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课时作业
六国论
一、语言基础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暴霜露,斩荆棘
解析:C A项,“暴”同“曝”;B项,“厌”同“餍”;D项,“当”
同“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①其实
..⑤
..得一夕安寝④至于颠覆
..③然后
..百倍②思厥先祖父
而犹有可以
..颠覆⑧下..不赂而胜之之势⑥可谓智力
..孤危⑦至于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A.①②⑥⑧
B.②③⑤⑥
C.③④⑦⑧
D.①⑤⑦⑧
解析:A ④⑤中的“颠覆”“可以”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其他的都和现代汉语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是( ) 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义.不赂秦
C.日.削月割却.之
解析:C 例句和C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D A项,速:招致;B项,再:两次;C项,当同“倘”,如果。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洎牧以.谗诛
以.赂者丧 B.以.有尺寸之地
C.以以
..天下之大
解析:A 例句和A项都是介词,“因为”。
6.下列对文章三、四两段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解析:B 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7.下面关于《六国论》及相关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苏洵,北宋眉山人,字明允,自号老泉,世以其父子俱知名,称“三苏”,有诗赞曰“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著有《嘉祐集》。
B.《六国论》是一篇史论,主要论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其本意在于悲叹六国因赂秦而惨遭亡国。
C.本文开篇便提出了中心论点,然后又将这一中心化为两个小分论点,分别加以阐述论证,接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达到讽谏的目的。
D.本文语言颇有特,句子长短相间,错落有致;有对偶句、排比句、比喻句,丰富多彩,交相辉映。
解析:B 作者本意不在于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而在于引出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王朝放弃妥协苟安的政策,警惕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8.名句填空。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2)《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 ,
(3)《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4)苏洵《六国论》“, ”,指出了六国对付秦国的办法。
答案:(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
在六国下矣(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9.翻译下列句子。
(1)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译文:秦国为什么会灭亡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译文:
答案:(1)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他们贿赂秦国吗?
(2)(六国)最终灭亡,是理所当然的。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
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
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
..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