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教学设计(通⽤5篇)
苏轼《定风波》教学设计(通⽤5篇)
  作为⼀位⽆私奉献的⼈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苏轼《定风波》教学设计(通⽤5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苏轼《定风波》教学设计篇1
  【教材依据】
皋怎么读音
  课题见《唐诗宋词选读》(“‘新天下⽿⽬’东坡词”第71页)
  【设计思路】
  1、鉴赏唐诗宋词是⼀个⽤⼼灵去探寻美的历程,需要⽤⼼灵去贴近它,去感觉它艺术境界的美妙。苏轼是知⽆不⾔、⾔⽆不尽的直⾂,也是旷世罕见的艺术天才。他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学遗产,也成为后⼈⼼⽬中理想⼈格的典范。他赢得上⾄帝王将相、下⾄黎民百姓的普遍喜爱,他的魅⼒似乎是⽆穷的。他的这⾸词是通过对出⾏遇⾬这⼀件⼩事的描写,表现了词⼈旷达超逸的胸襟,并表达了词⼈⾯对⼈⽣的风风⾬⾬⽽我⾏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2、学情分析:⼤部分学⽣⽐较喜欢苏轼,如果诱导得当学⽣应该是参与积极的。以前也学过许多苏轼的诗、词、⽂,对他有⼀定的了解,基本能把所⾄他豪放的词风。想念通过平时的诗词鉴赏训练,学⽣能抓住关键句进⾏理解的。
  3、设计理念与整体思路:根据忧思探究教学论,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通过⽼师的诱导,计学⽣通过独⽴思考、合作探究,以实现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次的意境应通过学⽣反复读来体会,⽼师设置⼀系列的诱导性的问题,实现对词⼈的理解及词的鉴赏。
  【教学⽬标】
  1、理解苏轼豁达的⼼胸及其思想的根源。
  2、学习苏轼开阔旷达的胸襟,明了⾯对⼈⽣中的坎坷起伏,我们应有的⼼态。
  3、把握诗歌鉴赏的⾓度,试出鉴赏题。
  【教学重点】
  1、从词中理解苏轼豁达的⼼胸:
  2、了解苏轼,明了⾯对⼈⽣中的坎坷起伏,我们应有的⼼态。
  【教学难点】
  苏轼豁达的思想根源。
  【教学过程】
  ⼀、导⼊《定风波》这⾸词
  1、导语:站在讲台前,我突然就想到⼀句话:⼈⽣就是⼀堂课的⼯夫;加⼀个字,⼈⽣就是上⼀堂课的⼯夫。类推⼀下:⼈⽣就是⼀场⾬的⼯夫,⼈⽣就是躲(淋)⼀场⾬的⼯夫。⼀场⾬,躲⼀场
⾬。有什么寓意呢?板书:⾬
  明确:前者寓意:偶然;短暂;不幸;客观存在;……后者多了层如何⾯对的意思,有了动
词“躲”字,主观意愿,⾏动过程,⽣命痕迹,……
  2、苏轼是怎么看的?⼀起来学习《定风波》。
  ⼆、整体感知
  1、⽰范读,配背景⾳乐,结合导⼊进提出的问题。问:东坡会怎么回答?(明确:他没躲⾬;他说风⾬皆⽆;他淡化弱化了甚⾄⽆视了所有的风⾬。)
  2、问:听这⾸词,苏轼给你们的最⼤印象是什么?(齐读⼀遍,然后从词中⼀下答案。)(明确:沉着;豪迈;随意⽽安;通达。)
  三、背景穿插
  (结全以前所学及查资料获知)
  明确:苏轼的⽣平经历证明了,他⼀⽣都在仕途上。22岁中进⼠,先是当判官,然后出任,先后知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疲贬黄州,职位团练副使,出来之后,⼜先后知登州,⼀度⾼升翰林学⼠,后⼜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最后被逐惠州、儋州,节度使副使别驾。
  四、朗读指导
  ⽣再读这⾸词,指⽣⼀⼀品读并评价。
  (点拨:──有点苏⼦⾏吟的味道。“何妨──平⽣”,应该读得从容点,潇洒点,豁达点。豁达怎么读:不温不⽕,不包不躁,这是节拍。调⼦呢?不扬不抑。
  “⽵杖芒鞋轻胜马”有点喜悦和豪迈在⾥⾯,可以调⼦略⾼点。能不能读成“⼤江东去”那种?语⾔风格不⼀样,这⾸词更随意、更朴拙点,豪放在⾻⼦⾥,在不经意间。
  “料峭……微冷,相迎”应读出对⼈⽣阴晴不定、捉摸不定的复杂情绪。……
  五、重点探究、拓展
  1、结全⾃⼰的理解,再⾃由读⼀遍。
  问:看看这⾸短短的词,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如果抓重点,你会抓哪两句来看?⼤家互相讨论⼀下。
