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巧用自然物建构生态美术创意园环境的探究
一、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我园地处农村,幼儿园周围都是田间小路,田地里有金灿灿的油菜花和各种丰富的农作物,田边有不知名的野花野草、以及各种树叶、树枝和茎类植物,幼儿园门前又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我园美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本课题旨在将本土材料作为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源泉,让幼儿在与本土材料及开放式环境的互动中,通过自已的感官去体验、感受生活中的美和亲近大自然的乐趣。让幼儿在创意的美术活动氛围中得到艺术的熏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
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在开发幼儿美术潜能,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中尤其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而作为实现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载体——材料,蕴含了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在幼儿园成功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核心就在于材料的选择与开发利用。
二、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农村幼儿园所处的周边环境中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物,这些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引发了创
意美术活动的材料。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自然物,从幼儿实际生活入手,以本土化的自然物为切口,充分挖掘本土自然资源在美术活动中的价值。让孩子们在熟知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并能在创作过程中积极表现自己的感受,让幼儿真正成为这些自然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我园以创意美术为本园特教学,因此根据自然物的材料创设生态创意美术园,利用多个区块多种材料,让孩子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对不同形式美术表达的需求。
三、研究指向、内容与过程
(一)预期研究目标
1. 通过幼儿与自然物材料之间的互动,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创意表现的能力。
2.通过趣味的情境场景,多种方式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空间, 激发幼儿美术创作和探究。
3. 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研究内容
我有一物生得巧  丰富的材料是活动室有效开展的保证,也是激发幼儿操作兴趣的前提。在材料投放过程中,在生态美术创意园的创设中何种途径来挖掘这些材料呢?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从幼儿的生活着手,从幼儿所熟悉的环境中挖掘。于是,具有生态气息的枯树枝、石头、瓦片、竹匾、碎布等就成为了我们的理想选择。另外根据幼儿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同一材料进行分层次的投放,既能够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又能使教师的指导变得有目的、有计划、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生态美术创意园创设的内容
    (一)涂鸦区域
  结合本园的本土美术特为核心,利用大厅宽广的空间,让人一目了然为目的,增设涂鸦区。大厅环境创设中让幼儿园的环境“活”起来,让环境与幼儿对话,使之在爸爸妈妈来接的时候情不止禁的想去涂涂画画和父母表达自己的美术绘画的感受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表现。
材料投放以石头、树枝、松果、纸箱、纸杯、纸盘、纸筒、酒坛、木头、木块、颜料、画笔等。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用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体现本土美术特的核心。大厅里所有的成品、半成品、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和后续的添加都可以让孩子们再次创造。在这里小班的孩子以涂鸦、玩为主,呈现作品。中班可以是各种道具、图形、废旧物的拓印进行创想作画,展示作品。大班则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在玩、创意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创意画等。
    (二)彩部落
环境的创设不单是外在的一种感官性的东西,它带有了更多的教育价值,从以往的创设中来看,创设缺少整体性,彩繁杂过于零散,没有统一的规划,所以这次主要从区块内容上和多样材料去突破孩子的创作欲望。
材料投放以瓦片、鹅软石、布、酒瓶、各种拓印蔬菜、扎染工具、日常生活中废旧材料等。
(三)纸艺王国
纸是最经济、简易可行的一种美术材料。玩纸,也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儿童通过纸艺,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是创意想象能力
材料投放有废旧杂志、报纸、皱纸、牛皮纸、纸箱、纸板、瓦楞纸、纸杯、纸盘、彩纸、纸浆、纸筒、纸盒、纸巾等。
(四)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是我们的特区域,区域的场景比较本土化,结合美术操作材料分为陶泥区、布艺拼贴画、缸瓦罐创意画、稻草创作、布条拼编制等。
陶泥 材料:超轻黏土、陶泥、树枝、盘子等。幼儿对泥塑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在引导幼儿泥塑活动时采取了游戏化的方法,让幼儿觉得自己是在玩,在与泥做游戏。例如,在捏《动物园》时,布置一个有情节的动物园背景,让幼儿回忆在动物园中看到过什么动物,最喜欢什么动物,激发他们的兴趣。
  艺区:通过幼儿自己在材料的搜集、整理、筛选、商议表现形式中进行区域的布置。区域中有幼儿感知布的不同特性的体验区,有布艺创意的美术区,有利用布的特性制作的户外器械区等,琳琅满目。使得本区域的建构和表达形式别具一格、耳目一新。吸引着孩子参与区域的各种活动。
缸瓦罐 材料:砖头、瓦片、酒缸、罐子、树枝、树叶等。动材料和活动教具,瓶瓶罐罐是家里必不可少的东西,孩子们是随处可触、可见的,而这些瓶瓶罐罐所存在的意义以及需要探索的奥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有趣的操作活动、创造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地感知和体验,由此,我们设计了主题活动“瓶瓶罐罐”。主题活动“瓶瓶罐罐”是一个将废旧物品再利用、再创造的环保教育活动;是融汇审美活动、感知活动、创造活动为一体的多领域、多元化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对身边事儿的观察能力,培养以小见大的探究能力,培养一物多玩的创造能力。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①行动研究法:提供本土化的材料,创设游戏情境,挖掘幼儿幼儿眼中的美术活动。在具体的美术活动中尝试、研究、反思、总结、创新。
②观察法:通过与各年龄段的课程相结合的活动开展,观察记录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行为表现,建立个性化的幼儿作品集,和个案(每班至少5~6人),并进行长期追踪观察。
③案例分析法:在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针对研究内容捕捉相应的案例,总结规律,提炼方法。并定期进行系统、深入的跟踪调查,案例分析,了解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
(四)研究步骤和进程安排
1.研究准备阶段    (2017年3月——2017年4月)
    学习研究确定课题方案;论证实验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培训课题组全体参研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组织研究队伍做好前测工作。
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2017年5月——2018年2月)   
  规范、强化过程管理,将工作落到实处,重点加强对科研计划、落实、小结等环节的过程管理。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改进教学行为,完善计划,以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教师根据实施情况,及时小结并撰写文章、学习心得、教育随笔、专题小结及科研论文、收集幼儿作品。
3.课题反思总结阶段 (2018年3月——2018年4月)
    对本课题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完善课题结题报告,编出参研教师经验性论文集,请专家鉴定验收,收集幼儿美术作品成册。
(余下3页自行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