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与“纹”相通,本义指各交错的纹理。“文”的引申义有()
A、指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B、由伦理之说导出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
C、在前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以及通过某种改变,使之更完善。
D、《礼记》所谓“文犹美也,善也。
答案: ABCD
2、“化而为鸟,其名曰鹏”,出自()
A、《庄子》
B、《老子》
C、《资治通鉴》
D、《论语》
答案: A
3、文化的分类()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行为文化
D、心态文化
答案: ABCD
4、()的“保民思想”,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潮的先河。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
答案: C
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出自()
A、《蒹葭》
B、《采薇》
C、《黍离》
D、《氓》
答案: C
6、文化的分类()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行为文化
D、心态文化答案: ABCD
7、文化的特征()
A、人类共同性
B、时代性
C、民族性
D、宗教性答案: ABCD
8、下面的说法中,哪些可以作为文化的功能()
A、记录功能
B、认知功能
C、传播功能
D、凝聚功能
E、教化功能
F、调控功能
答案: ABCDEF
9、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的土壤中,产生了哪两种文化类型()
A、西方文化
B、农耕文化
C、游牧文化
D、马列主义文化
答案: BC
10、下列哪几项内容属于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
A、上古时期,人们获取现成食物,不懂“生产和再生产”。
B、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是原始农业的开端,出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夏末至商代,社会经济单位由原始氏族公社逐渐演变为奴隶主贵族庄园。
D、周代初期,社会经济单位为奴隶主贵族庄园或封建领主庄园。后期,井田制瓦解。封建领主变为封建地主,农奴转化为佃农。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家庭农业和小手工业生产为经济单位的自然经济形成并发展。答案:ABCD
11、国家最初形成过程中,血缘和国家政权是交织到一起的,以下哪几个方面是这样反映出来的。()
A、汉唐时期,任子制
B、宋元明时,恩荫制
C、清朝,恩生制
D、民国时期,接班制答案: ABC
12、血缘宗法制度的类型是()
A、周代,宗子法,即嫡长子继承法
B、东汉后,门阀氏族制度
C、宋代后,家族或宗族制度
D、明清时期,官职世袭制度答案: ABC
13、血缘宗法制度的特点()
A、父权系统
B、孝道观念
C、君权
D、夫权
答案: ABCD
14、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答案:正确
15、《礼记》中的“五成文而不乱”,“”指颜。
答案:错误
16、在传统属于我们之前,我们早已属于传统。
答案:正确
17、道家的经典著作是《金刚经》。
答案:错误
18、中国人的起源于中国古人类。
答案:错误
19、“德”的提出是中国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事件,它是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的构建和文化形象的塑造的基础和骨架。
答案:正确
20、民本思想(基本内容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人的地位,在君与民的关系上强调民的地位。在西周表现为“保民”以悦天,在春秋战国表现为“爱民”以悦民。
答案:正确
21、诗书画一体格局出现在宋代绘画。
答案:正确
22、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如何兴起壮大的。
答案:
私学兴起—士阶层的来源—百家争鸣。23、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历史地理环境A、自然地理环境
B、
人文地理环境C、
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
答案: ABC
解析:ABC
24、中国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哪两项内容
A、气候
B、地形、地貌
C、人口
D、制度
答案: AB
25、中国地理环境的地形、地貌的特征是什么
A、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B、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构成“三大阶梯”
C、三面是山,一面临海的地形、地貌
D、紧靠大西洋
答案: ABC
26、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什么
A、
疆域的辽阔,带来了中国文化中心经常转移B、
中国文化具有独立完成的特点C、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延续性有密切关系
D、
地理环境与开放、闭关有密切关系答案: ABCD
27、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A、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元性
B、地理环境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与独立性
C、地理环境的广阔性与完整独立性,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连续性
D、农耕地理环境支配下的中国“天下中心”观
E、古代农耕地区与游牧地区的矛盾冲突与文化融合答案: ABCDE
28、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主要指社会人为创造和划分的地理环境,A、
疆域B、
政区C、
民族D、
人口答案: ABCD
29、政区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区域,中国的政区发展阶段有哪些?A、
夏:开始按地区划分居民,“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周:分封制——“封邦建国”,“受民受疆土”
B、
秦:郡县制
西汉:汉初是“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实行“州郡二级制”
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制
C、
隋唐:隋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唐后期设节度使D、宋:路府州县四级制
E、
元朝:行省制度F、
明朝:全国分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G、
清朝:分省府县三级,全国有十八个省、五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和内外蒙古旗盟答案: ABCDEFG
30、历史上中国人口变化的三个特点
A、
人口众多B、
人口分布不均衡C、
人口迁徙频繁D、人口固定性强
答案: ABC
31、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是长江流域答案:错误
32、仰韶文化是彩陶文,龙山文化是黑陶文化答案:正确
33、文明和文化的关系,内涵和外延是什么
答案:
文化是大文化的意思,往往指向上的,也可以指向下的历史现象,或是文化潮流。而文明主要是指向上方向的发展。比如我们说的文化阶段,文化大革命或西方中世纪时期。34、举例说明征服者被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征服
答案:
清朝初年的政策,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等35、怎样理解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循环式的复苏与进步”
答案:
从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去解释36、梁漱溟在《东方学术概论》里说:人类学术是研究三个问题:
A、
一是人对物的问题——产生自然科学
B、
二是人对人的问题——产生社会科学C、三是人对己的问题——产生宗教
D、四是人对社会的问题,产生艺术
答案: ABC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