  明确:上⽚重点:“谁怕?──蓑烟⾬任平⽣”。“任”这个字最关键。有风⾬,但任风⾬漫天,任乱云飞渡,我⾃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倔强、⼏分抗争的⼼。有点笑傲江湖的味道。板书:任(“徐⾏”)下⽚关键:“归去,也⽆风⾬晴”。⼀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似的。本⽆风⾬,何来晴明。板书:⽆(“回⾸”)
  师⼩结:联想到五祖的两个北⼦的话:“⾝是菩提树,⼼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还有⼀位说:“菩提本⾮树,明镜亦⾮台。本来⽆⼀物,佑处惹尘埃。”⽆⼀物、⽆风⾬,颇相似,有点穿蒙之感,禅意很浓了。
  2、问:如果把全词浓缩到⼀个字上,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讨论)
  作者不怕任何风⾬,孔洞在乎风⾬阴晴多变,⼀⼼渴望退隐,归去。
  “也⽆风⾬也⽆情。”颇有点超凡拔俗的味道。这也是归。
  回⾸。实指刚刚遇⾬之处,虚指⾃⼰平⽣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  3、这让你们想到谁?(⽣各抒已见)
  明确:──庄⼦《逍遥游》御风⽽⾏,泠然善者。⼀死⽣,齐彭殇。
  ──陶潜《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4、问:他和庄⼦、陶潜能划等号吗?(⽣探究)
  明确:不能,苏轼⼈⽣态度是⼊世⽽⾮出世。他宦海沉浮⼀辈⼦,他从业没抛弃过世俗⽣活和仕途⽣活,他是⼤儒,但⼜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上⽭盾⼜统⼀。
  5、苏360⾸词中,归字出现10多次。他要往哪归?
  点拨:看他另外⼏⾸词。(师投影)
  定风波
  万⾥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安处是吾乡。”
  (吾乡何在?在⼼安处)
  和⼦由渑池怀旧
  “⼈⽣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跳雪泥。泥上偶然留指⽖,鸿飞那复计东西?”
  (⼈⽣像什么?飞鸿踏雪。⼀切皆为偶然、虚幻,⽆夜⼯经功名利禄,还是痛苦灾难,所以还有什么可以悲喜的呢。故欢乐不过必过于欣喜,痛苦可以在内⼼化解,世事沧桑实属过眼烟云,求得本⼼清静便是解脱。和悲喜不形于⾊还不同,不形于⾊,⼼⾥有,他是化了悲与喜。这就直接导向了对社会共认的价值系统的否定,和对苦难现实漠然之的态度。)
  ⾃题⾦⼭画像
  “⼼似已灰之⽊,⾝如不系之⾈。问汝平⽣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就其政治事业⽽⾔,这⾔发然是⾃嘲。但对⽂学家的苏轼来说,例⼦的盖世功业确实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的,⼀个⾝处逆境仍能作出事来的豁达者。)
  东栏梨花
  “梨花淡⽩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株雪,⼈⽣看得⼏清明。”
  (这是他和李⽩的不同。李⽩⼀辈⼦也不明⽩这个社会是怎么回事,他活在⾃⼰的世界⾥,所以通透。)
  6、问:词⼈想归哪⼉?
  明确:归于⼼。不同于曹操的天下归⼼,⽽是⾃归于⼼
  师⼩结:提到东坡为何不躲⾬,因为他知道“前⽅亦⾬”,⼈⽣就是⼀场⾬,⽆边⽆际,⽆可躲藏。最好的避风港就是⾃⼰的⼼灵了。⼼灵驿站,⼼灵家园,⼼灵归所,这是⼀种宁静和通达。他从来就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归隐”,是因为没有必要。他不需要躲避官场,逃离尘嚣,⽽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均是“外部世界”,本⽆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的“内⼼世界”。所谓的“也⽆风⾬也⽆
晴”和“⼩⾈从此逝,江海寄馀⽣”,就是词⼈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种象征。所以苏轼的潇洒⾥⾯有⼈⽣的穿漠和⼼灵的超脱!
