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汤---神奇的方剂,组方精准,堪称妙方
〖方源〗《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 熟地一两(30g) 肉桂一钱,去皮,研粉(3g) 麻黄五分(2g) 鹿角胶三钱(9g)白芥子二钱(6g) 姜炭五分(2g) 生甘草一钱(3g)
〖用法〗以上八味共为细末,开水送服一钱(3g),日二次。临床效果胜过水煎服。
〖用法〗水煎服。
〖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主治〗阴疽。漫肿无头,皮不变,痠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方解〗阴疽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故局
部或全身见一系列虚寒表现。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方中重用熟地,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两者合用,养血助阳,以治其本,共为君药。寒凝湿滞,非温通而不足以化,故方用姜炭、肉桂温热之品为臣。脾主肌肉,姜炭温中,破阴通阳;寒在营血,肉桂入营,温通血脉。佐以麻黄,辛温达卫,宣通经络,引阳气,开寒结;白芥子祛寒痰湿滞,可达皮里膜外,两味合用,既能使血气宣通,又可令熟地、鹿胶补而不滞。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综观全方,其配伍特点是补血药与温阳药合用,辛散与滋腻之品相伍,宣化寒凝而通经络,补养精血而扶阳气。用于阴疽,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化阴凝而布阳气,使筋骨、肌肉、血脉、皮里膜外凝聚之阴邪,皆得尽去,故以阳和名之。
〖运用〗
1.本方为阴疽的常用方剂。以患部漫肿无头,皮不变,痠痛无热,脉迟细或沉细为证治要点。
2.如兼气虚不足,可加党参、黄芪等补气之品效果更佳。
3.用本方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疡等属血虚寒凝者。
〖附方〗
1.小金丹《外科证治全生集》白胶香 制草乌 五灵脂 地龙 木鳖各一两五钱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归身酒炒,各七钱五分 麝香三钱墨炭一钱二分上药各研细末,用糯米粉一两二钱,同上糊厚,千槌打融为丸,如芡实大,每料约二百五十丸,临用陈酒送下一丸,醉盖取汗,流注将溃及溃者,以十丸均作五日服完,以杜流走不定,可绝增入者。但丸内有五灵脂与人参相反,不可与有参之药同日而服。功用:化痰除湿,祛瘀通络。主治:寒湿痰瘀所致的流注、痰核、瘰疬、乳岩、横痃、贴骨疽、蟮拱头等病。初起肤不变,肿硬作痛者。
原书使用本方,常与阳和汤并进,或交替使用。但此方较阳和汤药力峻猛,惟体实者相宜,正虚者不可用,孕妇忌用。
2 .犀黄丸〈外科证治全生集》牛黄3分 麝香一半.乳香没药各一两,各去油研极细末黄米饭一两。上药用黄米饭捣烂为丸,忌火烘,晒干,陈酒送下三钱(9克)。患生上部,临卧
服;下部,空心服。功用: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主治:乳岩、横痃、瘰病、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等。
〖文献摘要〗
《成方便读》:“夫痈疽流注之属于阴寒者,人皆知用温散之法,然痰凝血滞之证,若正气充足者,自可运行无阻,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其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疡因于血分者,仍必从血而求之。故以熟地大补阴血之药为君;恐草木无情,力难充足,又以鹿角胶有形精血之属以赞助之;但既虚且寒,又非平补之性可收速效,再以炮姜之温中散寒,能入血分者,引领熟地、鹿角胶直入其地,以成其功;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之痰,桂枝入营,麻黄达卫,共成解散之勋,以宣熟地、鹿角胶之滞;甘草……协和诸药。”
《科症治全生集?阴疽治法》:“夫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
临床报道:用阳和汤加当归、丹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0例,结果肢痛和跛行消失
皮温肤正常,创面愈合者12例2症状减轻、创面经手术治愈者8例(中医年鉴,1985:121)阳和汤去姜炭、生甘草,加桃仁、海藻、莪术为基本方,并随证加减,卵巢囊肿26例,均经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确诊,以单侧发病、囊肿最大径在10厘米以内未扭转者为观察对象。经,囊肿及症状消失,并经B超检查证实评为治愈者23例;囊肿缩小,症状好转或消失评为有效者2例,其中1例经手术证明为畸胎瘤;服药10剂包块无缩小,未再继续服药评为无效1例。治愈病例最少服药5剂,最多服药36剂(中医杂志 19 89; 11 40。
