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经济小说
2010-11-11   作者:杨吉  来源:经济参考网
一本橘玲的《》,一本幸田真音的《伤》,让我想到要聊一聊“经济小说”。
    说起它,我们最熟悉的当属梁凤仪,她的作品主打“商业财经+都市言情”,并一路沿袭豪门恩怨、家族情仇、公司政治等创作元素,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可谓风靡一时、大受欢迎。后来,大概是犯了审美疲劳,看腻了如此这般的成人童话,所以这种“商业类型片”也日渐式微。差不多与其同一时期退出历史舞台的都市言情作家还有岑凯伦、罗兰、亦舒、席娟等人。
    在欧美国家,也没有纯粹“经济小说”的概念,有的只是“商业小说”或更精确的称法“商业惊悚小说”。因为在那些作品里,惊悚、悬疑的元素显然要多过商战情节,典型的如《华尔街之狼》、《巨额成交》、《杀人本能》等。但它们高不成低不就,既不能像菲利普·罗斯、理查德·鲍威尔斯等作家创作的《美国牧歌》(American Pastora)、《收获》(Gain)一样有深刻的议题和严肃的思想,也不能像史蒂芬·金系列作品那样占据通俗文学的主流市场、挤进畅销
书排行榜。今时今日,商业小说的现状是,商业小说渐渐为正统文学作家所不齿,它的问题不再是“丑化资本主义”,而是根本没有值得一提的作品出现,尽管曾经也出现过一些不错的讽刺文学,但其中蕴含的才气被题目所显示的浓厚的商业气息遮蔽住了,比如马丁·埃米斯的《金钱》、汤姆·伍尔夫的《虚荣的篝火》、大卫·洛奇的《美好的工作》、比尔·莫里斯的《一部别克的自传》、坡·布隆森的《庞巴迪》、朱利安·巴恩斯的《英格兰,英格兰》和柯特·安德森的《世纪之交》。有评论者指出,讽刺文学本身并没有错,但当它变得太多太滥,只是为了某些商业目的写作,就失去了读者的共鸣。
    反观日本,经济小说自二战后兴起,50年来热度不减、不断推陈出新,图书、动漫、动画、电影、电视剧各产业“多管齐下”。对此,有人解释说,是日本民众对经济生活的高度依赖,为经济小说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丰厚的人文土壤。不仅如此,在日本,还有一批专业化的财经作家队伍,且人才辈出。从最早的被视为经济小说鼻祖的城山三郎(代表作《输出》)算起,一路下来有山崎丰子、清水一行、高杉良和新生代的幸田真音、黑木亮、江上刚、橘玲、池井户润、真山仁。他们多出身于经济学者、记者和有实务经验的业内人士。特别是以幸田真音为代表的上世纪9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小说家,都是在商业浪潮下的蛋,金融资本市场中摸爬滚打长大的。以高杉良为例,他的作品因“刚性写作”而闻名
于世,节奏明快、纪实性强,有很多悬念、推理的情节设置,同时并以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黑金政治、家族企业纷争为背景,不谈情说爱、不故弄玄虚。如他所说,为了写作《金融腐蚀列岛》(高杉良的其他作品还有《新巨大证券》、《大合并》、《大逆转》、《欲望产业》、《蚀流》、《王国的崩溃》、《惩戒解雇》等),他历时一年多时间采访了包括银行高层、黑社会在内的100多人。
    案头工作做足,可谓日本经济小说家50年来不变的传统。除了高杉良,在橘玲和幸田真音身上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橘玲是“快乐投资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在小说创作之余也从事金融投资、理财书籍的写作。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最大的噱头是“50亿元为什么会凭空消失?”小说主人公工藤秋生是个混迹香港的理财顾问,他凭借在纽约、日本大金融机构的工作经验,帮助客户利用市场“合法避税”。一天,他接受了一个叫丽子的美女委托,教她各种转移财产的方法。数月后,丽子和50亿日元一同失踪……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与其说是一本集推理、悬疑、凶杀和爱情等众多流行元素于一体的小说,倒不如说是一本带有故事性的资产管理、税收规避的实务操作手册。该书被日本媒体誉为“合法的逃税小说”,并还煞有介事地声明,读者可以自由尝试本书中所举的事例,但作者和出版社无法对因此造成的经济、精神和肉体损失负责。而像幸田真音,见过她的人都说,
光看这个身材曼妙、美丽知性的女子,竟是一个出手又快又狠的证券交易员。她曾在美国银行工作多年,回东京后又担任外资证券公司的业务员。她保持着交易员的习惯,说话不时夹着英文单词,就连她的笔名“真音”也是取自交易术语“买入”(mine)。据说,她曾为了写《欲望上海》,还亲赴上海进行长时间采访,因而“情节无限接近现实”。
    从日本经济小说的整体风格来看,这些作品既不失反映商业社会、经济人生的宏大叙事,也不乏日本文学传统的细腻和精致,在文本处理和情节布局上别有韵味。为此在欣赏、消遣之外,很多人习惯把阅读经济小说作为了解日本社会经济和企业文化的切入点。就像幸田真音的《伤》,它说的是说的是一个女交易员为了给爱人复仇,利用专业知识和美貌,搞垮日本一家有百年历史的大银行。就在这本小说写后的几星期,日本的北海道拓殖银行就宣告倒闭——虚构与现实不幸“撞车”,这恰恰是日本经济小说的资讯价值所在。
    当然,究竟什么是经济小说,它和职场小说、都市小说、商战小说等有何区别?在这个问题上,日本经济评论家佐高信在《经济小说的阅读方法》一书中的提法可为借鉴。他说,经济小说有三种功用:其一关注经济社会议题;其二探讨公司人的生存之道;其三描绘商界的成功人物。按照这样的界定,《伤》、《》作为经济小说当之无愧、实至名
归,而像《杜拉拉升职记》、《圈子圈套》这一类的就当属于职场小说或者其他了。但不管怎样,阅读经济小说确实是一条不错的用以理解日本经济和企业的途径,这不,有一本书就叫作《战后日本经济:以经济小说的形式解读1945年~2000年日本经济发展全过程》,作者堺宪一。
出版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