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结构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理论评述
王㊀红
㊀㊀目前国外有关银行结构的讨论大多从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影响与作用出发,讨论银行体系的集中度㊁监管㊁所有权和制度的发展对银行利差㊁金融稳定以及企业获得资金的难易程度的影响.一些经济学家运用局部均衡模型或一般均衡模型的方法,比较研究不同银行体系结构的经济状况.他们发现,银行的市场结构通过影响储蓄结构㊁信用配给的范围㊁甄别借款者以及资本的积累从而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G u z m a n(2000)将类似讨论内容划分为两类:局部均衡模型和一般均衡模型.
一、局部均衡模型
局部均衡模型主要考察银行和借款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银行市场结构对它的影响,主要阐述的一点是垄断的银行能够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其代表人物有P e t e r s e n和R a j a n(1995)㊁C a m i n a l和M a t u t e s (1997)以及S c h n i t z e r(1998).他们研究银行如何通过筛选㊁依靠诱使借款者采取合适的行动等方法来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并认为垄断的银行结构对经济是有利的.1 P e t e r s e n和R a j a n的银行长期关系及信用配给模型.P e t e r s e n和R a j a n(1995)主要研究银行和企业长期的关系问题以及当银行市场的融资和竞争程度发生变化时美国的小企业市场问题.他们发现,银行业的竞争程度越低,导致企业以越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贷款.
他们构造了一个三阶段模型.假定一个风险中性的社会,借款者分为两类:一类是拥有较高投资回报项目的优秀企业家;另一类则是普通的企业家.普通的企业家在0阶段借款,而在阶段1的回报为零.优秀的企业家有两项可以选择的投资项目,风险项目和非风险项目.如果投资非风险项目的话,在阶段0投资,在阶段1获得回报,并且在阶段1投资于另一个非风险项目,在阶段2获得回报.如果此企业投资风险项目的话,相对于非风险的项目,风险项目要么给借款者带来更高的回报,要么回报为零.因而存在着道德风险.
假定银行是经济社会中惟一提供资金者.在阶段0,银行仅仅知道一定比率的借款者是拥有较高收益投资项目融资者.而在阶段1银行就已经完全掌握了借款者的信息.合约为债务合约,以回报率(即贷款回报对贷款的比率)作为衡量银行市场支配力的指标.并假定回报率等于1为完全竞争的市场,当银行有一定的市场力时,回报率大于1.如果银行提供一份两周期的合同的话,为了弥补由于逆向选择而贷款给普通的企业家所造成的潜在损失,银行将会收取较高的利率.较高的利率使得这些企业选择风险投资项目.因此发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导致了信用配给.由于阶段0的逆向选择问题和优秀企业家的道德风险问题,银行将提供两份连续的一周期合同代替一份两周期的合同.在阶段0优秀的企业家不能使自己与普通企业家相区分,他们也只能以尽可能弥补银行损失的利率借款.因此,他们为了减少其成本,在阶段0尽量少借钱,以便在阶段1由于普通企业家的暴露,而获得较低利率的贷款.由于在阶段0贷款,银行会尽量使贷款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激励优秀的企业家投资非风险项目;其二,银行会尽量能收回在阶段0的投资并且使阶段1的贷款利率最大化.
P e t e r s e n和R a j a n的结论是:(1)随着市场支配力的增加,信用质量较低的企业越有可能得到资金.因为随着市场支配力的增加,银行能够在随后的阶段更容易从企业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使银行对初始项目收取较低的利率.(2)具有较高市场力的银行提供给最差的企业家贷款的利率低于具有较低市场力的银行.因此,银行的竞争程度越低,越使得更多的企业得到资金.(3)随着银行市场力的增加,老企业偿还款项的下降趋势减缓.
P e t e r s e n和R a j a n使用美国小企业的数据检测了这些理论结论,发现年轻的企业在集中的银行市场比竞争的银行市场得到更多的融资.垄断市场的债权人对年轻的企业收取比竞争市场更低的利率,
201
而对老企业则相反.
