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
专题02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信息比对不准
【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无论时代怎么变化,劳动教育不可丢弃,劳动精神需要弘扬。
究竟什么是劳动教育?不同历史时期劳动教育的实践形态不尽相同,大家对劳动教育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劳动,有人认为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干活,有学校搞“劳动一日游”,有人则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等等。劳动教育的泛化、窄化、异化现象同时存在。针对大家普遍存在的困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阐明了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干活,而是通过劳动去育人,特别是让学生“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这是劳动教育的本意和初衷。要从发挥劳动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出发,“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方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当前,学生体力劳动严重缺乏,不想劳动,轻视劳动,动手实践少,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针对这样的现
状,《意见》强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避免用文化课学习取代劳动教育,也避免把劳动教育等同于游戏娱乐。当然,以体力劳动为主不是不要脑力劳动,而是要“手脑并用”,把“劳心”与“劳力”结合起来。
各地和学校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安全适度,有序进行。而我们在谈论劳动教育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的同时,不应忘记多样性中的统一,注重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的弘扬。劳动教育要注重指导每个学生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观念。
劳动教育不一定要搞出多少新花样,重要的是对基本内容要求的坚守,从小学到大学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地努力,真正弘扬劳动精神,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形成严谨认真、持正守度的劳动品质。
当前,劳动教育的落地面临着不少困难,如没有时间参加劳动、学生劳动没地方去、劳动课没人教、劳动教育器材缺乏,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与这些问题相比,工作机制和内在动力缺乏的问题则更为突出,它主要表现为:家长不愿意花钱,学校因为安全问题不敢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社会上存在鄙视普通劳动者的心态。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全方位加强劳动教育保障机制建设。
加强对学生劳动情况的考核。强调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和毕业的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劳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劳动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安
全教育和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注意选择合适的劳动场所设
备和规范劳动过程。加强宣传引导。从根本上讲,劳动教育就是要在全社会创造灿烂的劳动文化。要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作品,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让劳动最光荣、最伟大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
当前,我们要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克服各种困难,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大力弘扬劳动精神,传承劳动品质。
(摘编自柳夕浪《构建中国特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制度》)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劳动教育的看法不尽相同,最主要的看法是把学习当作劳动。B.劳动教育的本意和初衷就是要发挥劳动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C.当前,学生体力劳动缺乏,动手实践少,因此劳动教育是指体力劳动,要“用手”“劳力”。
D.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还需要下很多功夫,如保障劳动时间和场所、健全激励机制等。【答案】D
【解析】
A.无中生有,“最主要的看法”错误,原文“大家对劳动教育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劳动,有人认为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干活”,所以“学习就是劳动”只是看法之一,“最主要的看法”于文无据。
B.曲解原意,“劳动教育的本意和初衷是要发挥劳动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错误,根据原文“劳动教育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干活,而是通过劳动去育人,特别是让学生‘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这是劳动教育的本意和初衷”,可知选项中所表述的劳动教育的本意和初衷并不正确。
C.分析不当,“因此劳动教育是指体力劳动,要‘用手’‘劳力’”错误,根据原文“以体力劳动为主不是不要脑力劳动,而是要‘手脑并用’,把‘劳心’与‘劳力’结合起来”,可知劳动教育是需要用脑的,而不只是体力劳动。
故选D。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
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
有深远的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流传至今的意义并不是专供学者研究,它更应该是供大众阅读欣赏,给予精神滋养。严肃深奥的学术论著只在学术圈产生影响,生动灵活的讲解或注释解说却能将古典名篇引入千家万户。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叶燮认为“诗是心声”,不能作伪,所以“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诗是人心声的真实记录,读诗即读人。
B.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歌最古老的纲领“诗言志”与西晋陆机《文赋》中的“诗缘情”论是对立的关系。
C.李白的诗作蕴含强大精神力量,但在以积极的人世精神进行创作、凸现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方面则比杜甫略逊一筹。
多一点就不准D.所有古代文学作品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它既可以供学者研究,也可以供大众阅读欣赏,给予人们精神滋养。
