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的经典名句
1.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史记》
译文:有钱人赞助别人钱财,仁义道德的人用言语教导或指导他人。
2.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
译文:能够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够说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够说出怎么做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够做得好这件事情。
3.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
译文:能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叫作聪明;能自我反省,叫作明智;能谦虚克己,叫作强者。
4.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
译文:苦口的直言,就像良药;动听的言辞,就像疾病。
5.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史记》
译文:依赖品行立足的人越来越兴盛,依赖武力让人顺服的人会逐渐走向消亡。
6.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7.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史记》
译文:事情要取得成功很难,但失败却非常容易;时机要得到很难,但失去却十分容易。
8.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史记》
译文:明智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早早预见,聪明的人在无形中就能避开灾祸。
9.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史记》
译文: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汉书》
10.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
译文: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后采取行动的往往被人所制。
11.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汉书》
译文:对于统治者来说人民是最重要的,而对于人民来说吃饭是最重要的。
12.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汉书》
译文: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
13.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汉书》
译文:精神过度使用就会衰竭,身体过度劳累就会疲惫,精神与身体都疲累不堪就会死亡。
14.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汉书》
译文: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1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汉书》
译文: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气候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气候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
16.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
译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17. 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汉书》
译文:事情不应该立马确定下来,防止祸端在没有发生之时。
18.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译文:有志气的人,最后一定成功。
19. 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后汉书》
译文:处事谨慎,能够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
20. 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
译文:大丈夫立志,越是处境困难时越是坚定不移, 越是年老,其志向越是雄壮。
21.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
译文:富贵时不要忘记贫困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22. 专己者孤,拒谏者塞。 《后汉书》
译文:拒绝接受别人意见的视听闭塞,自己独断专行的遭到孤立。
23. 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后汉书》
译文:做事不要让自己亲近的人感到痛心,敌对者感到高兴。
24. 精诚所加,金石所开。 《后汉书》
译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25.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
译文: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
26. 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 《后汉书》
译文:喜欢一个人,就会察觉不到他的过错;讨厌一个人,就会不知道他的优点。
27.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 《后汉书》
译文:不应为地位不高而羞愧,应因德行不崇高而羞愧。不因得到的报酬不高而耻辱,应该因为自己的见识不广阔而耻辱。 《三国志》
28. 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三国志》
译文:把锅里的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不如把火灭掉抽去柴薪。
29. 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 《三国志》
译文:迷路后知道回来,就离正确的道路不远了;犯了错误能够及时改正,错误就不算什么。
30.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三国志》
译文:良将不会为了怕死而苟活着,壮士不会为了求生而毁掉自己的名节。
31.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三国志》于正
译文:说话跨越了真实的情况,不可以太过重用(这个人)
32.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三国志》
译文: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
33. 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 《三国志》
译文:有志行走万里的人,不会中途停止;谋取四海之大的人,不能计较小利而妨碍大事。
34. 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 《三国志》
译文:要使国家兴盛,就要把百姓当作婴儿一样照顾(即爱民如子),国家败亡,是因为老百
姓被当成泥土草芥。
35.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三国志》
译文:对照明镜是为了看清自己的面容,研究古事是为了知道今天的时势。
《晋书》
36. 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 《晋书》
译文:成全一个人功不足道,拯救天下人功德重大。
37. 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晋书》
38. 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 《晋书》
译文:不是得到贤才困难,而是使用贤才困难;不是使用贤才困难,而是信任贤才困难。
39. 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 《晋书》
译文:学习的人,不担心才学比不上别人,而是担心没有立下远大的志向。
40. 变通革弊,与时代宜之。《晋书》
41.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晋书》
译文:长久积累善行,知道的人很少;一天做了坏事,四面八方都会知道。
《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
42. 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威。《晋书》
43. 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 《宋书》
译文:起了强风,才知道何种草足以抵挡风力;下了冰寒的霜,才知道哪种树能够受耐严寒。
44. 罚慎其滥,惠戒其偏;发滥则无以为罚,惠偏则不如无惠。 《宋书》
译文:处罚面不能过宽,奖励面不能过窄;处罚过于宽泛,还不如不罚;奖励面过窄,还不如没有奖励。
45. 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天下,而国富于上邪?《南齐书》
译文:不先使民众富裕起来,而只谈什么国家利益,难道有百姓穷于天下,而国家富强的事吗?
46. 有贤而不知,知贤而不用,用贤而不委,委贤而不信,此四者古今之通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