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言情小说在污泥浊水中开放的鲜花——透视李碧华小说的精神内涵与艺
术特征
姓名:***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指导教师:***
20070601
中文摘要
我选择“丑”作为论文研究切入点,走进李碧华的小说艺术世界,窥视李碧华的精神探索与艺术追求。
李碧华在小说中以敏锐的目光和犀利又细腻的笔触审视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种种丑象,撕破了现实人生种种伪善的面纱。她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认识借助“审丑”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把苦难、疾病、黑暗、丑恶、血腥、暴力和死亡等展示在人们的眼前,让人触摸到现实人生真实的内核,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李碧华并不满足于对丑象的揭示,她还追根溯源,对父权制度、香港商业文化和传统经典文化进行拷问和批判:畸形的父权夫权文化导致的个性缺失是悲剧的表现形态,也是悲剧产生的直接动因;香港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家庭关系受到威胁、人与人之间关系疏离,在经济的巨大“逼迫”下,社会呈现物欲横流、人情淡薄,香港社会带来了现代人精神上的萎缩;李碧华的作品离经叛道,蔑视正统,颠覆传统,消解虚伪的崇高。在“丑之象”呈现的同时,她也让“丑之根”无所逃遁。
李碧华的艺术手法自成一格,她轻松自如地应用“幽冥鬼魅”、“荒诞”、“血腥暴力”、“自然意象”、“故事新编,多重戏弄”等表现形式,入乎“丑”,出乎“美”,在“丑”中跳出多彩的舞姿,完成了审丑与审美的统一,有很强的感染力。
关键词:审丑;精神拷问;文化批判;艺术表现形式
Abstract
I choice ugliness as my point of view and analyze the art world of BiHua Lee to discuss her spirit exploring and art pursuing.
BiHua Lee shows uglinass in her works in three aspects,which is society and people,people and people,peopele himself with her acuity sight and sharp writing style.She tears all kinds of hypocritical veil .Lee manifest her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of real life by art method of appreciation of ugliness .She exposes suffering, illness, darkness, evil,or improbity,force and death.Her works make people touch the true essence of real life,which bring readers strong effect.
BiHua Lee i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paint of ugliness and seek after the cause of ugliness.She comment the male power syetem,commerce HongKong and traditional classics:Male force is the main reason of tragy;the relation of people in HongKong is poor;her works look down upon tradition.She expose the phenomena and foundation of ugliness with spirit question and cultural criticism. Her special esthetic methods include ghostliness,fantasty,sanguinariness and violence, reminiscence, natural imago and adapting classics.She harmonize aesthetic ugliness and aesthetic beauty with colourful art methods,which make her works brilliant.
Key words:appreciation of ugliness ; spirit question ;cultural criticism; art skill
引言
到目前为止,不论是香港本土,还是大陆内地,仍有许多学者认为,李碧华的小说属于言情小说之列,这种理解对李碧华丰富的小说内涵来说是不全面的。准确地说,“李碧华的小说并不是一般的纯言情小说,它们有比爱情更丰富的内涵,在历史的、社会的、美学的、哲学的面上所给人的思考,是一般的言情小说所不能比拟的。”①
总体而言,目前对其小说的分析评论集中在文本和寓意两个层面上,运用的方法多是纯文学的修辞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两种方法,对其理论的研究也主要局限于其长篇作品,少有人关注其短篇作品,也鲜有人对其作品进行“丑学”的研究。