【答案】A
【解析】
B.“对立的关系”错,根据第二段的内容“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可知在第二段的论述中作者借孔颖达的话表明自己的观点,认为情志是统一的。
C.“但在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则比杜甫略逊一筹”错,根据原文第二段的内容“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的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
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可知原文例举李白、
杜甫诗歌特点是为了论证“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的教育作用”的观点,并无对比意思。
D.“所有古代文学作品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错,根据最后一段内容,文中说的是“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流传至今的意义”而非“所有古代文学作品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故选A。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已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应用带来了诸多益处,但也引发了诸多问题,“负责任”已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要求。负责任的人工智能面临两个现实性难题:谁来负责?如何负责?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责任主体的确定,即人工智能产生的责任由谁来承担;第二个问题指向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的途径,即责任主体如何尽责。
在人工智能的多个应用领域,目前都已产生了实际的责任问题。比如,2018年3月,美国亚利桑那州发生了一起优步自动驾驶汽车引发的车祸,导致一名路人死亡。这个案例引出的问题是自动驾驶领域中交通事故的责任该由谁承担?是通过自动驾驶法案的政府、自动驾驶程序编程人员、汽车制造公司,还是优步、用户、行人?传统的交通驾驶领域有一整套关于责任认定和划分的规则,其责任也相
对容易界定。但是这个案例中,由于人工智能因素的介入,责任主体的界定以及责任主体应如何负责变得更为复杂。
需要明确的是,人工智能在当前的发展水平下还不能作为责任主体。尽管目前关于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主体地位仍存在争论,但现在的人工智能作为技术人工物,本质上仍是人类为了达成某种目标而制造的工具。人工智能基于数据和算法形成判断并作出选择,具有自动性但不具有自主性,具有行动能力但不具有行动意识、思维能力,因此无法成为责任主体。在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2021年1月发布的《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人工智能伦理安全风险防范指引》中,提出了四大责任主体:研究开发者、设计制造者、部署应用者及用户。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中,提出了共担责任的原则,涉及“研发者、使用者和受用者”几个主体。尽管不同文件中所界定的责任主体不完全相同,但可以明确的是,人工智能的责任主体不是某个单一体,而是多元行为主体。
由于太多行为主体参与到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制造与使用中,可能会导致具体责任难以认定及责任主体相互推诿的问题。如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学者韦尔伯斯所言,“自然科学家经常声称他们只是开发知识,实际应用不在他们的责任范围之内。工程师和工程公司认为他们的设备没有问题,并以此来推卸责任。在他们看来,技术的使用(或滥用)才是问题的根源。而用户则倾向于声称自己缺乏能力:一个普通消费者怎么会知道技术的影响呢?即使有了知识,个人还能做些什么?他们经常指出政
府应该承担责任。”在人工智能责任问题上存在的这种困境,会引出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所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如何负责?
要解决如何负责的问题,各个责任主体需明确并承担起相应责任。综合考虑上文各文件
中关于责任主体的界定,可以将责任主体划分为监管者、研发者、生产制造者和使用者。监管者,这类主体主要指政府部门,也包括参与人工智能监管的非政府机构、组织和团体、研发者,这类主体是指从事人工智能理论创新和技术研发的组织或个人。由于人工智能的行为及功能由算法决定,研发主体需要充分考虑其研发成果可能导致的风险,明确人工智能需要遵循的人类价值观和伦理规则,如公平、安全、透明与多样性等。生产制造者,这类主体是指从事人工智能产品生产制造的组织或个人。使用者,这类主体是指在各种情况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的组织或个人。使用主体应具备使用人工智能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够正确、规范使用技术产品,且不能利用人工智能实施任何有害他人及社会的行为。
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还需要构建相应伦理治理原则。但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对原则、规范的探讨层面,还需要各个责任主体的合作和参与。只有各方形成合力,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才有实现的可能。
(摘编自卢卫红《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确定人工智能的责任主体十分复杂,但这是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的第一步。
B.当前,由于人工智能因素的介入,自动驾驶领域中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无法界定。C.各个责任主体明确并承担起相应责任是解决人工智能如何负责的问题的前提。
D.工程师认为只要他们的设备没有问题,就不用负责,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答案】B
【解析】
B.“无法界定”说法错误,原文是说“由于人工智能因素的介入,责任主体的界定以及责任主体应如何负责变得更为复杂”,文章强调变得复杂了,而不是无法界定。
故选B。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待春风吹散余寒,踏青便是赏心乐事,但是,您可曾想过,“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春风明明是吹绿了江南,为什么春季出游不用“踏绿”而用“踏青”?古人为何会在诗词歌赋中推崇青?中国画为什么又称为丹青?“天青等烟雨”道出青花瓷一难求,“青”所指的又是何种彩?“青”与“春”到底有何内在联系?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揭开“青”熟悉而又神秘的面纱。
古代文学作品当中,有关“青”的诗词歌赋不在少数,大多还以“青青”的叠词出现。例如“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然而,不难发现古人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既可以是荀子《劝学》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蓝;又可以是李白《将进酒》中“朝如青丝暮成雪”的黑;还可以是王安石《次韵景仁雪霁》中“稍见青青、还从柳上归”的黄绿。为何古人有时会将“苍、蓝、碧、翠、绿”统称为“青”?其实并非古人不识彩,而是为了修辞和押韵,是将文学的浪漫彩发挥到极致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