⽂学作品的反馈机制是滞后的,甚⾄是缺失的。即作者很难即时获得读者对⽂学作品阅读反应。往往作者不能从读者的⼝味中去为读者量⾝定制⽂学作品。许多纸质的⾔情⼩说读物,读者阅读后多数没有与作者建⽴联系,或给予反馈。编读往来机制尚未建⽴、
第三,传统⽂学传播媒体周期较长。传统⾔情⼩说⽂学传播⽅式具有较长的周期,以《芙蓉镇》为例,从写作到出版⽤了近5年的时间,5年间社会价值体系
和观念将出现较⼤的变化,显然,作者很难有较强预见性,把握读者未来的阅读兴趣。
现代⽹络传播体系是⽴体多元的,完全改变了传统⽂学传播体系的思路,形成爆发式的范围增长与传播。
⾸先,传播内容的多元。⽹咯⽂学传播的符号不仅仅是⽂字,还有伴随⽂字同步传播的图⽚、视频和⾳乐。也就说⽹络⽂学阅读时,给⼈的感受是全⽅位的视觉、听觉体验。在⽹站的聊天室内,⽹络⽂学的读者可以交流对作品的观点,甚⾄相互聊天。
其次,传播路径的多元。从⽹络⽂学的传播路径看,具有明显多元性的特点。可以把⽹络⽂学作品放⽹站上,由读者选择性阅读;可以建⽴⽹络⽂学数据库,通过检索⼯具,请读者检索阅读。可以把作品⽅式论坛上,请读者下载阅读。
第三,传播与反馈机制的多元。⽹络中,读者对⽂学作品的态度和热衷度,呈现实时更新的特点,哪些⽂学作品受欢迎,哪些⽂学作品不受欢迎,⼀⽬了然。这种直接的、⾮官⽅的评价⽅式,在⼀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络⾔情⼩说的快速传播,同时,对质量不⾼的⽂学作品,也会被迅速封杀。
4 深远的影响:⽹络⽂学传播模式的社会效益
4.1 读图与读⽂:纷繁中的⼼灵净⼟
⽹络⽂学为现代都市⼈提供了⼼灵的净⼟,是现代⼈的重要精神家园和寄托。
“从题材上说,⽹络⾔情⼩说的故事情节很贴近⼈们的⽣活,主要集中在纯情初恋、校园恋情、办公室恋情、恋爱与奋⽃、古典宫廷恋爱等⽅⾯。”⑦这些故事情节与⼈的情感经历是吻合的,如校园情节的⾔情⼩说,总是给⼈最美好的记忆,认为在校园中的爱情是最为纯洁的、简单的。办公室恋情可能涉及更为复杂的婚外恋、异地恋和权⾊交易等深层次的内容集中表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与现实中⼈们的⽣活经验较为相符。这些故事情节给⼈们充分的想象,如宫廷类⾔情⼩说,充分展现了古典宫廷的壮丽画卷,同时反映出复杂的⼼理⽃争和⽭盾,能够满⾜⼈们猎奇的⼼理效应。
⑦柏定国.⽹络传播与⽂学[M].中国⽂史出版社,2008:108.
“从⽹络⽂学的娱乐功能上说,⽹络⽂学为⼈们提供了廉价的、⾼雅的、清净的精神享受。”⑧现代社会具有很多娱乐活动,⼈们对⽂学这⼀传统形式逐渐失去兴趣,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字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逐渐降低,⾳乐、视频等多媒体的享受与体验途径,为⼈们创造了更多的体验。然⽽,⽹络⽂学以其独特的美丽和⽂学感染⼒,成为现代社会⽂学传播的主流形式。通过⽹络⽂学的阅读,使读者能够静下⼼来,品味⽂字的魅⼒,享受⽂字的快乐。
在传播途径上说,⽹络⽂学的传播是多元的,多元的传播途径带来了⼴泛的社会交流。以⽹路⽂学为载体的社会交流是⽆拘⽆束的,⾃由不羁的。现在社会中,⼈们或许会带着假⾯具⽣活,但在⽹络世界中,尤其是⽹络⽂学作品构建的虚拟世界中,⼈们对现实问题的交流和情感表述是⾃然⽽然的。因此,⽹络⽂学为⼈们提供了静谧的空间。
4.2 百家争鸣:不羁的思潮与创作形式
⽹络⽂学的重⼤社会效果是带来了⽂化精神,⽂化内容和⽂化传播的繁荣与兴盛。
