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钱塘湖春行》。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唐诗五首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组古诗,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象,愉悦性情的特点。这五首古诗是集美情美景美言于一体,其中就有一首《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是一首讲读古诗,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象、娱悦性情的特点。这首唐诗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是写景抒情的佳作。《钱塘湖春行》重在一个“行”字,“春”字则交代了出游的季节,诗人通过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莺燕衔泥筑巢、花草姹紫嫣红等热闹的景象,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赞叹之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能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培养审美意识,又能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
二、说学情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但在结合诗人的经历以及诗词的创作背景、深层次地体悟诗文思想感情的层面上,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教学中要加强诵读指导,我也将把这一点作为我授课的重点。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人对春天喜爱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掌握对仗、拟人等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诗文,感受诗人对钱塘湖的赞美,提高审美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为: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诵背全诗,理解重点字词含义,体会诗人对西湖的赞叹之情。
2.教学难点: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本节课重难点,是因为新课标对初中生学习古诗的要求为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反复诵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美的熏陶。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将采用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西湖那秀美的湖光山所陶醉,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词有很多,引导学生说出西湖名句,并再次走进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板书课题)这样看似简单的谈话,实则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把握古诗的情感做了一定的铺垫,旨在让学生带着思考学习本首古诗。
(二)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指导学生进行自读,在学生自读之前,首先,我会提问:“有谁愿意做解说员,为大家介绍一下你对白居易的了解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其次,通过自由诵读、教师范读、比赛读等形式,结合注释,了解重点字词含义,整体感知诗意,请学生回答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春”并用自己的
话概括全诗大意,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云、水、莺、燕、花、草”。(板书)我设置这样的问题,完全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读和思,有助于理解本诗的主旨,同时也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深入研读
接下来进入启发诱导,探求新知的教学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将采用圈点勾画、讨论法、自主思考等教学方法。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设置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以自读自悟或同桌探讨的方式解决,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我会请学生自读并提问: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学生会出从“孤山寺”到“白沙堤”,对诗人游走路线有了清晰的把握,有助于后文理解春天的景描写。
接着,我会请同学再次有感情诵读并提问: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描写西湖景物的呢?有何好处?我会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的画面,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接下来在颔联中,作者讲黄莺拟人化了,用人争先恐后的样子来描写黄莺成结队在树上
鸣叫的场景,展示了大自然的情态。
颈联和尾联中,重点引导学生用刚才分析的方法对颈联进行画面和情感分析,并引导学生回答:作者通过描写花和草,表达了自己游览时的喜悦情感。并在尾联中描写了自己的喜悦,直抒胸臆,表达对钱塘湖的喜爱之情。到此,学生对诗歌内容就会有了更深入地把握。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接下来我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颔联中“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并深入各个小组,适时指导与点拨。在小组举荐代表发言后,综合学生的意见,我会作出总结:作者描写的是一幅早春图,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赞美之情,并板书。这也是和李吉林老师“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这一教学理念想符合。
安排这一环节,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握诗文主旨,提高学生品析欣赏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受到美的熏陶,至此突破教学重难点。
我会随机提问:诗中还有类似的炼字妙笔之处,学生思考出并说说妙在哪里?学生可能出早、争、暖、新、春、浅等字,引导学生总结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板书)
(四)巩固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在拓展延伸环节我将展示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并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这个问题的设置,既与本诗内容相关,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大限度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理解的不同进行回答。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配乐诵读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本诗的感悟。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作业:请大家以本诗为蓝本,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代替诗人把这首诗改写为现代写景短文。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鞠躬擦黑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