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欧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能源关系及其走向
主要介绍下欧盟与以下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关系。能源供应方:中东地区、非洲、俄罗斯 中亚-里海地区能源输送过境国:俄罗斯
中东地区有哪些国家能源消费大国:美国 中国中东地区:中东集中了世界石油储量的近2/3,长期以来是欧盟进口石油的最大来源地。
(但是中东油气产量已接近峰值,且地区局势不稳,供应中断的风险很大。加上欧盟的中东政策又受到美国牵制,迫使欧盟急于降低对中东的能源依赖。) 说到非洲:非洲是世界主要油气产地之一,欧盟曾长期独占非洲油气资源,它从非洲进口的石油约占非洲石油总产量的37%,从非洲进口的天然气占非洲天然气总产量的21.5%。(但是由于受到美国挤压和地区局势不稳,欧盟在非洲的能源供应也趋于紧张。)
再说到俄罗斯:俄罗斯是世界石油储量和生产大国。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及中亚-里海地区成为欧盟能源进口战略的主攻方向。欧盟天然气消费的26.3%需从俄进口。
(但俄罗斯借能源财富复苏的势头超过欧盟预期,欧盟天然气运输又需借道俄美势力争夺的
中间地带,俄乌斗气、俄格争端等风波暴露出欧俄双方在能源安全观念和地缘政治上的矛盾和冲突,所以降低对俄能源依赖成为了欧盟的当务之急。)以上的三个但是中我们可以看到阻碍欧盟能源外交的主要干扰因素可以分为三个点:地区局势不稳、政策受制于美和对俄关系不稳,所以为了推进能源外交,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多元和有序,欧盟的当务之急就是确保外来能源的供应。所以在2004年欧盟东扩后,与欧洲地理接近、关系还不错的中亚里海地区就成了欧盟拓展能源供应地的首选。
中亚里海地区是目前仅次于中东的油气资源富集地。中亚五国总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油气地质面积就达1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哈萨克斯坦跟土库曼斯坦 还有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探明储量跟天然气储量 远景储量都蛮多的。再加上沿岸的伊朗、阿塞拜疆和俄罗斯沿海部分,这一地区的石油储量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全球油气资源总量的8%和5%,被称为世界“21世纪的能源基地”。
加上中亚里海地区的资源绝大部分是用于出口的  还有这个地区在对欧能源供应上还具有较大的地缘优势。一该地区为核心向西延展即为“大石油中东”,向北向东与俄油气地带连接即为“里海中亚俄罗斯油气带”。如果再向西延经中东至北非,向东扩至俄西伯利亚和远东
地区,则形成巨大的“全球油气资源核心地带”,蕴藏了全球65%的是有和73%的天然气。此外,作为欧亚大陆交通枢纽,可以在这一地区形成多向管线输出,为跨大陆运输提供海上中转,运输成本降低,便于该地区能源输出的多元化布局。所以,能源成为欧盟对中亚战略的最优先目标。
接下来大致讲下美欧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关系
欧盟是美国在中亚能源外交中的伙伴,双方在获取稳定能源、确保供应安全等方面目标一致。但由于政策优先顺序不同,美战略考虑也会与欧盟利益算计产生矛盾。比如欧盟曾想要拉伊朗加入“纳布科”项目就遭美国否决。尤其是党美俄利益冲突时,欧盟就一般处于两难境地。
美国十分重视作为欧亚大陆地缘政治中心和能源基地的中亚里海地区,其战略目的是遏制并削弱俄罗斯和伊朗的影响,将该地区纳入西方体系并逐步形成“美战略利益区”。能源争夺是其遏制俄、伊主要手段,除攫取资源外,美还在控制油气线路、垄断油气运输上与俄激烈角逐。
俄罗斯将中亚里海地区视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和南部边界的天然屏障,无论从地缘政治还是能源安全出发,该读取都是其必争之地。作为世界油气出口大国,能源外交是俄振兴经济和重塑打过地位的主要手段。
然后是中欧在中亚里海地区的能源关系
随着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开通和欧盟中亚能源战略的逐步清晰,中欧能源利益开始交错,形成一种竞争态势,而这种态势直接表现为双方在天然气气源和随之而来的价格竞争方面。因为由于油气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随之而来的供需矛盾的加剧、生产和供应压力的加大,使中亚供应国通过价格杠杆寻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可能性很大。同样的价格问题也能体现中欧的合作关系,中欧在价格问题上既是竞争者是同盟者,比如可以在中欧能源战略对话机制中引入价格谈判和协调机制,同时加强金融风险控制,来抑制大财团和中亚国家操纵油气价格制造能源危机,共同抑制中亚能源成本上升的风险。
2中欧能源中心  这一中心着力于实现欧洲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在中国的本土化,并将为中国提供能够有效地回报政府和企业在清洁能源和节能领域投资的技术方案。它的的成立标志着中欧长期性能源合作平台的建立,是欧洲委员会与中国国家能源局长期合作的成果之
一,也是中欧双边能源合作中很重要的一步。
20095月第十一次中欧峰会签署的《中欧清洁能源中心联合声明》和200911月第十二次中欧峰会签署的《启动近零排放碳项目第二阶段合作谅解备忘录》是近年所为人熟知的两项合作方案。
