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皋怎么读音论幽默阅读答案
篇一:“孔子只是一个符号”阅读试题及答案
孔子只是一个符号李零近来,《论语》很火,孔子很热。我们北京大学中文系,也开了《论语》课。课分三个班,我教其中的一个班。201X年的下半年和201X年的上半年,我花了两个学期,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了一遍。我的讲义,正标题是“丧家狗”,副标题是“我读《论语》”。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无家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读《论语》,我的感受,两个字:孤独。孔子很孤独。现在,有人请他当心理医生,其实,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语》里面的。子贡说,
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被孔子否认。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栖皇,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这才是真相。当年,公元前492年,六十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前往郑国,和他的学生走散。他独自站在郭城的东门外等候。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丧家狗,垂头丧气。子贡把他的话一五一十告诉孔子,孔子不以为忤,反而平静地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在这个故事里,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孔子绝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浮海居夷之叹,但遍干诸侯,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回到了他的出生地。他的晚年,年年伤心。丧子,哀麟,回死由亡,让他哭干了眼泪。他是死在自己的家中——然而,他却没有家。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宿命。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当年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此书杂乱无章,淡流寡水,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训,论哲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什么
过人之处。谁说不读《论语》就无以为人,现在世道人心这么坏(如贪污腐化、制售假药、卖红心鸭蛋者流),都是因为不读《论语》,不敬孔子,那就过了。我理解,道德和秩序,秩序更重要。不是因为没道德才没秩序,而是因为没秩序才没道德。道德很脆弱,也很实际。说好就好,说坏就坏。越是没道德,才越讲道德。道德不是讲出来的。历史上,国家一治一乱,道德时好时坏,太正常。远了不说,明朝末年怎么样,清朝末年怎么样?野史笔记、旧小说还在,人和现在一般坏,甚至更坏。您别忘了,那时道德归谁管?正是孔老夫子。现在的“孔子热”,热的不是孔子,孔子只是符号。社会失范,道德失灵,急需代用品。就像戒烟的抽“如烟”,暂时过嘴瘾。有人呼吁的乡约民规或宗教道德,也都是“如烟”。代用品,只要能代就行,不定是哪种。(本文节选自《读书》201X年第3期)1.作者认为孔子是孤独的,下列各项不能表明孔子孤独的一项是(3分)( )A.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敏而好学,道德修养高,但是出身低微,批评当世权贵。B.孔子对自己的祖国绝望,虽然遍干诸侯,却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国家。C.他很栖皇,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D.孔子死在自己的家里,却没有家,在现实世界(里)不到精神家园。2.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两项是(6分)( ) ( )
篇二:阅读题
昌根花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有关幽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幽默的背景知识。其次是主要在语言学领域对国内有关幽默研究的综述,包括研究现状、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等。最后本文归纳了国内幽默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部分原因,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一定的方向。
幽默 语言学 研究 综述
幽默的中文译名始见于林语堂先生的《论幽默的译名》一书,是从英语单词Humor音译过来的,通常认为含有诙谐、调侃、有趣而意味深长等意义。对幽默的理论进行研究,已成为一门具有独立地位的专门学科。
对幽默的研究由来已久, 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 并且随后经由各学科的相互协作得以不断的发展完善。以下是对近年来国内有关英语幽默研究的综述。
早期从心理学、修辞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美学角度研究幽默,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才占有一席之地。
幽默的研究具有复杂性和多学科性,迄今为止对幽默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方法。不可否认,国内幽默言语的研究较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不管是在研究队伍的阵容上,还是在具体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从认知模式、心理机制角度着手的也比较多。同时出现了不局限于英语一种语言的研究,所选的语料有中文的,有俄文的等。如严维华(201X)用合作原则分析了老舍的《茶馆》中的幽默。
