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管理思想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5篇)
第一篇:东方的管理思想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东方的管理思想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以儒家为主,道家为辅的文化。通过上一节的讨论,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归纳起来,基于中国文化所形成的管理思想有以下这样一些特征。
一、以人为政治管理的中心
二、以家为生活及日常活动的中心
三、以计谋为交往的中心
以人为政治管理的中心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人当作宇宙的中心,人是万物的主宰,是天地间最为灵秀的生物,是万物之灵。但是要强调人的重要性,首先是通过宣扬天的重要,然后用天的权威来证明人的重要,这即是天人合一。中国的哲学就是以追求人身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为命题的哲
学,所有关于自然社会规律的探讨都是围绕这一命题展开的,所以中国文化是中国人本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对于人的研究,以及对于人如何适应统治者需要的规范,中国文化是有着独到之处的。首先是人要听命于天,天的代表者是天子,那就听命于天子,这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儒家提出了大量的规则和道德规范。如“克己复礼”,通过自身的修养来满足统治者的要求。总体上说,中国的文化是一个奴性文化,用鲁迅的话来说是一种伺候主子的文化。但同时它也有两面性:一方面要求个人如何克制自己来适应统治者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却要对国家具有雄才大略,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和志向。这两方是矛盾的,在这样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中,如何使之得到完美的统一,这就是这种文化的艺术之所在。用好人去伺候一个坏人,而且坏人还掌握好人的生死大权,同时道德规范了好人不能违背坏人,这对于一个好人来说是一个很难的题目。于是好人就只有几条路走了,一是好人变成坏人;一是坚持还是好人,这样得到好名声而结束自己生命;再就是既不使自己变成一个坏人,也不坚持自己是个好人,而且使坏人向好人转化,又让他感觉不到,同时又实现了自己治国安邦的宏伟大志。因此,中国人的最有办法是中庸。21世纪,是管理学理论全新发展的一个阶段。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合作的日益频繁.也使得东西方管理思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冲
突和融合。
一、注重文化与伦理引导的东方管理思想的回归
东方的管理思想是以中华传统管理文化为主要内涵的管理理论。非常注重文化和伦理的引导。在17世纪之前,这种管理思想给东方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繁荣和昌盛。但近代东方的衰落与西方的迅速崛起,使管理学理论成长的落脚点一直停留在西方的管理思想体系之中。随着东西方之间经济的不断融合,东方的管理思想必然会在世纪之交的管理学理论中得到回归。
1、东方管理思想:基于文化与伦理的约束和激励
东方的管理思想是在中华管理实践与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整套理论体系。理论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以及《周易》和佛学等众多学术流派。
这些思想包括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人性之善”、“修己安人”;以道家学派为代表的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墨家为代表的“兼爱”、“利人”;以法家为代表的“唯法为治”;以兵家为代表的“运筹定计”、“知人善任”;以《周易》为代表的“刚柔相济”、“崇德广业”;以佛家为
代表的“以善为本” 等。
东方的管理思想有其
独特的思想魅力,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通过文化和伦理引导人性,从而规范个体行为
东方对于人性假设在初期就有不同,但以人性本善为主流思想。以儒家为代表。儒家文化认为人生而性善,孟子在《告子上》中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他还进一步指出:仁、义、礼、智这“四心”是人皆有之的善性。并且认为人的善性可以通过教育、修养和德化保持,因此主张德治,强调教育的作用。人的管理是可以通过保持和发展这种善端而达到的,是可以通过人本身的内在的而非外在的制度和刺激而达到的。
置于文化、伦理基础上的东方人性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努力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和谐的人际氛围,重整体,倡导体的凝聚精神,培养高尚的情操道德,注意管理因素的协调平衡,以道德作为管理的基础,把人性和伦理结合起来,通过文化氛围、道德舆论、伦
理规范的引导,达到规范个体行为的目的。
(2)强化道德观和责任感的约束与激励