最后就大概介绍下欧盟总体能源战略由于欧盟的发展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所以在可预见的将来,欧盟对外能源的依存程度还会加剧。所以在世界上寻价格最稳定、运输最便利、供应量稳定增长的能源就成了欧盟的战略目标,说白了就是防范油气进口中断和价格暴涨。具体地讲,欧盟的对外能源战略包括: 致力于能源资源多样化的同时,使能源进口来源多样化。在能源来源地方面,不仅考虑到经济因素,也考虑到环境和地缘政治的因素、恐怖主义的威胁。重新审视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加强与能源出口国的联系,特别是发展与临近能源大国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第一大国和石油出口第二大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能源外交,以及其他多种控制能源供给的形式,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建立与欧盟能源网络相联通的能源大市场。 ————————————————————————————————————经过不
断补充和完善,欧盟能源安全战略已发展成以“供应安全、竞争力和可持续性”为总目标的综合性战略,包括以“发展石油替代能源和保护环境”为目标的内部战略和以“防范油气进口中断和价格暴涨”为目标的外部战略两部分。对我国能源外交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2002年我国石油需求量约为2.5亿吨,超过日本成为位居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增长,2004年首次超过亿吨红线。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1亿吨时,往往需要动用外交、经济等手段来保证石油安全。因此,能源外交成为我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制定具有本国特的能源外交战略 能源外交战略是我国国家战略、国际战略的头等大事之一。我国能源外交目前处于重实践轻理论、重战术轻战略、重行动轻协调的状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王海运认为,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我国需尽快制定具有本国特的能源外交战略。其次,我国需尽快形成能源外交协调机制。能源外交活动的主体来自方方面面。要形成整体合力,必须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再次,我国需尽快提高能源企业的能源外交意识。我国能源企业领导应更多地关注国际战略问题,应充分利用国际问题研究界的智力资源,在决定对外技资、海外企业并购等重大行动前,认真听取他们的情况分析和对策建议。 我国的能源外交战略重点应着眼于亚洲地区。这一地
区既是中国的近邻,又有地缘政治优势,而且,亚洲地区集中了世界上最丰富的油气资源储藏,应是我国能源外交的重点地区。我国政府应及时提出亚洲石油输出国和进口国共同研究中长期亚洲能源国际合作的总体构想和基本框架,适时建立亚洲能源合作平台和协调机制,带头发起亚洲能源合作行动。 (二)实行能源进口多元化,降低能源供应的风险 目前,我国的石油进口有一半来自中东地区,1/4来自非洲,其它来自俄罗斯、中亚等地。对此,我国能源问题专家普遍认为"存在相当大的风险"。专家建议,中国应实行能源进口多元化,以降低能源供应的风险。 我国目前的一些合作伙伴,诸如:伊朗、苏丹、尼日利亚、利比亚等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使中国的能源供给面临风险。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是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今后减少对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的依赖,我国政府应积极尝试从中亚、俄罗斯、拉丁美洲和非洲寻新的石油来源。国际能源专家们认为,中国政府目前开展的一系列能源外交活动从整体上符合中国的能源策略,这些努力正在试图尽可能实现其利益多元化,以防止任何类似俄乌天然气之争的能源危机。 (三)与能源消费大国加强合作谋求共赢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石油国际供给安全靠一国的努力难以实现,开展多边合作是最有效的措施。在解决国内能源需求方面,一味地主张与其他能源消费大国开展竞争,只会导致两败俱伤。损害别国利益,实质上也是在损害本国的利益。
对于石油这种战略资源来说,无论是在维护市场稳定,还是防范供应中断或运输安全方面,消费国之间的合作显得尤其重要。能源消费大国在能源问题上利益相关,可以通过合作共同抵御风险。因此,风险互担,降低成本,加强互利合作才是我国与其他能源消费大国开展能源外交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与能源消费大国的双边及多边合作还十分有限。我国与其它能源消费大国在保障能源安全、谋求能源利益,应对国际能源危机,操纵国际能源市场的贸易与交易,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有许多共同利益。各能源消费大国应当共同发展全球能源市场的基础设施,以形成具有统一规则的全球能源市场为最终目标,共同努力解决能源问题,如消除供求失衡,主动共享利润和共担风险,建立防范冲突的市场能源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