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卷 第 12 期2020 年 12 月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
Vol.33 No.12
——以《落霞孤鹜》为例
陈海疆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永安 36600)
摘 要:作为富有代表性的叙事文本,张恨水的小说《落霞孤鹜》借用脱胎于传统章回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隐藏在年轻革命者与两个底层贫困少女才子佳人的故事。立足于小说家的创作理念,介绍《落霞孤鹜》的创作背景,阐析文本叙事模式,并对作品的叙事技巧进行进一步分析与解读。
关键词:张恨水;叙事技巧;《落霞孤鹜》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20)12-0166-03
Research on the Narrative Techniques of Zhang Henshui’s Novels
——Take “Luoxia Lonely Bird” as an example
CHEN Hai-jiang
(Fujian W 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 ongan 36600, China) Abs t ract: As a representative narrative text, Zhang Henshui’s novel “Luoxia Lonely Bird” borrowed from the traditional Zhanghui novel to tell the s t ory of a young revolutionary and two poor young girls, talented and beautiful people hidden in the bottom. Based on the novelis t’s creative concept, introduce the creative background of “Luoxia Lonely Bird”, explain and analyze the text narrative mode, and further analyze and interpret the narrative skills of the work.
Keywords: Zhang Henshui; Narrative Techniques; “Luoxia and Lonely Bird”
0 引言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张恨水是为数不多的几位章回小说改良派作家之一。受自小成长经历的影响,张
恨水不仅擅长借鉴传统章回小说的叙事模式,而且大量借鉴戏曲舞台的“误会”“巧合”“自报家门”等叙事技巧揭示人物的情感、心理,促使小说充满生动而引人入胜的文化魅力。基于此,以《落霞孤鹜》为视角,对张恨水小说的叙事技巧进行深层次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落霞孤鹜》创作背景
《落霞孤鹜》并非单纯的古代才子佳人的故事,而是商业化文学背景下的产物。主要内容是一名男主人公与两名少女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纠葛。从张恨水的回忆录、张恨水与周南的女儿张明明所作《回忆我的父亲张恨水》的掩饰式叙述中可知,《落霞孤鹜》中落霞的原型为张恨水的第二位妻子胡秋霞女士,其曾做过侍女,因不堪忍受主家的欺凌而逃到妇女留养院,后又经过多次逃亡,于贫困疾病交加中偶遇张恨水并与之结合[1]。胡秋霞女士对张恨水不仅“仁至义尽”,而且“一往情深”,这种“仁义”也是促成落霞对玉如、玉如对落霞、落霞对江秋鹜、江秋鹜对玉如、玉如对江秋鹜、江秋鹜对落霞行为的基本动力。三组人物关系立足于情义、私义、仁义、道义的爱恨交织,体现为责任、救助、知恩图报、自尊救赎的情愫纠葛,如“江秋鹜与落霞结婚”“落霞奋不顾身救玉如”“玉如主动把江秋鹜‘让’给落霞”等。
2 《落霞孤鹜》叙事模式
《落霞孤鹜》叙述了江秋鹜与平民女子玉如、落霞之间跌宕起伏、千回百转的情感。江秋鹜与玉如、江秋鹜同落霞之间的情感叙事中穿插着落霞、玉如二人在妇女留养院内的相逢相知,形成了一个典型
的情感“三角”模式。在这一“三角”模式中,涉及友情故事、爱情故事、亲情故事,同时穿插了玉如先被王裁缝家王福才娶走又被陆伯清威逼利诱,落霞被朱柳风打主意等辅助情节[2]。
从故事叙述作用视角进行分析,王福才、陆伯清、朱柳风几个人物处于主线故事以外衍生出新的故事情节,且对前面故事模块起着特定程度上的助推作用,成为主线故事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叙事模式应用效果来看,是典型的主线贯穿+次线穿插的文本叙事模式。创作者同时借鉴了传统小说以简驭繁的手法,契合了近代情节小说、故事电影的基本特征,满足了读者的小说阅读心理。
从故事叙述情节入手,《落霞孤鹜》涉及了美好的爱情、丑陋的婚姻两种理想与现实落差殊异的情节,构成了典型的“善恶”二元对立的文本结构。但在这一结构中,并非简单表现为“邪恶压倒善良”的故事模板,而
收稿日期:2020-09-19
作者简介:陈海疆(1975- ),女,福建仙游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与教育学.
