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
交通运输硕(0861)
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是与交通运输行业相关任职资格相联系的工程专业学位。交通运输系统是由轨道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这五种运输方式构成。交通运输专业学位涵盖以上每一种运输方式中的政策制度、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控制、运营管理等内容。
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与电子信息、机械、材料、资源与环境能源与动力、土木水利等专业学位、学科联系密切。随着交通运输向安全、高效交通运输专业就业方向、绿、智慧、集成等方向不断发展,其内涵不断更新,呈现出综合、交叉的特点。
一、专业特
1.专业特。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面向交通基础设施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安全与环境、综合运输与物流工程等主干方向,在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改造、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培养基础扎
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
依托单位在相关主干方向应具有优势与特,社会声誉良好;研究方向设置合理,适应行业和区域发展的需要。
二、师资队伍
2.人员规模。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专任教师不少于20人;应与交通运输相关行(企)业高级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共同建设专业化教学团队和导师团队,参与交通运输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与指导的行(企)业教师人数不少于专任教师数的1/2。
3.人员结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的比例不少于1/3,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少于1/2,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不少于5人;获得外单位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不少于1/5;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具有职业资格证书或具备相应行业工作经验或承担过工程技术类课题)的比例不少于1/3。
4.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应有交通运输相关领域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丰富的工程实践和人
才培养经验,有不少于1/5的教师参与过本单位或其他单位交通运输关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
三、人才培养
5.课程与教学。确定特鲜明、优势突出的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的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并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构建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明确学位论文的形式与基本要求,建立交通运输专业学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保障体系。
6.培养质量。通运输相关学有4届本科生毕业生或1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毕业本科生不少于60人或毕业硕士研究生不少于10人。培养质量好,在教学改革或教育教学研究方面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或表彰。支撑交通运输硕士的相关学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用人单位评价高。
四、培养环境与条件
7.科研水平。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近5年师均年科研经费不少于10万元,年均科研经费不少于200万元(其中交通运输工程技术类课题经费不少于100万元,省部级及以上纵向科研
经费所占比例不少于20%);近5年在本领域取得高水平学术成果不少于3项,有一定数量的省部级(或一级行业学会)科学技术奖或应用成果(授权的发明专利、获得应用的技术规范或行业标准)。近5年,骨干教师均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且至少有1项工程技术类课题在研,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学术成果或授权发明专利。
8.专业实践。与交通运输行(企)业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在交通运输硕士相关学科开展案例教学和专业实践,确保研究生能够参与工程技术类课题,有效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支撑条件。建有与交通运输科相关的应用研究专业实验室或公共研究平台,保证每位研究生都能进入实验室或使用公共研究平台,有足够的专业文献资料、现代化教学设施。至少有2个职责明确、长期稳定的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基地至少有5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参与交通运输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全程指导;有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所需的场地和设施,能够为交通运输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条件。在学风建设、学术道德、工程伦理等方面具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及有效的防范机制;具有有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并建立完备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