原文地址:阳和汤加减癌症有效案例三例作者:周志远
在最近的临床过程中,笔者再次用阳和汤加减癌症取得了明显的近期疗效,一例肺小细胞癌患者,一例腹膜间皮瘤患者,笔者根据这两个患者畏寒肢冷贫血等阳虚迹象,均以阳和汤为主,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相应的加减味,服药时与西黄丸并用,基本为服七天停七天或见便溏即停。用药相当安全,两个患者的近期疗效都非常出。
肺小细胞癌患者在接受笔者的中医之前,多次化疗,体力几近崩溃,甚至在前几次化疗后需要借助轮椅出行。笔者先予以八珍汤加味调理其气血不足的症状,后投以阳和汤加
味,经治二月多后,患者神采奕奕,健如常人。近期去医院复查,病情控制得相当不错,患者所在的湘雅医院的西医亦十分佩服中医在患者身上所发挥的疗效。
腹膜间皮瘤患者在前腹水,体乏,神倦,肝脾肿大。经笔者以阳和汤加味,与西黄丸并用后一个多月,患者体力大为改善。去医院复查,腹水由原来的4.7CM下降到3.3CM,CA125降了20多,肝部原来有一个大的结节,开始明显缩小。
因为是吃七天停七天,此患者实际采用中药不足二十天。这个患者一年多前,接受过西医的化疗,这次复发后拒绝继续化疗,直接采用中医,在到笔者后,经笔者以阳和汤加减配莱菔子茶,近期疗效亦堪谓卓著。
如果加上此前笔者的一例老年淋巴瘤患者,笔者用阳和汤在短期内取得卓越疗效的患者已经有三位了。该老年淋巴瘤患者在服用阳和汤和西黄丸后,皮肤下结节迅速消失,身体恢复速度非常快。
阳和汤适应症为阴证患者,在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阴症患者时,能够起到非常卓越的疗效,是中医名方中极为难得的一张疑难杂症的验方。笔者亦曾以其一例鹤膝风患者,该患者在服用阳和汤一周后,缠绵不愈的鹤膝风基本痊愈。
辨证正确,阳和汤的功效确实不可小觑。但是简单套用阳和汤亦十分危险。历代中医前辈对阳和汤的告诫中,均有阳证或半阴半阳证患者口莫沾唇的垂训。所以临床辩证时一定要小心。
阴疽良方阳和汤
中国中医药报2010-05-12
□ 李鸿亮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
阴疽之表现患处漫肿无头,皮不变,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其形成多由于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常伴有全身虚寒证。临床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尤其是疖肿形成之后,大剂量应用清热解毒之品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可使疖肿转化为阴疽。阳和汤出自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专为阴疽而设。在抗生素和清热解毒之品滥用的今天,更显其功效卓著。
去油患者,李某,男,70岁。于2006年7月就诊。
自述20天前右侧面颊出现黄豆大小硬结,压之疼痛,并有红肿。在社区医院按“疖肿”给予青霉素980万单位,甲硝唑250毫升静脉点滴,7天后疖肿红肿消失,但硬结扩大如花生米,压之仍有疼痛。于是将青霉素换为头孢哌酮,继续输至第18天,硬结仍如花生米大,颜暗淡,并出现纳呆,便溏等,患者不能耐受。刻诊:疖肿如花生米大,边界清楚,压之疼痛,颜暗淡,脘腹胀满,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辨证为阳虚血弱,寒凝痰滞。治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处方:熟地30克,麻黄15克,鹿角胶12克(烊化),白芥子30克,肉桂12克,生甘草12克,炮姜15克,砂仁15克,黑附子30克(与生姜45克一起先煎),7剂。每剂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升,分3次服。7剂服完,疖肿缩小如黄豆大,纳呆腹胀好转,不再便溏。效不更方,续服7剂,疖肿消失。为巩固疗效服至18剂。告愈。
按:《成方便读》言阳和汤:“夫痈疽流注之属于阴寒者,人皆知用温散之法矣。然痰凝血滞之症,若正气充足者,自可运行无阻,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其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病因于血分者,仍必从血而求之,故以熟地大补阴血之药为君,恐草木无情,力难充足,又以鹿角胶有形精血之属以赞助之。但既虚且寒,又非平补之性可收速效,再以炮姜之温中散寒,能入血分者,引熟地、鹿角直入其地,以成其功。白芥子能去皮里膜外
之痰,桂枝入营,麻黄达卫,共成解散之勋,以宣熟地、鹿角胶之滞;甘草不特协和诸药,且赖其为九土之精英,百毒遇上则化耳。”王洪绪自言:“阴疽治法,夫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本案患者,年已七旬,阳气虚弱,气血不足,加之大剂量抗生素长期应用,初则有效,久则更伤阳气,以致气血虚处,痰凝为患,病情迁延不愈。加黑附子旨在加强温阳化气之作用,加砂仁意在理胃祛湿,暖肾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