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这个假期我看了一个综艺节目,名叫国家宝藏第三季。这个节目的第三季主要介绍了九种国宝,每个国宝都有一个守护人。其中我最喜欢的宝藏是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他的守护人是靳东。
这个三足炉形体硕大,高55。5厘来,口径37。3厘米,足距38厘米,炉阔口,短颈,鼓腹,下承以三象腿形足,肩部置两朝天耳。内施白釉。外壁通体绘海水江崖纹。青花泽浓艳,晕散明显,凝结的黑斑密布于纹饰中。纹饰寓意江山永固。能够烧造如此有气魄、纹饰精美的瓷器,反映出当时景德镇窑工高超的制瓷技艺。这一个三足炉用苏麻离青铸制,颜为深蓝和白。它主要用传统纹样海水江崖纹来装饰,寓意福山寿海,或带有一统江山含意。海水意海潮,“潮"与"朝"同音,故成为官服的专用纹饰。江牙,又称江芽、姜芽,即山头重叠,似姜之芽,除表示吉祥绵续之外,还寓有国土永固之意。
它的背后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故事。首先这个三足炉是在紫禁城建成的那一天出生的,由于它
做工精细和有吉祥寓意,与紫禁城一起度过了整整600年,见证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其次,每次永乐皇帝在奉天门御朝时都会有内侍捧着这个炉并放在御榻前,向皇帝奏报:“(鼎)了!“鼎与定的谐音也让他守护了紫禁城的一批批过客600年。而且其实它的原料苏麻离清还与一个曾经想东征大明的中亚国家有关。最终经过外交家郑和的劝说,两国成功实现了商贸往来,解决了大明缺少苏麻离青的问题,也让这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商贸往来更加频繁了,成功实现合作双赢的局面。
我之所以喜欢这个国宝,开始是因为它的名字比较特别。后来我知道从器型、胎质、用料、做工等方面来综合研判,它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的上乘之作;而且从其用料的珍贵程度和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来看,这个炉达到了其当时制瓷工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
案例二
我曾在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担任“国宝守护人”,这一身份赋予了我更多责任与使命。虽惴惴不安,但无碍我与大家一起,延续上下求索的勇气,承接寻理求知的理念。
靳东我守护的国宝是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它见证了紫禁城六百年历史。踏入故宫,眺望一座座雄伟的宫殿,遥想它经历的沧桑巨变,六百年里中华民族走过的路,拥有过的一切,都化成了我们的历史、审美和精神。而这尊香炉,则站在六百年的起点,带着永乐皇帝“(鼎)”的理想,凝望着紫禁城的一批批过客。
知来路,方知去路。在古代,一件件瓷器,化身交流的使者,链接着中国与世界。六百年来,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与紫禁城一道,一面面向草原,遥望陆上丝绸之路,一面面向河海,遥望海上丝绸之路,见证守望着新时代的起点。如我在节目中饰演的郑和的台词:“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即使远隔万水千山,也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的大道。”
除了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故宫博物院还带来了另外两件国之瑰宝:气势雄伟的午门,让我们见证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的铮铮铁骨,更让我们看到战火纷飞的特殊时期,考古人在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间奋力测绘,只为“亦当尽其一技之长,以谋存故都文献于万一”;精美绝伦的金嵌珍珠天球仪,让我们感怀先人求知浩瀚太空的探索精神,更让我们看到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淘洗上下五千年之时光,淬炼中华文明之精华。一件件国宝在跌宕的“前世传奇”和动人的“今生故事”里款款而来。它们既是“剧中人”,也是“见证者”,从发人深省的史实到古典浪漫的情怀,我们的先人顽强如石、韧劲如丝、灿烂如画、典雅如瓷,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就从我们眼前渐次“活”起来的一石、一丝、一画、一瓷开始。