其政策含义为:经济发展早期阶段,企业的数量较少,获得融资的难易程度非常重要,因此,限制银行的竞争是有效的.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企业数不断增加,扭曲的信用价格是无效率的重要原因,应该制定政策加强银行竞争.
2 C a m i n a l和M a t u t e s的银行结构与银行偿付能力模型.C a m i n a l和M a t u t e s探讨了由于金融和银行业的放松管制,银行结构与银行偿付能力的关系.银行放松管制的最初目的之一是通过加强银
行间的竞争来提高银行的效率.然而,他们认为太多的竞争会危害整个银行体系的偿付能力.因为一个垄断的银行会提高对某些借款者的贷款量(由此也增加了风险贷款量),而对另外的某些借款者降低了贷款量(由此也降低了风险贷款量),因此,关于银行结构与银行偿付能力的关系,他们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该模型是静态的,并以三种方式把信息不对称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并入其理论框架.由于借款者能够从一系列的生产技术中进行选择,因此,首要的问题是道德风险问题,可以通过监控或者信用配给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银行可以通过监控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在贷款前进行监控,能够选择和监督企业使用的生产技术.当然,如果银行监控的话,那么,银行就没有理由进行信用配给,因此贷款的规模将大于没有信用配给的贷款.但在此模型里用监控来消除固有的道德风险问题的代价是高昂的.其次,代替监控,银行可以通过提供少于借款者期待的贷款对借款者进行信用配给,而当银行进行信用配给时,其目的就是引诱借款者选择风险较小的生产技术.因为信用配给导致企业从银行获得较少的资本.资本的数量越少,投资的回报越高,企业将越可能选择较小风险的项目.最后,此模型把贷款的规模与贷款的风险水平联系起来,贷款越多,风险越大.
C a m i n a l和M a t u t e s认为银行的市场支配力会提高贷款的利率,由此产生了两种相反的作用.首先,在给定的监控水平下,利率越高,激励问题会越恶化,这会导致信用的紧缩和信用抑制,使借款者得到较少的贷款.然而,较高的利率将会使银行加强监控,从而使更多的借款者得到贷款.因此,垄断
银行的高利率对贷款量有两种不同的影响.由于垄断的银行对整个贷款量的影响是不明确的,所以银行的市场支配力与银行体系的偿付能力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明确的.由此,银行的市场支配力与银行体系的偿付能力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明确的.另外,此模型与P e t e r s e n和R a j a n的一样,没有考虑存款方面,它假定银行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贷款所需要的存款.
3 S c h n i t z e r的银行甄别借款者㊁重组企业模型.S c h n i t z e r探讨了银行怎样用甄别来决定贷款的分配,评价了转轨经济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企业的经济前景.虽然她没有直接地探讨银行的结构对经济的影响,然而,却研究了转轨经济中银行在融资㊁监控和企业重组中所起的基本作用,从而得出了混合的结论:竞争的银行与垄断的银行相比,将导致较少的甄别但是更多的企业重组.
S c h n i t z e r将经济中的代理人分为两类:一类为一个企业;另一类为一个垄断的银行或者两个银行,其行动服从伯川德的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相同产品的价格竞争模型(B e r t r a n dc o m p e t i t i o n).企业拥有一个回报不确定的投资项目,但必须通过信贷获得资金.假定银行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充足的存款给所有的借款人提供贷款,项目的运作不存在道德风险问题,那些具有较高回报的项目,对其贷款的回报会超过甄别的成本.作为经济中惟一提供资金者,银行必须决定是否甄别借款者.虽然,甄别是有代价的,然而它可以完全揭示投资项目的好坏.
在经济中,假定一个垄断的银行甄别的成本小于给低回报项目贷款的预期损失,那么,这个垄断的银
行就坚持进行甄别.从而将只给高回报的项目提供贷款,并且通过确定较高的利率从投资项目中获取全部的剩余价值.
