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
山东省济南育文中学 时洁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防微杜渐的思想。
2.能力目标
掌握预防不良行为的方法,培养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知识目标
了解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发展过程;知道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的概念,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额违法犯罪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预防不良行为的方法,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教学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搜集与本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影音资料,搜集反映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生活图片,认真研读课本和教参,进行相关问题梳理。
讲授新课
环节一:法律知识点击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本法。它是除《未成年人保护法》外又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教师过渡】《刑法》告诉我们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又该受到怎样的刑罚处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又会带给我们哪些思考和启示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部法律。
设计意图:从单元整体结构看待两课之间的关系。两节课分别以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线开展教学,既突出法律的主线,又明确了法律的作用和相关规定;既回顾了上节课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启航。
环节二:学法律明是非
【教师引导】在该法第三章、第四章分别列举了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
【呈现课件】
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 严重不良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或者情、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
【教师提问】通过对比,我们一起分析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师总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二者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别。不良行为是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的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严重危害社会的、尚不构成刑罚处罚的违法行为。
【法律知识点击】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二者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别。不良行为是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的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严重危害社会的、尚不构成刑罚处罚的违法行为。
另外,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犯罪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设计意图:以直观对比的形式让学生发现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之间的区别,更明确法律界定两者行为的标准,有利于学生明确区分两种行为,为课堂的深入做好铺垫。)
环节三:析案例有感悟
【教师提问】以小组为单位描述这个故事,并分析图中小高、小赵各种行为的性质。最后,
结合这个故事谈谈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分析探究,谈看法。
【教师总结】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法律知识点击】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违法到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设计意图:从旁观者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会有更清晰明确的看法。本环节以案例为突破口,随着案情一步步深入,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对三者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提升
学生明辨是非、正确选择的能力。
环节四:透热点助成长
【教师提问】你认为“校园欺凌”需不需要入刑?请简要阐述理由。
【学生活动】学生合作学习,探讨问题,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时刻给我们敲响警钟:危害行为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违法到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重拳出击】
2016年12月15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强调重点检查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中小学对防溺水、交通事故、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情况,以及涉校涉生违法犯罪和心理、行为咨询与矫治等重点问题。
【教师提问】你想对欺凌者说些什么?面对校园欺凌,你又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学生合作学习,探讨问题,各抒己见谈见解。
【教师总结】面对侵犯,我们要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时刻谨记: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克服、矫正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开始,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法律知识点击】
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加强道德与法治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克服、矫正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开始,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设计意图:校园欺凌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也不断增强,但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等现象。而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反映了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尊重他人生命和自我保护的意识都亟待加强。本着“不回避热点,不回避问题,直接面对”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校园欺凌的成因、危害,从而树
立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课堂小结
大错大恶一般是由小错小恶逐步演化而来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防微杜渐,特别是在面对诱惑和冲动的时候,要保持定力,做出正确的选择,用法律意识筑牢人生的防线,预防违法犯罪。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注重把学科知识的传授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再一次进行知识、情感上的升华。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树立防范意识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
1.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关系(区别、联系)
2.防微杜渐
教学反思
本设计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启发因素,设计富有启发性问题。如环节四:透热点助成长。本着“不回避热点,不回避问题,直接面对”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校园欺凌的成因、危害,并谈谈怎样避免校园欺凌事件,设问层层深入,引领思维,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树立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较好的启发性问题,应该具备下列条件:
1.问题本身是学生未知的新问题,且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
2.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相适应,不过难也不过易,是稍加努力就能达到的水平;
1.问题本身是学生未知的新问题,且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
2.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相适应,不过难也不过易,是稍加努力就能达到的水平;
3.问题的表述清楚明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发布评论