一个作家从事文学创作都有她一定的文学观念,李碧华也不例外,她“人性恶”的文学观念源自于她童年的记忆和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李碧华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文化渊源直接影响她的创作世界,她有着独特的以丑为美的艺术感悟,在世俗人生中展现人性丑恶的一面。“审丑”意识密切地结合社会现实,成为艺术诠释社会和人生的手段,由新的“审丑”方式去表达现代艺术中“丑”的审美价值,有意识地发现丑、表现丑、揭露丑,使“审丑”成为解读李碧华作品的新的视角和重要手段。
“丑学”理论与作品中大量的丑现象使李碧华作品的审丑艺术世界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的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来更好地解读李碧华的作品,因此本文重在从“审丑”
角度对作品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而不在于抽象“丑学”理论的解说。
从李碧华数版乃至数十版的印刷业绩来看,她的作品理应归入通俗小说,袁良骏在《香港小说的可读性与局限性》中把李碧华归入言情派,后来又归入浪漫派(理想派),但众多研究者却从她貌似通俗的文本中读出了“被压抑的现代性”②,由此可见,通俗一词的界定对她就欠准确了,流派的划分只能是对于作家一部分共性而言的总结,这种划分往往是以忽略个性为代价的,“通俗小说家”的标签对于李碧华即是如此,现在大部分学者比较认同刘登翰的评价:“李碧华的小说并不是一般的纯言情小说,它们有比爱情更丰富的内涵,在历史的、社会的、美学的、哲学的面上所给人的思考,是一般的言情小说所不能比拟的”③。
曾有心理学研究表明,童年生活中的缺失性经验蕴含着更丰富的人生况味,这种意向反映在李碧华的审美意向中,即体现为她以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审美方式——“审丑”来观看世态与人情。李碧华在香港素有“奇情才女”之称,这是与她的创作心理、
①钟晓毅.李碧华的诡异言情小说,刘登翰主编香港文学史[C],香港作家出版社,1997,8:398
②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M],三联书店,1998::12
③钟晓毅.李碧华的诡异言情小说,刘登翰主编香港文学史[C],香港作家出版社,1997,8:398
写作风格分不开的,她用凄绝的笔调,诡异的意象,游刃有余地在故事中进行着时空转换,不回避生活中的丑态,表达她对生命中丑的感受。她的小说世界不是美与丑的激烈相对,而是展现了以“丑”为对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她对于人性善恶出奇的冷静,专门揭露人间卑劣之人、伪善之人、假道学等各心怀不轨的灵魂。
李碧华在公众生活中一直处世低调、形象神秘,不接受各种奖项,不接受媒体的采访,为回避与读者见面,她曾放弃“香港十大畅销书奖”,她的第一部作品《胭脂扣》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众多关注,关锦鹏拍成电影后获得了大奖,随后一系列很有影响的作品纷纷问世。人们在享受这些精神产品的时候,对作家本人一无所知。她的身世,就跟旧世界的红尘旧梦一样,有些传奇彩。她的身世为她的创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因为她不喜欢抛头露面,极尽隐匿之能事,所以只能零星的知道她的一些身世之谜。
从李碧华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到其审丑的精神源头,她出生在一个大家庭,祖父以前在乡下很有钱,有四个老婆,还有侍妾。父亲作中药,住的是祖父的物业。李碧华从小生活在那种楼顶很高,有着木楼梯的旧式楼宇之中,听闻过很多旧式的人事斗争,这种环境和残余的记忆为李碧华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从这些零星的资料中,我们不知道李碧华的父亲是她祖父的哪个老婆所生,也不知道她的父亲是不是侍妾所生,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她在那样的家庭里出生,又是一个女孩子,肯定不被重视,争风吃醋、争权夺利、虚情假意、背叛,肯定是耳濡目染,在此后的作品中,她所表现出的显意
识或者潜意识,可以说是与她童年的记忆是息息相关的。李碧华喜欢戏曲,在今天看来有点遗老遗少的品位,还形成了边听边创作的习惯,她喜欢写烟花女子和梨园情,即是她说的“”和“戏子”,诸如《胭脂扣》、《霸王别姬》、《生死桥》、《烟花三月》,这自然与她幼时生长的那个封建大家庭的环境有关。定居香港后,李碧华从事过多种职业,做记者、专栏作家、编剧,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童年和定居香港后的种种经历使她的作品中有着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痕迹。
除了生活经历的影响之外,现实的文化氛围与理想追求也影响着她的精神世界,她所生活的香港社会崇尚金钱、情感淡漠、信仰出现危机。于是在她的命运观中,有中国传统的天命、轮回观念和佛、释、道宗教思想,也有基于西方文化“人性恶”的渊源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对现代文明的反思与批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