东方管理思想在人性本善的假设前提下,其管理方法表现为“仁政”、“信民”和道德感化。更关注个体的情感需求,强调心治,重视精神激励与精神塑造,主张通过教育来造就有理想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通过各个方面不断强化个体道德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舍生取义”等。约束和激励更多的表现为正向性、侧重于“软管理”手段。
2、东方管理思想的回归与现实意义
近20年来,经济的全球化不断加强,英美等国进入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时期,而日本等国家在东方管理思想指导下的却迅速崛起,世界经济格局的这种变化使得主流的管理思想已经开始把重心转向东方“软管理”,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特别是强调人的精神因素和主观能动因素,重视企业文化,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人本理念兴起,学习型组织被提出并应用。这些迹象都在不断证实:经济的进一步发
展需要一种更为先进的管理理论的指导,主流的西方管理思想因过于强调“理性”和“效率”,
在包容性、人本性、柔和性、服务性等方面存在不足。而东方管理思想正在这些方面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内涵,东方的管理思想的回归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东方管理理论的精髓和创新在于“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人”是东方管理哲学的核心,包括两大层面:一是要求管理者为他人着想,重视人际关系的协调,通过自身的道德威望感召和示范,在无形中影响被管理者,从而使社会与人际关系处于最佳状态,达到最佳的管理绩效。就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另一方面:“人为为人”。作为东方管理文化的本质特征,“人为为人”揭示了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激励与服务的综合体现,强调自身行为的激励和修养,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够持久地处于激发状态下工作,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人与人互相联系,并且可以转化。对任何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有一个从个人行为逐步向为他人服务转化的过程,即从“人为”向“为人”转变的过程,从而达到体和谐。
随着柔性管理时代的到来,东方管理中的人本管理和体和谐思想必然是未来管理的重点与方向。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管理思想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大概有两点。一是系统性,讲得比较清楚,重视器用,而
不像《道德经》,说了好像没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是没有什么作用。另一个是多元化,包括现在国内所推崇的一些所谓的西方管理大师,在国外都没有这么高的名声。比如做营销的科特勒,也不是什么耶酥,只是伟大的教授之一而已。他们的优势只是在于比其他人更成系统,更能自圆其说。我们所要学习的也在于要形成自己的思想系统,而不仅仅是解决一个个问题的点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具有原创性,因此是不能学习、不能模仿的。因为这是一种能力,在长期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感知事物、体会事物、表达事物、把握事物以及建立这种关系的能力。在中国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得益于西方的管理思想,但他们的优势还是在思想的原创性,比如像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成为他们思想魅力所在、企业文化核心所在。但中国的CEO不是思想家,只能算是经理人。
我认为知识分为工具性的和知识性的。相对来说,工具性的作用更大。有孩子的人最清楚,孩子不会接受你的思想,除非给他体验的机会。人们是在建立器用,然后去体会,再去选择的过程中接受思想的。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具有系统性的、有助于企业建立新的管理模式的方法论。它应该来自于伟大的思想,来自于器用的思想,比一般工具稍高。所以应
该学习更多的工具性知识。我在美国学习的导师也说过,没有可能在很短时间内掌握美国的公共管理思想,只能学到技术。我称之为可以体验的系统的管理方法。
中国在引进西方的管理思想时有一些偏差,就是对他们尊崇的程度比较高。我认为关注方法论比关注管理思想从现实性角度说作用更大。这样对推动中国企业重组资源、重组自己的思想方式有更大的益处。
其实很多西方的管理思想我们已经借用了,可能没有意识到。比如像特许经营和连锁经营。发展速度很快、遍布生活各个角落的连锁,实际上体现了一种管理思想或一种管理工具。特许经营被称为第三次商业革命,这是在思想上的贡献、突破和创新。第一、二次的商业革命所带来的百货店、超级市场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以及知识经济的转变。这种也许准确地称为营销通路、商业模式的手段从思想的突破加快了商业发展的历程。连锁经营突破了原有的经营套路,采取了全新的管理思想,各种经济成分加入到这个体系中,只要遵从这种管理思想,就可以实现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生意的想法。这是通过自己开店的做法所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