每一件国宝,都是记载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每一座历史文化遗产,都是守护中华文明的基因宝库。探索中华文明宝藏,坚定文化自信,愿我们走得更远。
案例三
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名字听起来有点长,有些同学可能不知道怎么断句,其实把它拆开来讲,就很简单了。“明永乐”是它的烧造年代,“青花”是它的工艺品种,“海水江崖纹”是一种纹饰,“三足”指的是器形,“炉”说明的是用途。正所谓观其名,便能知其貌,是不是这样一分解,就清晰明了了。
这件国宝的器型是由鼎演变而来,一般为祭器或礼器,放置在大殿前用作陈设,或者放置在大殿内用作焚香。
它高55.5cm,口径37.3cm,足距38cm,是明代永乐年间的宫廷御用瓷器。香炉口较宽,脖子短,肚子鼓鼓的,就像一个大胖子。下面用三只象腿形状的脚支撑着,肩部有两个长长的耳朵。
香炉内部施以白釉,外壁绘有蓝的花纹。整个香炉形体硕大,泽浓艳,晕散明显,凝结的黑斑密密麻麻的分布于纹饰中。能够烧造如此有气魄、纹饰精美的瓷器,反映了当时景德镇窑工高超的制瓷技艺。香炉上的纹饰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海水江崖纹”。
海水江崖纹·图稿,它是中国传统纹样的一种,又称为“江崖海水”,主要是由山石、海潮组成,海水意指“海潮”,潮又与“朝”同音,江崖又称为“江芽”或“姜芽”,即山头重叠,似姜之芽,中国古代常以“江山”代指国家疆域,因此在皇权统治阶级眼中具有“山川昌茂、国土永固”的寓意。
宋代,在玉器、瓷器、漆器、家具等传统工艺品上便出现了山纹和水纹相结合的海水江崖纹。
到了明朝,海水江崖纹已经作为服装的装饰图案,在清朝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满清贵族、官员常用的有美好寓意的吉祥纹样,不同时期的海水江崖纹各有特点,但总体的元素没有变。
案例四
炉阔口,短颈,鼓腹,下承以三象腿形足,肩部置两朝天耳。内施白釉。外壁通体绘海水江崖纹。
此器与青海省博物馆藏“大明永乐年制”款铜炉器形相似。其形体硕大,青花泽浓艳,晕散明显,凝结的黑斑密布于纹饰中。纹饰寓意江山永固。能够烧造如此有气魄、纹饰精美的瓷器,反映出当时景德镇窑工高超的制瓷技艺。
明永乐、宣德时期瓷器上的海水纹通常有起伏相叠的波浪及涌起的浪花,其装饰性比元代大大加强。
明代正德年间进士邵经邦所著的《弘艺录》中记载:“永乐帝于奉天门御朝时,在宝座上坐定后,内使奉一个刻山河之形的香炉置于榻前,奏道:了!”。据此推测:此鼎炉应是永乐皇帝御朝时的御用品。
此鼎从器型、胎质、用料、做工等方面来综合研判,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的上乘之作;从其用料的珍贵程度和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来看,此鼎达到了其当时制瓷工艺所能
够达到的最高水平,从其有特殊寓意的纹饰再结合其硕大的形体来推断:此鼎来历非凡,应是明朝永乐皇帝御制。
名字很长,但足以将它的来历说得明白。这是一件明永乐时期的一件青花瓷器,上面绘有当时流行的海水江崖纹,海水伴着江崖,寓意江河万里平平安安。它有三足,是君王用来殿前陈设的器。它包含着君王对于“山河(鼎)“的美好期望。
从存世量来看,在世界范围内,同类别的鼎炉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只,在南京博物院收藏有一只,均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另外,在90年代时,从景德镇明代御窑厂窑址出土的碎片修复了一只,现珍藏于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内。就其存世量来看,此件明永乐青花江崖海水纹冲天耳三足大香炉(又名一统江山鼎)应为国宝级的国之重器,乃无价之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