第 12 期张恨水小说的叙事技巧研究167
是强调社会复杂、现实复杂、人心更复杂的文本内涵,以抽象的社会黑暗面作为创作背景并附加于每一个个体身上,致使个体性格前后发生较大变化。这一不同于传统二元观察叙事的手法也赋予了《落
霞孤鹜》独特的文本魅力。整体故事涉及五个场合:“落霞与玉如共同生活的妇女留养院”“落霞的前主人赵家”“落霞与江秋鹜新组建的小家庭”“督军公子陆伯清家”“玉如的婆婆王裁缝家”。几个场合如同数个迥然不同的小世界,主人公在对应的小世界里成为“自己”并承受世界赋予自身的多舛境遇与压迫命运。这些小世界也直接决定着个体的命运,共同形成了文本中构造的世相与世态。如落霞的前主人赵家,具有典型的“为富不仁”特征,女主人公赵太太经常对落霞施以暴力;与落霞年龄类似的赵小则始终秉承着漠视的态度;赵先生则没有将落霞看作一个平等存在的人。与此同时,在这个家庭里,赵小如同古代封建社会多数女子一样,暗恋同族表弟,甚至为了“讨好”暗恋之人而依靠一本“新出版的翻译小说”掩隐自己真实的内心。
3 《落霞孤鹜》叙事技巧
3.1 悬念设置别出心裁
悬念特指作品在情节发展的初始时刻、情节展开阶段,通过设置一个疑问、矛盾冲突持续引发读者热切关注、期待心理的手法。此手法在古典章回体小说运用中已发展完备,与说书人叙事技巧类似。在《落霞孤鹜》文本中,张恨水娴熟地运用了悬念技巧,所有故事情节在千钧一发之际戛然而止,吊足了所有读者的“胃口”。如小说《落霞孤鹜》第二回章节末尾描写落霞进入求仁中学寻江秋鹜:“落霞老远的看见,停了脚,不禁失声‘呵呀’了一声。”这一声“呵呀”的出现,必然会引发读者的思考:落霞为
什么惊讶,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使读者产生继续阅读下文的浓厚兴趣。类似上述的悬念叙事在小说中出现频率较高,特别是在文本前十章,有一半以上内容运用了悬念设置手法,牢牢吸引了未熟悉作品之前读者的视线与好奇心,该作品由此获得了与作者创作的其他作品一样的认可度。
悬念设置多数情况下用于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过渡中,即前一个章节末尾留置的悬念内容于短时间内出现在下一回章节的开头,且以谜底方式揭晓,但悬念保留的时间价值不大。基于此,张恨水又巧妙地运用了跨章节的悬念设置手法。如:玉如、落霞共同对江秋鹜倾心,到底谁可以和江秋鹜终成眷属?江秋鹜南下逃亡时给落霞的书信代表着求爱吗?被陆伯清威逼利诱的玉如最终是否成功逃脱?诸如此类,均以疑问方式设置悬念,贯穿小说整个发展脉络。创作者通过在悬念设置上投入较大精力,促使读者产生持久不衰的期待感、想象空间,帮助读者记忆故事情节,产生豁然开朗的阅读感受。3.2 戏曲巧合精心穿插
作为现代通俗小说大家,张恨水不仅继承了传统话本小说的叙事技巧,而且受到了同属民俗文化范畴的传统戏曲叙事手法的影响,小说创作中呈现的民俗化、世俗化与大众化交织的特点受到了读者的喜爱[3]。
戏曲文本特点之一讲究“非奇不传”,新奇是戏曲创作的基本原则以及剧作家审美的追求,主要表现为戏剧情节的变幻莫测、千曲百折。因时间、舞台、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为达到“奇”的效果,需要依据
紧凑、集中的原则,大批量运用误会、巧合等手法组织故事情节。张恨水的《落霞孤鹜》之所以吸引读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娴熟地穿插运用戏曲文本的创作手法,营造“奇”的氛围,如在主人公落霞、江秋鹜、玉如三人间的情感关系叙述中就大量应用了“巧合”这一手法。玉如、落霞因同在妇女留养院而结缘,是一对分别有恩于对方且感情深厚的妹;落霞与江秋鹜因患难结交,落霞亦将江秋鹜看作自己的意中人;玉如与江秋鹜则由于一张照片结缘,江秋鹜无意中捡到玉如的照片,对玉如一见倾心,玉如则在一次参观中无意看到江秋鹜的照片以及他收藏自己的照片而心有所属。由于这一系列的巧合,江秋鹜、落霞、玉如三个人先后陷入情感纠葛中,每个人都面临亲情、友情、爱情的艰难选择,三人之间的情感冲突也充盈着戏剧式的张力。
