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易错点专题训练
【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城楼
(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①春来更远游。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释】①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②回:挽回、扭转。③这两句诗暗用范蠡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功成后弃官乘扁舟归隐江湖的典故。
【小题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使用了多个典故,盘郁顿挫,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B. 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极写城楼高拔且连续绵延的气势,下句则描绘了一幅绿树与洲渚接连一片的阔大之景,乃登楼之所见。 C. 颈联情感又一跳转,由颔联的激昂转入低沉,诗人想象自己一生无为,只能在白发苍苍的晚年泛舟湖上,渺如沧海一粟。 D. 尾联用庄子寓言之典,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鹓雏,也就是以凤凰自比,这是诗人立身处世的极其鲜明、有力的表白。
【小题2】 请结合本诗相关诗句,简述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知识点]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 李商隐(813-858) ,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 评价思想内容
[答案]
【小题1】 C
【小题2】 ①颔联通过贾谊、王粲的典故表达怀才不遇之悲。②颈联通过范蠡功成身退、泛舟湖上之典表现自己既要扭转乾坤,但并不贪恋禄位的崇高理想。③尾联通过庄子寓言来展现自己清高自守的人格,并对猜忌小人进行无情嘲讽。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
C项,“由颔联的激昂转入低沉,诗人想象自己一生无为,只能在白发苍苍的晚年泛舟湖上,渺如沧海一粟”错误,意思表述全然相反。颈联是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情感比较积极。
故选C。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多一点就不准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抒发怀才不遇之悲。
五、六句展现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
有担当事业的志气。
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这两句诗,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
【易错点】主旨把握不准
主旨包括思想和情感两个方面,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高考的难点。考生往往因为对诗歌的主旨把握不准、答题要点不全而失分。
【对策】五个方面准确把握主旨
1.明确古代士大夫的情怀。传统士大夫受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儒家要求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关怀国运民生;道家启发他们在自然田园里安放心灵,回归纯朴与真性情;佛家会让他们恋土怀乡、感叹生命短暂与人生无常,参悟个体、宇宙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准主旨句(含标题)。诗歌常有点明主旨的句子,如律诗中的首联和尾联往往关乎作者的思想情感,颌联和颈联常常含有艺术手法。还有的诗歌标题就揭示了主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