相对于一个垄断的银行,服从伯川德竞争的两个银行的甄别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情形甄别产生信息溢出效应(S p i l l o v e rE f f e c t),另一种情形则不能产生信息溢出效应.在第一种情况下,如果其中一个企业进行甄别并且项目获得了回报,由于信息的溢出,这个信息就会被大家所得知,由此产生的 搭便车 现象使得没有银行愿意进行甄别.因此,拥有高回报项目的借款者和拥有低回报项目的借款者都可以得到贷款.在第二种情况下,不存在信息溢出效应,即甄别产生私人信息.在这种条件下,无论是否两个银行都进行甄别,银行的甄别成本成倍地增加或者没有甄别的贷款损失都会超过其甄别的成本,以至于甄别的效率低于垄断的银行.因此,对贷款的甄别在一个垄断的银行体系更有效率.
该模型还认为一个竞争的银行体系更有可能导
301
«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0期
致银行的重组.经理重组企业的努力,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并且通过努力能够增加部分回报.而一个垄断的银行通过利率的选择可以收取任何额外的回报,因此,经理缺乏从事重组的动机.
二、一般均衡模型
一般均衡模型不仅考虑银行的信贷行为,而且还考虑居民的储蓄行为,同时也考虑银行结构对经济的全面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有C e t o r e l l i(1997)㊁S m i t h(1998)以及G u z m a n(2000).一般均衡模型
认为较高的银行集中度不利于经济增长或者并不能明显地判断垄断银行结构的利弊.
1 C e t o r e l l i的银行甄别理论.C e t o r e l l i在1995和1997年撰写的两篇文章里,分别探讨了银行结构对信用约束企业和采用新技术企业的影响以及对新贷款甄别过程的影响.他的一般均衡模型并没有认定竞争的银行市场比垄断的银行结构更有效率,他发现垄断对银行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过早地就这一问题下结论是不明智的.其结论与S c h n i t z e r 不同的是,C e t o r e l l i的一般均衡模型考虑了垄断利润对资本积累的不利影响.
C e t o r e l l i注意到许多国家,例如南北战争中的美国㊁战后的日本以及19世纪的欧洲国家,都经历了金融业较高的集中㊁较弱竞争的经济增长时期.这种观察是他探讨信用市场的竞争如何影响经济增长问题的基础.
C e t o r e l l i等人同样利用一个标准的
D i a m o n d 叠代生产模型来进行分析.生产分两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潜在的企业家试图建立一个项目,如果成功的话,下一阶段他们就会租用资本和劳动力进行产品的生产.为了建立项目,企业家需要向银行借款投资项目.在每个时期的期初,每一个青年人都是潜在的企业家,他们被分为两类:一类青年人投资回报率较高,项目成功概率高.另一类青年人投资回报较低,项目失败概率高.如果无法成功地借款投资项目,个人就在第二阶段的生产中提供劳动力.银行是惟一向第一阶段的投资提供资金的机构,并且银行在对借款者和项目进行甄别时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和S c h n i t z e r的观点一样,银行虽然在甄别时要付出成本,但的确可以提供有关企业家类型的完全信息.一旦个人的类别被甄别出来,就会产生信息溢出效应.
C e t o r e l l i等比较了两种银行结构下的经济后果,一种情况是服从伯川德竞争式的银行结构,另一种是垄断的银行结构.前者由于信息的溢出效应而
产生 搭便车 现象,从而导致甄别的不经济;而后者
由于甄别成本低于向此项目融资的成本,从而可以
进行正常甄别.由于垄断银行的甄别和在贷款市场向风而行多少集
上具有更高的效率,从而导致更多的资本积累.但
垄断的银行结构同时也有缺点:银行利润被用来消
费而不是返还个人用以投资,从而不利于资本积累.
所以,并不能明显地判断垄断银行结构的利弊.