  六、温故知新
  问:以前读苏轼的东西是不是都是这个感觉?不是。举点例⼦。(⽣思考讨论)
  师投影:
  浣溪沙
  “⼭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泥。萧萧春⾬⼦规啼。谁道⼈⽣⽆再少,门前流⽔尚能西。休将⽩发唱黄鸡。”
  (⼈⽣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可不必为⽇⽉变迁,⼈⽣衰⽼⽽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态度。)
  江城⼦
  “⽼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宁,亲射虎,看⿐郞。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何妨!持节云中,何⽇遣冯唐?会挽雕⼸如满⽉,西北望,⾝天狼。”
  (渴望建功⽴业的豪情壮志)
  念奴妖⾚壁怀古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以⼈物。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郞⾚壁。乱⽯穿穿,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如画,⼀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扇纶⼱,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华发。⼈⽣如梦,⼀尊还酹江⽉。”
  (壮志难酬)
  《⽔调歌头明⽉⼏时有》中“但愿⼈长久,千⾥共婵娟。”(美好祝愿,⼈间情怀)
  师⼩结:“任”也好,“⽆”也好,有风⾬才有归意。
  七、个性阅读
  1、问:是不是在座的都喜欢苏轼?不是。那请联系本词来说说。
  归纳持否定态度的学⽣的观点:风⾬本客观存在,他却视⽽不见,⽻“出⽆风⾬也⽆晴”,这是⼀种⾃我欺骗、⾃我慰藉。如果命运强加给他的这种风⾬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他就应该愤怒,应该抗争,这才是真性情。⾼兴了你就喊,痛苦了你就哭。这才是⼈的本性,正常⼈,俗⼈。
  2、师推荐⽹上⼀篇⽂章,类⽐⼀下。
  像苏轼这样的好官却最终落了个“贬谪琼崖”的下场,是不正常的,⽽苏轼最终能够对这⼀结果接受并⼼平⽓和那就更不正常了。在这种不正常的背景下,完美的“穷则独善其⾝,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其实只是“随遇⽽安”的另⼀种富于欺骗性的表达。在这种不正常的情况下,“旷达”实则是⼀种⽆奈,“突围”其实是⼀种逃跑。在⼈格的坚硬性上,苏轼不⾜以和中国历史上那些坚持真理⽽不怕杀头的⼈⽐肩⽽⽴!把这种“纯正的窝囊”演变成了⼀种“虚假的完美”,因⽽,他就是“罪莫⼤焉”。
  问:你们认为⼈⽣之⾬来临时,到底是假装没看见,就当不存在,还是主动去躲避或抗争呢?(同学们各抒已见)
  师总结:听⼤家这么说,我突然感觉到⼈⽣的复杂和多元了。在⼈⽣的穿林打叶声中,你到底选择⼀种什么样的姿态,是你⾃⼰的事,只要对得起⼈⽣这⼀场⾬的⼯分,对得起容纳我们的这个世界就⾏了。
  ⼋、学习评价
  1、鉴赏中很重要⼀条就是评价,⽤⼀句话说说他⼈或他的词。
  “苏东坡是⼀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个伟⼤的⼈道主义者,⼀个百姓的朋友,⼀个⼤⽂豪,⼤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个⼯程师,⼀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位瑜珈术修⾏者,佛教徒,巨
儒政治家,⼀个皇帝的秘书,酒仙,⼼肠慈悲的法官,⼀个政治上的坚持⼰者,⼀个⽉夜的漫步者,⼀个诗⼈,⼀个⽣性诙谐爱开玩笑的⼈。”(林语堂《苏东坡传》)
  “中国古代最⾼贵,最亲切,最有魅⼒的⽂⼈”(余秋⾬《⽂明的碎⽚苏东坡突围》)
  “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个可供⼈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活⽣⽣的真实⼈⽣,影响了⽆数后继者的⼈⽣模式的先择和⽂化性格的⾃我设计,从⽽使他与后世的读者,建⽴了⼀种异乎寻常的亲切动⼈的关系。”(王⽔照复旦教授,唐宋⽂学权威)
  “东坡先⽣⾮醉⼼于⾳律者,偶⽽作歌,指出向上⼀路,新天下⽿⽬,弄笔者始知⾃振。”王灼云(《碧鸡漫志》)(课本单元标题语)
  2、带着我们对风⾬的理解、对东坡的理解我们再读⼀遍。
  九、出题训练
  点拨:围绕“⾬”说了这么多,原⽂的“⾬”既是⾃然风⾬,⼜是政治风⾬、⼈⽣风⾬,这么说诗中
的“风⾬”⽤了什么⼿法?(隐喻义,双关。这很可能成为考点。)
  1、最后来做⼀件⼊世之事:给这⾸词拟⼏道赏析题。(投影学⽣出的题⽬)
  “⼀蓑……”刻画了苏轼什么样的形象?
  (重点强调:抓抒情主⼈公的形象,常常是重点)
  “归去……”苏轼要往哪归?结合苏轼⽣平谈谈苏轼的⼈⽣态度。
  (点评:聪明,把上课内容变成题了)
  “轻”怎么理解?⽵杖芒鞋⾏于泥地真⽐马轻?“迎”在词中的作⽤是什么?(重点强调:抓字词来解读,很符合出题常规)
  本单元标题语说东坡词“新天下⽿⽬”,怎么理解,请举例说明。
  (点评:题⽬⼤,可作专题写成随笔了。我⼲脆也加⼀个⼤题:课后练习三。)
  2、布置作业,就选其中两⼩题:
  全⽂悟语:⼼有东坡词,⼈⽣⽆难题。⼈⽣再多的⾬,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把伞,撑起了⼀⽚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样明亮,⼀样豁达。如果做不到,再多读读他的⽂字吧。
  【教学反思】
  学会理性思辨、笑对⼈⽣挑战。
  苏轼《定风波》教学设计篇2
  ⼀、导⼊
  请问在座的⼥同学,有这么⼀个⼈,他少年得志,学识⼴博,才华横溢,⽂诗词书画⽆所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