⽹络的宽松氛围带来的是⽂学思潮的剧烈冲击。尤其是⾔情⼩说的内容和题材,以往通过出版社的⽂学作品,往往要经过多次核稿才能出版印刷,作者的某些⽂字、情节或思想表达,被层层把关的⽂学审核限制。⽽⽹络是开放的平台,任何⼈都可以利⽤这个平台,从事⽂学创作。因此,⽹络⽂学在互联⽹时代中的题材空前丰富,涉及校园、公司、家庭、社会等各个层⾯。作者塑造的⼈物形象和⼈物性格也更为鲜活,以往⽂字作品不敢触及的层⾯,如弟恋、婚外情、⼀夜情等敏感话题,成为⽹络⾔情⽂学的刻画焦点。因此,思想潮流的相互碰撞使⽹络⽂学呈现百家争鸣的局⾯。这种多元的⽹络⽂学精神表达,能够激发⼈们对精神世界的多元思考。弟恋、婚外情、⼀夜情等与传统爱情观念相违背的爱情观念,正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进⼊⼈们的⽣活和视野,不管这种变化是合适的,还是不合适的,总会有更多的⼈参与这样的思考,这种思考本⾝就是推动⽹络⽂学发展的重要⼒量。
同时,⽹络⽂学的创作形式也呈现出积极的变化。主要体验在,⽂字与语⾔犀利诙谐。⽹络⽂学中⼤量运⽤了简化语⾔,象征语⾔和各种新颖的⽤词⽤语,
⑧欧阳有权.⽹络⽂学本体论[M].北京:中国⽂联出版社,2004:93.
没有互联⽹背景的⼈,可能很难理解其中的涵义,出现看不懂⽹络⽂学的现象。除了语⾔的诙谐与幽默,互联⽹背景下的⽹络⾔情⼩说,常采⽤多媒体的播放模式,即将⽂字、漫画、视频、图⽚等媒体要素集中起来,体现⽂学作品要表达的⽂化内涵。多媒体的⽹络⽂学表达⽅式,突破了⽂字对信息表达的局限,能够帮助⼈们更好的理解和体会⽹络⾔情⼩说的内涵。
4.3 独特的语⾔:⽂学语⾔在传播中嬗变
⽹络⾔情⼩说通过⽹络迅速传播的过程中,也在深刻的改变着⼈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对⽂化语⾔形式的多⾓度改变。
⾸先,标新⽴异的语⾔,彰显社会创新意识。⽹络⽂学⼩说充分展现了时代精神和⼈们的语⾔创造⼒,通过⽹络⾔情⼩说的传播,传统⽂学的思维⽅式和表达载体发⽣巨⼤变化。⼀是对常规语⾔的突破。如“很风景”、“好拒绝”等,逐渐从⽹络语⾔转变为现代⽣活⽤语;⼆是对原有词语意义的深化和改变,如“恐龙”,原以为地球早期的⼀种动物,在⽹络⽂学中⽤以形容长相丑陋的⼥性,“菜鸟”⽤以形容
⽹络新⼿。⽹络新词的构成具有很强的民族性,采⽤⽐喻、拟⼈、谐⾳等多种形式,增强语⾔的丰富感。
其次,⽅便快捷的⽹络⽂学语⾔推动社会表达⽅式的多元。⽹络⾔情⼩说中,对传统⽂字进⾏多层次的简化,如:GG(哥哥);SK(烧烤);3Q(Thank you)等。⽹络⾔情⼩说的⽂字中还有部分是因为输⼊法的原因,导致的错误,最后形成某种约定俗成的⽂学表达。如“你才”先打出来就代替要选的字“你猜”。“主页”没有这个词语就⽤“⽵叶”代替。这些⽹络⽂学语⾔来源于⽹络,同时在⽹络⽂学中得以传播和推⼴,最后成为⽣活中约定俗成的语⾔,加快了现代⽹络语⾔的嬗变与进化。
第三,⽹络⾔情⼩说,有利于形成形象直观,幽默诙谐的⽂风。由于⽹络⽂学中没有现实社会条条框框的束缚,⽹络⽂学作家利⽤键盘中的符号,创作表情,以⽣动形象的⽅式表达作品的内涵。例如,⾼兴时有“^ ^”表⽰。这些诞⽣于⽹络⽂学作品中的表情符号,逐渐在⽣活⽤于中凸现出来,成为⼀种幽默诙谐的⽂化氛围。⽹络⽂学语⾔对传统语⾔体系的冲击和融合,充分展现了我们民族的创造性,以及⽹络⽂学语⾔的⽣动性。
第四,⽹络⽂学语⾔的消极影响。“⽹络⽂学语⾔以较快的速度传播,迅速获得了⼤量的⽀持者和忠实读者。但是,快速传播的⽹络⽂学也给传统语⾔⽂字
