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思路与对策
冯太平;李玉娟
【摘 要】通过阐述安阳市近几年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初步分析了安阳市发展高效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因素,探讨了安阳市高效农业的发展对策.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14(000)012
【总页数】4页(P31-34)
【关键词】高效农业;蔬菜;发展对策
【作 者】冯太平;李玉娟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 安阳455000;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 安阳455000
【正文语种】中 文
近年来,安阳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全面提高的重要举措来抓,着重抓好设施农业、特农业、蔬菜产业。近年来,安阳市各级政府共投资2亿多元,直接用于蔬菜大棚的建设补贴,其中市政府每年出资100多万元,用于对百亩园、千亩方和万亩区实行奖励,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的积极性。目前安阳市形成了温棚瓜菜、精品林果、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养殖等六大高效农业产业,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
安阳市通过实施“政府引动、政策调动、科技驱动、市场牵动、典型带动”战略,紧紧围绕“布局区域化、模式多样化、发展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工作思路,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安阳市的高效农业开发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对增加农民收入、保证蔬菜产销两旺、较大幅度地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安阳市高效农业工作呈现出了“发展快、布局优、亮点多、模式新、效益好”的特点。安阳市高效农业园区达到320个,主要涉及安阳县、内黄县、汤阴县和滑县,其中安阳县高效农业园区集涉及东部永和乡、吕村镇、瓦店乡、白壁镇、韩陵乡、崔家桥乡、柏庄镇7个乡镇,汤阴县瓜菜菌集为白营乡、伏道乡、韩庄乡、宜沟镇、菜园镇、古贤乡、任固镇、五陵镇、城关镇、瓦岗乡等10个乡镇,内黄县温棚瓜菜集主要涉及西南部东庄镇、高堤乡、梁庄镇、马上乡4个乡镇,滑县温棚
瓜菜集主要涉及八里营乡、高平镇、慈周寨乡、四间房乡、留固镇等5各乡镇。
1.1 发展较快农业致富项目
高效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科技、高效益的五高产业。一般投入都在8 000~1万元以上,投入大;高科技,没有技术和模式的创新就没有高效农业创新。截至2013年底,全市高效农业面积达到104.6万亩,超额完成了开发任务,其中以温棚为主导的设施栽培面积20.3万亩,粮菜间作三种三收面积33.5万亩,常年菜田面积17.4万亩,经济林果、果药间作、花卉苗木面积33.4万亩。安阳市高效农业园区中有5个被批准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促成了汤阴县、滑县两个各5 000亩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汤阴县还获得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称号。目前,安阳市百亩以上规模经营大户已有1 194个,千亩以上规模经营大户85个。
1.2 布局合理
在发展高效农业的过程中,安阳市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初步建成了沿鹤台公路、106、107国道环绕市区的瓜菜生产带。安阳县中部农业区,打造5个乡镇,
形成了高效农业长廊;内黄县有三分之二乡镇形成了高效农业特乡镇、汤阴县也有三分之一乡镇形成了高效农业特乡镇、滑县高平镇、八里营、慈周寨形成了3个乡镇的设施瓜菜生产基地,以四区为主的近郊蔬菜生产基地,以西部太行山区为重点的优质核桃、花椒和中药材生产基地,以东部黄河古道沙区为重点的优质鲜果、红枣生产基地,以龙泉为中心的城郊优质花卉苗木生产基地、以淇河鲫鱼为主的水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全市高效农业各具特、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1.3 亮点突出
安阳市这几年发展林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形成了一些亮点。在推进高效农业工作中,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安阳市形成了安阳县吕村高科技蔬菜示范园区、内黄东庄温棚瓜菜、滑县高平巨型塑料大棚、汤阴韩庄食用菌、林州茶店中药材等一批亮点,创出了全省乃至全国品牌,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安阳县绿康高科技示范园由镇政府牵头,几个大户集中资金800多万,打造了500多亩的高标准的园区,实行了土地流转,加注了人财保险,完善了一套机制,效益可观,模式先进。陈全国书记、刘满仓副省长先后都到绿康高科技示范园视察,并且省委出了专题简报,推广安阳县土地流转发展
高效农业的典型经验。滑县高平镇利用财政整合资金为主导,争取上级资金800多万,扶持全镇1 000多亩高效农业的发展。汤阴韩庄乡大力发展以白金针菇为主的食用菌规模化生产,仅此一项就使全乡人均增收700元。龙安区龙泉镇占地1 000余亩的腊梅园,目前总投资已达2 000余万元,园内现拥有腊梅、红梅、绿梅等梅花品种20多个,被誉为“中国第一腊梅园”。
1.4 模式新颖
通过高效农业发展,安阳市探索出了一批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如内黄梁庄推广“温室黄瓜套苦瓜”的生产模式,亩产1.5万kg,亩效益3万元;内黄东庄推广 “一茬西瓜一茬菜”的生产模式,亩均收入可达12 000元(早春大棚西瓜4月中下旬上市,亩收入8 000元,夏秋季再种植一茬西红柿,亩收入达4 000元)。此外,还有汤阴韩庄亩均收入3万~5万元的食用菌周年供应、立体栽培模式,林州茶店亩均收入5 000元左右的果药间作模式,内黄、汤阴亩均收入3 000元以上的枣粮椒间作、瓜棉间作模式等。
1.5 效益较好
从安阳市蔬菜产业这几年的发展情况看,温棚瓜菜、温棚林果亩收入都在万元以上,最高可达3万元以上。果药间作、菜棉间作、枣椒(油)间作等模式亩收入也在2 500元以上。如内黄县现有瓜菜种植面积22.5万亩(不含三樱椒),年产量140万t,年产值13.4亿元,其中温棚面积9万亩,18.6万栋(大棚每半亩为一标准栋,温室0.3亩为一标准栋),年产量72万t,产值9亿元,人均增收1 250元。内黄县东庄镇温棚瓜菜种植面积3万亩,占该镇耕地面积7.4万亩的40.5%,平均亩收入1.2万元,仅大棚瓜菜种植一项就使农民年均增收2 500多元,占镇人均收入4 250元的58.8%。安阳县吕村绿康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资800余万元,租用农民土地438亩建成温棚148栋,并通过反租的方式承包给农民,使土地流转农户不仅拿到了土地流转金,而且挣上了工资,享受了利润分红,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十分明显。据统计,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6亿元,使75万农民依靠高效农业增收致富。
虽然安阳市高效农业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高效农业发展不平衡,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二是园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规模小,配套设施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能力不强;三是“三品”认证发展缓慢,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农业投入品
的监管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农民随意、盲目使用农药和滥用化肥的现象依然存在。五是高效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不健全,产地市场发展滞后,难以适应农产品大流通的需求。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