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作品;
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了解并掌握托物言志、借景、借事抒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教师:讲授法、问答法;
学生:朗读法、诵读法、谈话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有自己处世立身的态度。
【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
1、《桃花源记》35分钟,学生先做后讲评;
2、《短文两篇》30分钟,学生先做后讲评;
3、《核舟记》15分钟,学生先做后讲评;
4、《大道之行也》20分钟,学生先做后讲评;
5、《杜甫诗三首》20分钟,学生先做后讲评;
21、桃花源记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 ,又名 ,字 ,世称靖节先生,自号 ,东晋诗人。其开创了 ,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代表作有组诗《饮酒》,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以及辞赋《归去来兮辞》等。本文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 ”,后多被看成是独立文章。
【文章结构】
发现桃源:捕鱼迷路,忽逢桃林
生活环境:景优美:土地肥沃
桃花源记 做客桃源 理想社会
社会风尚:风俗淳朴、和平安宁
离开桃源:不复得路,无问津者(虚幻)
1、解释加点的词。
①缘溪行: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悉如外人: 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⑤诣太守: ⑥遂迷:
2、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通 解释:
3、一词多义。
便舍船: 处处志之:
① ②
屋舍俨然: 寻向所志:
寻向所志: 武陵人捕鱼为业:
③ ④
杜甫诗三首翻译 寻病终: 不足为外人道也:
4、古今异义。
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 今义: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 今义: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④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⑤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
⑥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古义: 今义: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鸡犬相闻 闻鸡起舞
B、屋舍俨然 便舍船,从口入
C、武陵人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寻向所志 寻病终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自然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这是故事的开端。
B、文章第二自然段写渔人在桃花源中的见闻,虚构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幸福生活的图景。
C、最后两个自然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数人闻讯前往而不可得其路径的种种情景,意在说明“桃花源”虽是一个理想的去处,但纯属子虚乌有,人们应该安于现状。
D、全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塑造了一个优美的室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
8、桃花源人热情地招待了渔人,却又为什么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9、渔人离开桃花源时,“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向所志”,最后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得目的是什么?
22、短文两篇
【文学常识】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梦得, 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早年与 齐名,世
称“刘柳”。《爱莲说》的作者是 ,字茂叔, (朝代)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可以用记事、说明、议论或 的方式来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某个道理。
【文章结构】
提挈全文,设喻引题
陋室环境:苔痕上阶,草入帘
陋室铭(托物言志) 陋室不陋 往来之人:鸿儒谈笑 安贫乐道
生活情趣:调琴阅经 高洁傲岸
类比古贤:诸葛草庐,杨子云亭
点题作结:孔子云:何陋之有
生长环境
莲 体态香气 君子——托物言志
爱莲说 清高风度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菊 隐逸者 隐居避世 正衬
牡丹 富贵者 庸俗逐利 反衬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斯是陋室: ②谈笑有鸿儒:
③往来无白丁: ④无案牍之劳形:
⑤可爱者甚蕃: ⑥濯清涟而不妖:
2、古今异义。
①惟吾德馨。 古义: 今义:
②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 今义:
③谈笑有鸿儒。 古义: 今义:
④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
⑤陶后鲜有闻。 古义: 今义:
⑥宜乎众矣。 古义: 今义:
3、词类活用。
①无丝竹之乱耳: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不蔓不枝: ④ 不蔓不枝: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是孔子的原话。而作者在文中只引用了下半句,作者这样引用的目的是什么?试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6、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分析,这两句话说的是爱莲者少而爱牡丹者多。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讽刺了 的世态。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