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乐府诗见长,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我国古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暮江吟》《忆江南》《问刘十九》谐多变。
二、写作背景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三、字词
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孤山: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贾亭:即贾公享。唐贞元(785—805)年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此亭。
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初,刚刚。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暖树:向阳的树。
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四、结构层次
首联:点明诗人春游的地点。
颔联: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颈联: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尾联:充分表达作者对西湖早春美景的迷恋。
五、课文分析
1.通过朗读诗句,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早春。从“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浅草”看出。
2.诗人是步行还是骑马观赏景致?通过哪句诗可以看出?
明确:骑马。从“浅草才能没马蹄”看出。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
3.诗人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做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明确: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湖东的白堤。
4.在所有的景物中,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呢?(品读末尾两句)
明确:诗人最爱湖东的白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相比较其他地方的景,白堤的景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诗人不禁赞叹道:这才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啊……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5.本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通过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景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湖,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拓展延伸
诗歌鉴赏方法:
赏意象(描绘了什么?)抓特点(怎么描绘的?)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 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