2.1语义学角度:脚本理论、歧义、双关、别解、大词小用
Raskin (1985)的脚本理论及Attardo &; Raskin(1991)的普通言语幽默理论是从语义的角度对幽默研究的重要理论。师静(201X)从语音、词法、句法等方面对由于歧义现象产生的幽默结合鲜明的例子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歧义是使幽默产生的常见手段。双关是利用语音和词语的多义性, 使语句所表达的内容出现两种不同的解释, 彼此之间产生了双关, 产生幽默效果(杨洁201X:9)。英语幽默中的一些常见的双关形式包括:语音双关、语义双关、语源双关、语用双关、缩合--混成双关和双语双关(吕光旦1991)。杨洁(201X:12)还从别解、大词小用方面分析了幽默的产生。
2.2语用学角度:合作原则、前提、关联理论、会话含义、指示语等
国内学者以语用学理论观点为支撑,对幽默进行的研究要比语义学角度的多。比如合作原则(CP)、前提和语境、言语行为理论等。张淑静(1998)、严维华(201X)、左自鸣(201X)、赵英科(201X)等引用大量鲜活有趣的例子论证了貌似违反实则遵守合作原则或者与其相反,都能导致幽默的产生。张淑静(1998)、李兰萍(201X)、左自鸣(201X)等分析了由前提引发的幽默。涂靖(201X)指出关联理论对幽默话语具有极强的解释力。王勇(201X)利用关联理论解释了作为言语交际的幽默,兼顾了幽默的制笑机制和交际意图。除了结合例子用关联理论对幽默进行分析,这一理论近年来还被用于研究幽默话语的翻译。
上述研究在深化幽默言语的理解上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这些研究尚未全然揭示幽默言语效果得以实现的心理机制。
2.3功能语言学角度:语篇、语境和语篇功能
范小田(201X)对幽默的语篇体载和语篇体载结构趋势进行了分析,发掘了产生幽默的深层
原因。幽默语篇的语域特征包括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要素。从语篇功能角度,幽默篇章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如衔接和连贯等。
2.4修辞学角度:表面语言现象
他们研究幽默的修辞结构和技巧,忽视它的深层特征以及所有幽默共有的普遍特征。例如,张弓(1963)指出,“幽默是中文的一个重要修辞手段”。他和他的追随者们把幽默仅仅看作语言使用的修辞方式。
2.5认知语言学角度:关联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心智空间论和不和谐-消解论
王文斌、林波(201X)提出对幽默言语的成功解读不仅有赖于关联和推理,同时也有赖于概念整合和新显结构。徐晓萍(201X)用Sperber &;Wilson (1986/ 1995) 的关联论和Fauconnier (1985/ 1994 , 1997) 的心智空间论来解析幽默理解时的认知操作过程以及幽默效果产生的根本原因。刘国辉(201X)从stereotypical cognitive frame(常规认知框架)、conceptual integration(概念整合)、cognitive biasing-effects(认知反差效应)三个角度,探究了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人们对世间的一切都有一个基本的常规认知框,这个框
架经过转换和整合产生了反差效应。幽默正是利用这种反差效应所产生的不一致现象(incongruity) ,才诱发了人们轻松而愉快的笑声。
国内学者对英语幽默的研究采用的方法有:(1)形式法:笑话往往在语言结构上做文章,双重含义通常是其结果。因此他们采取一种形式方式,对言语幽默进行了制笑机制的分析。(2)功能法:徐立新(201X)采用Halliday的三个语言的元功能以及Nash的三个信息原则来结合言语幽默的三维探索。(3)语用认知法: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迅速发展,很多认知语言学工具,如关联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心智空间论和不和谐-消解论等,被运用到幽默研究中。
国内幽默的研究存在的问题有:
(1)有关英语幽默的多篇论文,以思辩的方式和引用西方幽默理论的居多,并结合了大量的例子,但未发现一篇实证研究的论文,如对幽默的个案研究等。
(2)目前国内对幽默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幽默”一词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从西方移植来的。中国目前尚不到一个词具有西方的“Humor”一词的内涵和外延一样,也没有一个词可以用来包揽所有的与笑相关的现象。
(3)关于幽默的理论,和国外相比,汉语和英语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
差异。英语中关于幽默的理论既丰富又具体(有Attardo and Raskin 的SSTH理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Verbal Humor、Sperber 和Wilson 的关联理论等),而汉语的幽默理论在数量上要相形见绌许多,只有林语堂和老舍的幽默观等。
(4)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国内对幽默在教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限于教学幽默的经验 总结 ,探讨内容主要限于什么是教学幽默、教学幽默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幽默技法等三个方面,较少谈及教学幽默起作用的机制、理论模型、教学幽默与年龄、性别、性格、思维方式、创造力等因素的关系,尚未发现相关的实证研究。
造成目前国内的研究状况,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中国人认识幽默存在误区,将其等同于“搞笑”“寻开心”“耍嘴皮子”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不看重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