3.3 受众期待视野受挫
作为同样商业化气息浓厚的创作作品,《落霞孤鹜》在叙事方面较为注重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汇。在长时间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读者会习惯创作者的思维套路和叙述模式从而产生阅读疲劳,丧失阅读兴趣。此时,为突破读者惯性思维引发的阅读疲劳,需要利用期待视野受挫的叙事手法,再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致。从传统小说题材划分视角入手,《落霞孤鹜》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型爱情小说,但创作者却从新的视角切入,摒弃了传统文本大团圆结局,以悲情做结局。从情感浓度上看,玉如与江秋鹜较之落霞和江秋鹜更加强烈,作为新式革命才子的江秋鹜与品貌兼备的玉如是典型的才子佳人终成眷属模式中的主人公形象,但张恨水却写了江秋鹜与落霞缔结婚姻,且在婚后仍然与玉如藕断丝连的情愫。
整体脉络虽贴合读者预期,但最终结局是曲终人散。整个情节设置先是与读者的期待顺向相应,随后却致读者期待逆向受挫。且这一期待受挫手法也具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符合特定时代社会伦理道德以及情感态度逻辑)的特点[4]。具体表现为:江秋鹜、玉如原本应终成眷属而“受挫”,出乎读者意料,但与特定时期社会婚姻伦理相符合。这主要基于张恨水深层次琢磨了读者心理,从巧妙的观察视角入手,对读者的阅读期待进行逆反。虽易在开始时使读者产生阅读受阻不
168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33 卷
快,而细细品读后则会使读者产生豁然开朗的愉悦情绪,体现了张恨水突出的意念传递愿望,即作者设定的“期望”,通过人物塑造、故事情节叙述揭露特定社会环境中传统封建婚嫁观念、西方自由恋爱观念交融时期青年男女情感的纠结、挣扎之情状。
3.4 情节铺排千曲百折
“江秋鹜”“落霞”二者名字合起来恰好为作者直接、反复点明的标题“落霞孤鹜”,此名源自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5]。小说中,张恨水赋予了男主人公江秋鹜两个身份,一为普通的中学教员,一为革命者,这两个身份处于分裂存在的状态。根据主人公身份的分裂交融,同时展示了曲折绵延的故事情节。作为前者的江秋鹜,念念不忘甚至迷恋少女玉如,与玉如的相遇类似于杜丽娘的梦,单纯因捡到少女玉如的照片就对其倾心。这种倾心类似古代才子佳人版本的现代化表现,照片亦
成为“才子佳人”梦境现代化转化之载体;而作为后者的江秋鹜,初识落霞,利用无私的救助获得了贫苦少女的倾心,并赢得落霞在危急时刻对其勇敢相助,顺利摆脱了搜捕,由此产生对这名少女的念念不忘之情,此情类似于回报的感恩之情。
一般来说,在普通的革命者故事中,教员身份常处附属地位,即前者为后者的掩护、假象,达到无缝隙交融之目的。但作为实在、具体、真实的革命者身份再次回归城市时,江秋鹜并非以执行某一新任务为目的,而是处于危险革命主题荡然无存的场景中。整部小说的发展方向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主要基于创作者原本就是在商业化社会环境下创作的,作为其笔下的男主人公也就不可能选择“革命”。在这一时期的江秋鹜完全遗忘了自己曾经或者仍然是一名革命者的身份,而是陷入了与玉如、落霞的爱情纠纷中。前者是江秋鹜的“梦中情人”,在再次偶遇后重新倾心,并与其展开了一段热烈的“婚外恋”;而后者是婚姻的缔结者,在“负责人”的义务感驱动下与其生活。整个过程呈现出曲折哀婉、纠葛不清的情节走向,主人公时刻经受着“旧”的压迫与“新”的诱惑,最终陷入艰难的抉择中。3.5 伏笔逐处草蛇灰线