值得一提的是,C e t o r e l l i和P e r e t t o在2000年所撰写的文章中,提出了寡头垄断银行对资本积累
影响的一般均衡理论.他们认为银行的数量通过两
条途径影响资本的积累,首先,银行数量的多少影响
着企业融资的数量;其次,银行数量的多少影响着银
行收集有关企业信息的决定,从而影响着信用市场
的分配效率.特别是信用市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
是银行通过甄别企业,只贷款给质量高的企业;另一
部分是银行不加区别地给所有的企业贷款.而银行
的市场支配力决定着两部分市场的规模.他们发现
在稳定的经济环境中,使人均收入最大化的市场结
构,既不是竞争的银行体系也不是完全垄断的银行
体系,而是寡头垄断的银行体系.
2 S m i t h的银行偿付能力理论.S m i t h分析了银行垄断怎样影响收入水平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可能性.他观察到当市场上仅仅存在一个有限数量的银行发挥着显著的市场支配力时,会使银行业更加稳定.但竞争的银行体系将导致较高的收入和产量并且减少了经济周期波动的程度.
与C e t o r e l l i一样,S m i t h也利用了一个标准的D i a m o n d叠代生产模型来进行分析.假定经济中有两种类型的个体:贷款者和个人.贷款者有三种方式储存资金以备年老时使用.他们可以直接把工资收入通过双方协定贷款给企业;或者,把工资收入存入银行;他们还可以对一个储蓄项目进行投资.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三种方式储存收入或者把收入投资于某个风险项目.企业家也分为三种:一种企业家是不需要借款进行项目投资;第二种企业家的借款少于启动项目所需成本的一半;第三种企业家的借款多于启动项目所需成本的一半.企业家有两种融资渠道:向银行借款或者直接向贷款者借钱.假定银行和贷款者的行动服从伯川德竞争,银行有足够的存款贷给借款者.由于双方协定贷款的利率具有一个较高的限定范围,因此,银行是把资金从贷款者手中转到借款者手中的惟一渠道.
S m i t h认为,一般来说银行的监控成本低于双
401
方协定贷款的成本.在竞争的银行体系中,存款一般被用于贷款和投资,导致了产量和收入的增加,减轻了商业周期的波动.而垄断的银行体系,通过对贷款征收较高的利率,一部分存款被银行占为利润用于消费,减少了用于生产的投资.另外,较高的贷款利率提高了所有借款者甚至有些优秀的企业家获得资金的机会成本,导致了更多的企业需要借款.因此,竞争的银行体系比垄断的银行体系对经济更有利.
3 G u z m a n的信用配给和银行结构理论.G u zGm a n通过一个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银行集中度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银行集中度对可贷资金数量即可能出现的信贷配给问题的影响.该模型是一个两期存活(青年和老年)的叠代生产模型,在每个时期生产惟一的一种最终产品,其用途为消费和投资,每一期的资本均用于生产过程.所有个人都分为两类:借款者和贷款者,并假设所有个人都具有相同的偏好,即偏好上一期的消费及风险中性.假定仅仅贷款者在年轻时提供劳动赚取工资收入,并存在两种支配其工资收入的方式:存入银行以便年老退休时消费或者用以进行投资.借款者在年轻时没有收入,但平均而言拥有收益更高(相对于贷款者)的投资项目.借款者必须获得资金才能投资项目,同时投资回报服从相同的随机分布.其投资回报是私人信息,但任何人只要付出一个固定成本就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
G u z m a n认为,当资金需求超过经济中可获得的资金供给或者由于银行对存款回报的选择而不能获得足够的存款时,信用配给会自然地发生.由于竞争的银行体系付出较高的存款利息,因此,它们一般不会进行信用配给.而垄断的银行体系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提高存款利率,因此,通常会进行信用配给.