的规范性带来巨⼤挑战。”⑨正是语⾔和⽹络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尤其是少年⼉童对⽹络语⾔的钟
爱,使学院派语⾔教学陷⼊困境。有专家指出,⽹络语⾔多社会⽣活产⽣的深远影响的同时,要注意通过积极引导的⽅式,加强⽹络语⾔的规范性。
5 实践的探索:典型⽹络⾔情⼩说的传播案例与经验分享5.1《⼭楂树之恋》的精神内涵
“⼀部优秀的⽂学作品,如何能在⽹络上迅速传播并为⼴⼤⽹友推崇。笔者认为作品所表达的精神内涵是⾸要的、核⼼的。”⑩
⾸先,⼩说取材于真实的爱情故事。作者通过对真实的⼥主⼈公的故事的描述,塑造了⼀个纯真年代的纯真爱情。这与当下肥皂剧、泡沫剧虚构,并且尚不精致的故事情节相⽐,具有很明显的差异。
其次,⼩说在精神情感上弥补了不同年龄层读者的⼼理感受。⼩说描述的⽂⾰期间的故事,这个特定的时代对50、60后的⼈们具有⼀定回忆意义。通过⼩说的阅读,他们能偶勾起对那段岁⽉的回忆,也许“⽼三”的故事,就是他们⾃⼰或他们所看到的故事。对于70、80后的⼈⽽⾔,他们可爱纯美的爱情,但是在物欲横飞的现代社会,⾦钱、地位与爱情相⽐,爱情显得微不⾜道。这就使⼈们的恋爱观迷失了⽅向,但在⼈们内⼼深处还是保留了这份甜美,所以当《⼭楂树之恋》问世的时候,正好将这种情感诉求表达出来。
第三,纯美清新的价值观念。对《⼭楂树之恋》的读者⽽⾔,其中追求的不仅仅是⼩说的内容和⽂学
享受,因为⼩说的内容是再普通不过的爱情故事,⼩说的⽂学表达也是很简单、质朴的⽂字。但是,⼩说的精神内涵成效其传播的重要动⼒,在社会价值观念普遍追求物质的时候,《⼭楂树之恋》给⼈新的思考。“所有的男⼈都想娶静秋,所有的⼥⼈都想嫁⽼三”。这样便给读者造成⼀种⼼理,到底是怎样的⼀个⼈,能让“所有⼈”都认为⽼三和静秋就是他们⼼中的另⼀半,从⽽有⼀种阅读的冲动和欲望。抓住的就是故事的“⼲净”这⼀与众不同的特点,吸引众多的读者去阅读,让众多的读者参与消费。
⑨谭洪刚,陈功,全华凌.论⽹络⽂学接受美学特征[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1).
⑩汪旭东.⽹络⽂学批评之我见[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1).
5.2《⼭楂树之恋》的传播途径
《⼭楂树之恋》是轰动⼀时的⽹络⾔情⼩说,作者艾⽶是海外业余作家,酷爱⽂学层创作过《⼗年忽悠》、《不懂说将来》、《三⼈⾏》等多部作品。⽹络时代给这位名不经转的海外业余作家展⽰才华的巨⼤舞台和空间。从《⼭楂树之恋》的传播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些⽹络研究⼩说传播⽅式的启发。
⾸先,真实的时代情感。《⼭楂树之恋》讲述了上世纪70-80年代“灰姑娘”和“王⼦”的爱情故事,⼥主⼈公秋静善良漂亮,因家庭成分不好⽽沉默寡⾔;男主⼈公⽼三,英俊帅⽓,是军区司令员的⼉⼦。
他喜欢上了秋静,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愿都成了真,⽼三却得⽩⾎病去世了。《⼭楂树之恋》很好的把握了两代读者的⼼理诉求,真实的情感让70-80年代的知识青年仿佛回到过去,重寻初恋的感觉;让80后、90后重新审视⾦钱与物质的激进爱情观,引发对⽣活和爱情的思考。
其次,⽹友的转载与⼒挺。《⼭楂树之恋》⾸先在国外⽹站发布,经海外华⼈阅读后,逐渐转载⾄国内,整个传播过程没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