草蛇灰线主要指事物留下隐约可寻之线索、迹象[6]。伏笔是小说中经常应用的呼应手段,特指对小说作品中即将出现的人物、事物预先作出暗示、提示,进入恰当时机后给予呼应的创作手法,可在保证结构严谨性
的同时将前后部分有效连接,确保文本的阅读效果。作为一部成功的言情小说作品,文中伏笔逐处隐约可寻。如:玉如本欲戏耍对她威逼利诱的陆伯清,在骗了陆伯清的钱财后一人逃亡,但最终被落霞与江秋鹜遇到后留下,并与王福才搬出王裁缝家租房营生。上一章节与情节发展常理相悖,则是由于陆伯清为权贵之家少爷,被玉如戏耍骗钱后不可能不追究、不报复。然,陆伯清到底会怎样报复?上述即为一个隐约可寻之伏笔,张恨水并没有第一时间给出答案,而是在三十五回“朋友互欺当场来间谍,翁姑同拜舍命作情俘”中,通过王福才偷窃玉如的钱财“下窑子”并被陆伯清陷害落入警局,清晰交代了伏笔位置的疑问。这一伏笔不仅吸引了读者继续阅读下一章节乃至全章节的兴致,且可与读者产生联动效应,促使整个故事发展呈现出隐含的导向性,进而引导读者在偶然中观察到必然,含蓄地增强故事的戏剧性,避免下文内容叙述产生突兀感。
4 结束语
张恨水作为一位以市民读者视角为定位的章回小说改良派小说家,尤其擅长在小说文本情节设置上运用多种叙事技巧吸引读者的视线。《落霞孤鹜》是张恨水所著畅销小说之一,文体中自始至终交织着新旧两种意识、观念与价值观。在新旧两种意识、观念、价值观的冲突、磨合中,产生了全新的故事叙述模式,为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诸多可借鉴的创作理念、叙事技巧与创新手法。
参考文献:
[1]黄静.论张恨水小说的戏曲叙事[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4):23-28.
[2]颜敏,熊玫.张恨水通俗小说的现代转型[J].江西社会科学,2020(4):107-114.
[3]汤哲声,董胜. “佛法无边”:张恨水小说的文化建构与解析——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为中心[J].学术界,2018(4):196-204.
[4]王晓玉.论张恨水对章回小说的继承与创新——以《啼笑因缘》为例[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58-62.[5]刘燕霞.浅谈张恨水小说委婉语的使用情况及特点[J].参花(上),2019(3):111.
[6]刘畅.雅俗共鉴:张恨水小说中的渐进性叙事手法——以《金粉世家》为例[J].精品,2020(5):144.
[责任编辑刘小艳]
(上接第165页)参考文献:
[1]彭景涛,熊玥.革命动员型的妇女解放——对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层结构的考察[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41(1): 17-24.
[2]廖勇勇.《红中华》报的战时舆论宣传探析[D].南昌:南昌大学,2007.
[3]林颂华.中央苏区妇女问题初探[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
报,2002(2):67-71.
[4]许徐.解放的革命性想象:“工农新女性”宣传画的发生学考察——以《红中华》与《妇女杂志》的比较为中心[J].学习与探索,2017(8):168-176.
[责任编辑韩翠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