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白璧微瑕
要: 浙江省当前通用的初中语文教科书是一套十分优秀的书籍,获得广大同行的称赞。然而,这套教科书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课文的注释、文章的选材、结构的编排这几个方面。
关键词: 语文教科书 课文注释 文章选材 结构编排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为《语文》)是目前浙江省通用的语文教科书,是课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的各位专家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而编订出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创新活力,基本上能够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对于这样一套优秀的教科书,来谈它的不足与缺点,似乎是以卵击石。任何一套作品不管它是如何优秀与出,难免存在一些瑕疵。况且,《语文》是国家专控出版印刷的教科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模本,影响甚大,所以谈谈它的不足很有必要。下面笔者就从课文注释、文章选材、编排结构这几个方面来谈谈对《语文》这套教科书不足之处的见解。
一、有待商榷的生僻注音和疑难解释
注释包含的范围很广,诸凡字词音义、时间地点、典故出处、时代背景等都是注释对象。现行的语文教科书为了让教师、学生在使用时能方便、明白地看懂,便在正文当页之下,或在文章之后列出注释。客观地说,教科书在这环节做得相当到位,但笔者认为,在一些细节方面该套教科书仍不免有粗疏之处。
(一)少了必要的生僻注音
诚然,初中生不能单就几本语文书学语文,还应该与配套的工具书结合起来学习,但必须注意的是,与教科书配套的《语文词语手册》有些许错误影响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但因其不在我们讨论的范畴之内,所以暂且不谈。《语文》在课文正文当页对许多生字生词进行注音,但不够全面。笔者认为,教科书中有的作者的姓名应注音,如八年级下册(人教2007杜甫诗三首翻译9月版)中第四课的作者“茨威格”的“茨”字,九年级下册(人教20036月版)第25课《词五首》中“温庭筠”的“筠”及“岐”字等。再者,教科书中的部分多音字也应该注音,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有限,需要有生字在读音上的规范、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