假定垄断银行在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都具有垄断力,但它不一定同时在两个市场发挥其垄断力.当信用配给存在时,在竞争的银行体系和垄断的银行体系的贷款利率是相同的,而垄断银行付给存款者较低的回报导致了较少的资金存入银行,因此信用配给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越导致借款者借入较少的资金进行投资.当无信用配给时,竞争的银行体系和垄断的银行体系的存款利率是相同的,因为所有的借款者都获得了资金,因此银行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借出,存款的数量取决于存款的利率水平.而垄断的银行会收取更高的贷款利率,由于较高的贷款利率使得不偿付贷款的可能增加,垄断的银行会过度地监控借款者的投资.因此,垄断的银行应用更多的资源来进行管理监控,而以较少的资源用到高水平的投资上.特别是当垄断银行收取较高的贷款利率又付出较低的存款利率,会导致更严重的信用配给㊁更多的监控㊁更少的借款投资.
G u z m a n的结论是由于垄断的银行结构会减少资本积累,更容易导致信贷配给,且在垄断的银行结构下信贷配给的后果比竞争性银行结构下的信贷配给后果更加严重,因此较高的银行集中度不利于经济增长.
该模型与前述的模型不同的是强调了信用配给在经济中的作用,特别是信用配给对理解垄断银行低效率的特征和原因起着重要的作用.P e t e r s e n和R a j a n的模型也考虑了信用配给,然而他们的模型框架和信用配给存在的理由与G u z m a n显然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就相反.另外,P e t e r s e n和R a j a n 没有考察银行结构和信用配给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三、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理论的评论及发展
㊀㊀局部均衡模型主要考察银行和借款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银行市场结构对它的影响,而主要阐述的一点是垄断的银行能够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个处于垄断地位的银行可以通过选择利率水平和信贷配给,或者和借款者形成长期的联系,达到对不同类型的借款者进行甄别并减少道德风险行为的目的.而且,垄断的银行可以减少银行间的过度竞争,防止由于银行间过度竞争所造成的金融不稳定.因此银行市场的垄断对经济是有利的.局部均衡模型仅仅注意了银行和借款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银行市场结构对它的影响,但这些模型并没有考察银行业结构中的所有重要特征.局部均衡模型假定银行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信贷,即忽略了银行的存款来源,也没有详细分析特殊的银行结构对经济的全面影响,包括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而一般均衡模型虽然考虑了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联系,但没有考虑银行与借款者的相互行动以及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仅仅考虑了逆向选择问题.
鉴于以上所述的不足以及局部均衡模型和一般均衡模型得出的结论不同,近年来,一些经济学家如R a j a n和Z i n g a l e s(1998)㊁C e t o r e l l i和G a m b e r a (2001)考察了银行集中度对不同行业,特别是对金
501
«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0期
融依赖较大的行业的影响,发现集中的银行市场结
构导致可贷资金总量的减少,总体上对经济产生负
面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而言并不
是相同的,如果企业属于那些更依赖于外部资金的
行业,那么它们能够从垄断的银行结构中获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D e i d d a和F a t t o u h(2002)考察了垄断竞争的信用市场中经济规模与经济专业
化之间的替代关系对金融中介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他们认为银行业集中度水平的降低对经济增长有两
种相反的影响.一方面,加强了经济专业化的程度,
从而提高了金融中介的效率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
导致了固定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从而不利于金融交
易的效率和经济发展.这两种不同效应的替代决定
了银行市场结构对经济的影响.而集中度的两种相
反效应的替代关系是随着经济发展的过程而变化.
D e i d d a和F a t t o u h进一步利用跨国工业数据进行研究,他们发现银行集中仅仅对低收入国家的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而对高收入国家则不然.因此,他们提出银行集中度与经济的关系的不同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低收入国家,银行业的竞争更可能促进经济增长,而在高收入国家,则不足以弥补成本增加的损失.
国际清算银行等的有关数据也表明,由于金融
自由化进程的推进,发展中国家银行业集中度在下
降;又由于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加强,银行间的并购与
重组,发达国家银行业集中度却在上升.自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虽然已从一个低收入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低中等收入国家,但总的来说收入水平仍然较低.我国银行业具有较高的集中度,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和市场份额主要集中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但动态地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项指标近年来具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而新兴股份制银行上升趋势明显.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外国银行进入的速度迅速提升.这意味着我国银行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这将可能使银行的市场份额发生变化.这是否对银行的竞争和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是相对集中的组织结构还是相对分散的组织结构更有利于经济增长?目前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非常有限.因此,根据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推进和拓宽我国银行理论的研究领域,并有助于对我国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C a m i n a l,R.&C.M a t u t e s(1997),"B a n ks o l v e n c y,m a r k e t s t r u c t u r e,a n d m o n i t o r i n g i n c e n t i v e s",C e n t r ef o rE c o n oGm o cP o l i c y R e s e a r c h
D i s c u s s i o nP a p e r1665,L o n d o n.
C e t o r e l l i,N.(1995),"T h er o l eo f c r e d i tm a r k e t c o m p e t i t i o n i n p r o m o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p r o g r e s s",B r o w n U n i v e r s i t y, P h o t o c o p y.
C e t o r e l l i,N.(1997),"T h er o l eo f c r e d i tm a r k e t c o m p e t i t i o n o n l e n d i n g s t r a t e g i e s a n do n c a p i t a l a c c u m u l a t i o n",F e d e r a l R e s e r v eB a n ko fC h i c a g o,w o r k i n gp a p e r:97-14.
C e t o r e l l i,N.&P.F.P e r e t t o(2000),"O l i g o p o l y b a n k i n g a n d c a p i t a l a c c u m u l a t i o n",W P,F e d e r a lR e s e r v eB a n ko fC h iGc a g o.
C e t o r e l l i,N.&M.G a m b e r a(2001),"B a n k i n g m a r k e t s t r u cGt u r e,f i n a n c i a ld e p e n d e n c ea n d g r o w t h: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v iGd e n c e f r o mi n d u s t r y d a t e",J o u r n a l o fF i n a n c e56:617-648
D e i d d a,L.&B.F a t t o u h(2002),"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i nt h eb a n kGi n g i n d u s t r y a n d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C e n t r oR i c e r c h e
E c oGn o m i c h eN o r dS u d,U n i v e r s i tàd e g l i S t u d i d iC a g l i a r i a n d U n v e r s i tàd
e g l i S t u d i d i S a s s a r i,C o n t r i b u t i D iR i c e r c a.G u z m a n,M.G.(2000),"T h e e c o n o m i c i m p a c t o f b a n ks t r u cGt u r e:ar e v i e wo f r e c e n t l i t e r a t u r e",E c o n o m i ca n d
F i n a nGc i a lR e v i e w,S e c o n dQ u a r t e r,p p:11-25.
G u z m a n,M.G.(2000),"B a n ks t r u c t u r e,c a p i t a l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a n d g r o w t h:A s i m p l e 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m o d e l",E c o n o m i c T h e o r y16:421-455.
R a j a n,R.G.&M.A.P e t e r s e n(1995),"T h ee f f e c to f c r e d i t m a r k e tc o m p e t i t i o n o nl e n d i n g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Q u a r t e r l y J o u r n a l o fE c o n o m i c s110:407-444.
R a j a n&Z i n g a l e s(1998),"F i n a n c i a l d e p e n d e n c e a n d g r o w t h",A m e r i c a nE c o n o m i cR e v i e w88:559-586.
S c h n i z e r,M.(1998),"O nt h er o l eo fb a n kc o m p e t i t i o nf o r c o r p o r a t e c o n t r o li n t r a n s i t i o n e c o n o m i e s",C e n t r e f o r E c o n i m i cP o l i c y R e s e a r c hD i s c u s s i o nP a p e rn o.2013,L o nGd o n.
S m i t h,R.T.(1998),"B a n k i n g c o m p e t i t i o na n d m a c r o e c oGn o m i c p e r f o r m a n c e",J o u r n a l o fM o n e y,C r e d i t a n dB a n kGi n g30:93-815.
林毅夫章奇刘明兴,2002:«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林毅夫发展论坛,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9月26日,h tGt p://c c e r.p k u.e d u.c n.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治力)
60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